第一百四十八章:风云搅动山河志
大江东2025-07-02 20:263,127

刘吉覆手于后,慢吞吞的走在大街上,对于他而言,现在就要处心积虑让所有曾经瞧不起他的人付出血的代价,这时候如何能够兵不血刃的让所有人付出代价,成为刘吉必须思考的事情。

  刘吉半眯着眼,看向天边渐渐黑下来的天空,整个人,嘴角勾起笑容,他知道,这昆山或许就是自己最后的机会,而接下来就该让刘大夏、谢迁等人付出代价。

  刘吉一撩衣袍,嘴角勾起冷酷的笑容。

  而另一边,丘濬和李东阳快步来到这户部,才进入户部的办公区域,丘濬对着李东阳一甩衣袖,“多谢李大人相救。”

  李东阳赶紧拖住丘濬的手,“丘大人不必言谢,只是,你怎么会跟刘吉起了冲突?”

  李东阳紧紧皱着眉,虽然他一直知道刘吉并不是一个好官,可是没想到刘吉竟然是如此过分的官员。

  “其实这件事,说起来就话长了。”丘濬轻叹一声说下去。

  “那你挑选紧要的说。”李东阳暗示的说道。

  “其实这件事归根究底,不过是因为我帮着应天府那些书生跟陛下讲述三年考不上的原因,陛下也觉得这些书生一身功名于此,若是三年考不上而就不能参加考试,就等同于撅了普通人晋升的道路。”

  丘濬重重的叹了口气,“于是陛下同意我的说法,让三年考试不就的学子继续考试,可谁知道这件事才传到应天府,我就莫名其妙的遭了这亭子的磨难,陛下总是感觉我对于亭子与风水很精通,也不知道是哪里来的一股邪风,让陛下以为我诅咒宫主。”

  丘濬双手一摊,“我一大把年纪了,何必做自掘坟墓的事情?再言,诅咒皇族该是多大的罪过?巫蛊之祸,没想到如今到了我的身上,我……哎……”

  丘濬深深的叹了口气,看着李东阳摇了摇头,一脸无奈。

  “刘吉曾经因为不准三年考不上秀才的学子入考场,你这样做等同于打了刘吉的脸面,可即便如此,刘吉何必对你这样的下狠手?再说了,应天府和顺天府的谏官又为什么纷纷再一次下狱了?”

  李东阳不解的看着丘濬,只希望丘濬能够解释一二。

  “这件事说起来,都是我的错。我跟同僚们可怜学子一身功名,便联名上书,结果没想到这联名上书却不知道为什么演变成了互相攻讦,而且攻讦成了太监与谏官的争执,更是升级为内阁与群臣之间的争执,更有甚者将王恕逼出了内阁。”

  丘濬望着李东阳,重重地一拍桌子,“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竟然我得到内阁的职位是阁老饼做的好吃!此时简直就是荒谬至极,可偏偏就有人信!”

  李东阳眼珠轻转,如此说来,刘吉十有八.九布局了,只是这样做,刘吉有什么好处?

  又或者这万安、周洪谟、杨继宗等人的去世跟刘吉也有什么关系?

  还有,李广最近跟他讲述的话,怎么感觉是话里有话呢?

  李东阳不知不觉陷入了沉思,他知道,这件事必须跟谢迁和章懋谈一下,更得找机会让顾鼎臣追查一下,才能知道刘吉到底意欲何为。

  没过多久,李东阳抬起头看向丘濬,“丘大人不必为此事多做忧愁,这件事我必然会帮丘大人寻找到根源,不管这刘吉还是谁,只要是对大明朝有危害,我都不会轻易放过。”

  丘濬感激的握着李东阳的手,“如此,拜托了。”

  李东阳安慰道:“对大明朝忠心的贤臣,岂有不帮之理?”

  丘濬与李东阳相视一笑。

  月上柳梢头,李东阳与丘濬忙忙碌碌的核对着最近的国库银两,尽可能的筹措银两给白昂和刘大夏。

  而另外一边,刘大夏带领一队浩浩荡荡从杭州赶往昆山。

  虽然刘大夏此前一直在昆山监工城墙的搭建,可是中途京杭运河的一些事情让他不得不率先前往苏州府,又因为开封到扬州的河道修建问题,加上张秋口决堤,刘大夏不得不前往杭州调动军队特地去加固运河堤坝。

  只是刘大夏却没想到,他才离开昆山不足一个月,这昆山就被倭寇围住了城池!

  此时昆山城内,到处都是血腥气,城下火光滔天,城内亦是光火如昼。

  杨名父看着底下这犹如恶鬼一般的倭寇,擦了擦脸上的灰尘,抿着唇.瓣,轻声跟身边的顾鼎臣说道:“如今抵抗了三十天,怕是再过十天我们的粮草就断了。”

  顾鼎臣握紧手里的长剑,他们持续三十天抵抗倭寇,无论是巨石砸,还是着火的羽箭射,又或者是油坛点火烧,依旧阻绝不了源源不断的倭寇。

  这些倭寇就像是不怕死的,源源不绝,根本杀不尽。

  眼看城内的粮食和人越来越少,顾鼎臣知道若是不能抵抗住十天,怕是城破那天,便是屠城之日。

  “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守城不是这个守城法!”章訢急切的说道。

  “如今城内已经没有油罐,羽箭也越来越少,怕是我们抵抗不了多久了。”谢迁气喘吁吁的说道。

  顾鼎臣闭了闭眼,他知道现在必须拿个主意,毕竟倭寇又一次带着巨型木撞门了。

  “如今,我们该用的手段都用了,但即便是如此,还有一种方法,或可用帮助我们抵抗住。”顾鼎臣转身看向杨名父,这昆山的县令。

  “是什么样的方法?”杨名父呆愣片刻,一脸期待地看着顾鼎臣。

  “当年水淹下邳,无外乎周围有河水,如今我们有五座水门,或许护城河水涨可阻倭寇来犯。但是,若如此,我们就如同请君入瓮了。”

  顾鼎臣的话让杨名父握紧手里的令牌,是啊,水涨虽然能够抵挡住倭寇,但是此时昆山城就成了孤城,更成了孤岛,到时候水不退,整个城池就是水漫金山了。

  “这件事不妥,我们不能够被水淹,必须另选办法。”谢迁摇了摇头。

  章訢看着底下一遍遍不断撞击城门的倭寇,恍惚中想起一个方法,急忙转身看向杨名父,“名父,我倒是有一计,不知道是否有用。”

  “是什么?”

  杨名父猛地看向章訢,他知道顾鼎臣已经竭尽全力想办法抵挡倭寇三十天,如今水淹昆山是最好的办法,但是这样的办法代价太大,若是另有其他办法,杨名父不愿意冒险放水。

  “全浙之寇,苏松为剧;苏州之寇,昆山最深。我们昆山桐油最多,或许我们可以榨桐油,用滚沸的桐油掺杂厕所的粪便泼向城墙下围攻的倭寇,这样可以暂时制止倭寇。”

  章訢转头看向杨名父,杨名父握了握手里的令牌,歪头看向章訢,“桐油?”

  “是,桐油。”章訢重重的点头。

  “利瓦可如刀,我们可以用利瓦做武器投掷,这样既有桐油烫伤,又有粪便逼退,更有利瓦重创。”顾鼎臣也同意章訢的观点。

  “既是如此,那就这么做吧!”

  杨名父当即下达命令。

  顾鼎臣与章訢正在准备所有作战物品的时候,昆山城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纷纷走出来,他们肩扛背驮的拿着自己的木制武器轻手轻脚放在专门摆放利瓦的平台上。

  顾鼎臣和章訢才出现,就被百姓们围住。

  “这是俺家的羽箭,俺把门前枣树砍了,听说箭不够,俺会点木匠活,不知道够不够。”

  “还有咱的弓弩,咱祖上可是军武出身,咱爷懂点弓弩的制作,这小玩意儿本来是给咱家崽子玩的,希望能够对大人有帮助。”

  顾鼎臣望着这些希冀的百姓,他心酸了起来,没想到这一场战役还有这么多百姓愿意倾囊相助。

  不远处,衣着华贵的富人们带着小厮匆匆走来,“顾大人,我们家护院想要报名参军。”

  顾鼎臣旋踵看向来人,只见商会的人也纷纷走了过来。

  “顾大人,我们家染缸有很多,你需要,尽管来搬。”

  “我们家的有一些炼化的铁器,或许可以用来做一些弓弩武器。”

  “这人不能不吃盐,也不能不吃米,我家后院屯了很多盐和米,我拿出来给大家分着吃。”

  一个约莫四岁的孩童拿着一个小小的木棍走来,拉了拉顾鼎臣的衣角,“我这有根棍子,叔叔,你尽管拿去。”

  顾鼎臣蹲下来,与孩童平视,只听孩子继续说下去,“娘说昆山没了家就没了,叔叔,咱不能输了。”

  顾鼎臣的眼角有了泪花。

  章訢抬高下巴,尽可能的让眼角的泪水不流出来,他看向蓝天,呆呆的在心里跟自己说,若是这样齐心的大明不能胜利,天下间又有谁能够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而另外一边,章懋急切的抓着乔大人的胳膊,“现在援军还没到达昆山吗?”

  “我们已经尽可能调动周围的军队援助了,刘大人也亲自前往昆山了,可是,明州府也有倭寇之祸,不仅一个地方,昆山不一定是最需要支援的地方。”乔大人尽可能的解释。

  “可是,如今他们支撑了三十天,他们的米粮足够再支撑几天?”章懋着急的说道。

  “章大人,别着急,或许我们还有办法。”乔大人想要解释。

  “可是汪直他们也没有回音,我们还有什么办法!”章懋现在心越来越紧张,毕竟最爱的孙子就在那城里,如今可是生死未卜。

继续阅读:第一百四十九章:中原之地世代永葆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运河记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