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建立大宋王朝后,禀从柴荣遗志,在公元961年之后就先后消灭了南汉、南闽、后蜀、南平等几个分据势力。
大宋雄师渡过长江,南唐后主李煜被迫纳降,后被囚于汴京。南唐亡。
后吴越迫于时局,见机行事,主动向大宋献出人口土地薄本,自动把版图归于大宋。
至此,整个华夏除北汉及先前割给辽国的幽云十六州外,已经完全大一统。
北宋政权与汉唐一样,并列为中华盛世之纪。
虽然北宋的地盘比起汉唐的地盘要小的多,但人口规模要远超出汉唐。
汉代时期,华夏的总人口约三千多万,唐朝鼎盛时期的总人口也不过五千多万,而北宋的总人口却超过了一个亿。
北宋的经济实力,百姓生活质量之高,却是汉唐所无法比拟的。
别说这两个朝代与它无法相比,就是以后的中华大帝国元明清,也无法与宋朝的富饶相提并论。
宋朝的官员薪酬、福利待遇,估计连目前最发达国家的公务员的收入及幸福指数也赶不上大宋时代。
但宋朝的崇文轻武,为它最终亡国埋下了伏笔。
还有北宋经济的大发展,引起了后期的高房价,最终引发了重重社会矛盾和及多种隐患。
最终在后起的金国摧枯拉朽、风卷残云的打击下,北宋政权瞬间土崩瓦解,轰然倒塌,不得不偏安于江南一隅。
北宋后期,都城汴京的房价之高,实在太离谱,一般的平民百姓已根本无法在那里购置房产。
就连苏轼的弟弟苏辙这样的大人物竟也买不起汴京的房子,而只得在汴京南边的许昌购置了房产,可见其房价之高。
当然北宋灭亡也和后期的上层腐败有着莫大关系。
宋徽宗也是一个和李煜一样的风流天子,才华横溢不假,但对治国一知半解,只知道纸醉金迷,风流快活,不管老百姓的死活。
再加上王安石变法失败后,社会矛盾重重,引发了一系列的积重难返的社会问题。
凶悍的金国展开对北宋的攻击,北宋无还手之力,一败涂地也就在所难免了。
但北宋做为一个完整统一的大国强国那是毋庸置疑的。
最起码它结束了大唐之后中华四分五裂的局面,经济文化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是中国历史上很璀璨辉煌的一个时代。
赵匡胤平定天下之后,汲取五代十国的经验教训,实行扬文抑武、重视经济发展政策,把文人士大夫的地位提得超高,武将被看得一文不值。
所以整个北宋重视文化,崇尚文风,遵从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理念。
一时天下文雅之气弥漫,举人进士成为各大权贵豪绅争相巴结拉拢的对象。
新科进士只要还没结婚找老婆的,被朝中各王爷、宰相硬拉过去当上门女婿的枚不胜举,成为当时社会上一大习俗和风景。
像北宋著名文人欧阳修、王安石、曾巩等等这些人中了进士后,都是被簇拥着莫名其妙地成了高门女婿的。
当然那些长相不济,五短身材的新科进士,也会被人冷落,就不会被人硬拉去做自己的乘龙快婿。
像苏东坡,长得胡子拉碴,虽才高八斗,冠绝今古,但因长相不雅也没成为抢手货。
但这只是个例,当时大多数的文人学子都能得一好的姻缘。
这也无怪乎大宋王朝的人都是玩了命地学习知识,不考个名头
赵匡胤一生光明磊落,行事侠肝义胆。所以他对自己取代后周之做为,一直耿耿于怀,心中常有挥之不去的阴影。
他总觉自己不地道,辜负了大哥对他的信任。
古人都是很迷信的,对因果报应那是深信不疑。
他是在柴荣床头立过毒誓的,信誓旦旦地承诺要永不背叛柴荣的,要一直忠于柴宗训的。
而他却偏偏违背了自己的誓言。
这怎不令他时时心惊胆颤,惶惶不安!
到他年纪渐老之后,这种鬼魅一样的阴影更是时刻不离他的脑海。以至于后来他真的背生毒疮,终日痛苦不已。
终于在公元981年的一个深夜,在与弟弟赵匡义一番推心置腹的深谈之后,他就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和他的结义大哥柴荣集合去了。享年52岁。
关于他的死,留下了诸多的传言和诸多谜团。历史典故成语“烛光斧影”或“烛影斧声”就是说他的。
至于他驾崩当夜和赵匡义说了些什么,或是赵匡义做了些什么,后文都无从得知,都已成为历史上的不解之谜传了一千多年。至今仍无标准权威的答案。
估计随着时日的推移,这些谜团将会更加模糊不清,再也难辨真假。
赵匡胤之后,大宋王朝易手于赵匡义一支,往后一直传了一百多年。直至1127年被北方后崛起的新秀金国灭亡。
但宋高宗赵构却又奇迹般地在江南临安建立了后继政权,史称南宋。
历史总有一种宿命般的轮回。
赵构在临安称制后,小朝廷倒也搞得有声有色,总算保住了赵氏天下。
不过赵构没有子嗣,他的兄弟及最近一支宗族要么在金国坐大牢,要么在靖康之难中一命呜呼。他身边最近一支亲人都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后人。
赵构别无他法,只得从这支人员中选出一个自己钟意待见的来做接班人——赵匡胤的次子赵德芳的六世孙赵玮——这个南宋历史上公认的最杰出皇帝就闪亮地登上了历史舞台。
宋朝的政权统治中心轮了一圈,最后又到了赵匡胤的后人手中。
当然,柴荣一支的后人,只要赵家还坐着天下,那是永远都风光无限的。
柴家一直都有人会继承着王爷的尊号,受到世人的尊敬。
只要赵氏显赫,柴氏后人必定尊贵!
真是:
茫茫一世间,浑浑大乾坤。
有志走一回,天地处处春。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