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评价中肯
很疼2021-06-10 09:542,299

  兵者,诡道。

  萧锴投机取巧赢了,老李一路上却在琢磨沙盘演练的过程。

  其实,如果真的攻打高句丽,也不排除对方诈降后反攻。

  “君献,觉得如何?”

  “思路清晰,门道很多。美中不足是不懂规矩。”李君献顿了顿,若有所思,“陛下,您还说要制作吐谷浑全国地貌的沙盘的时候,注意到萧锴的眼神吗?”

  “一股子倔劲儿,不灭吐谷浑誓不罢休那种。”李世民很看重那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这句话让老李觉得很接地气,也很走心。

  “要是让萧锴领兵,给他一万兵马,他还真敢打付俟城。”李君献对萧锴的表现也很赞赏。

  “一万精兵?就敢打慕容付允的老巢?”李世民微微有些自嘲,自家人知道自家人的本事儿。

  “对萧锴,不能按照常理思考。”长孙无忌皱皱眉,“外族一直欺我大唐仁德,每逢秋季便会来边境打秋风。小混账能想出诈降,难保不会带兵袭扰他国边境。陛下,别说吐谷浑,给他足够的战马军械,这货绝对敢打吐蕃。”

  “陛下,西郊演武之后,看看朝堂风向,不如从右威卫抽调两个营的军卒交给萧锴,让他们四害去松洲镀镀金,不知道陛下以为如何?”

  “嗯,值得推敲。”老李仔细品品,李君献提议还是蛮不错的,“对了,辅机,临走的时候,我见那混账拉着你来着。”

  “萧锴一月前在滇南大肆收购中草药,研制出一中全新的行军散,据他说药效是行军散的数倍有余。”长孙无忌说话的时候十分激动,“他问我能不能找到老神仙孙思邈,让老神仙重新辩证一下,就可以投入军中了。”

  老李立马停下脚步,眼睛几乎瞪大了看着长孙无忌,“辅机,不可玩笑,行军散用了数百年,真的有更好的不成?”

  “萧锴是这么说的。”长孙无忌从怀里掏出来一份药方,递给理事们,“药方已经交给臣了,臣明日到太医署先看看,如果萧锴所言属实,又是大功一件。”

  “就是他砍了容留王高健武的脑袋,这也不会有任何奖赏。”老李的怒气依旧没有平息,“抽空差人去趟大理寺,令大理寺严查李景恒、李景仁、李崇义,人就别杀了,毕竟是皇亲,凡参与其中者,全部流放岭南道。”

  “陛下,岭南道恐怕不行。”长孙无忌从怀里掏出来一份奏折,“侯君集昨日呈上来的奏报,东爨受南召六部蛊惑,攻陷了凉州城。朝堂接连几日都在谈和亲,没来得及奏禀。”

  老李脸色一变,对身边内侍招招手,“宣房相、兵部尚书侯君集、即刻前往紫宸殿议事。”

  也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的。

  几天的功夫,萧锴代父辞官这种事,居然散播开,尤其是建书院,居然还捎带着程怀亮和牛见虎,这就有点耐人寻味了。

  一时间,长安城内的书生们开始笔诛口伐。

  长安四害就是大唐的败类,或者浪费空气死了浪费土地,他们教学?这不是有辱圣贤吗?

  宋国公一直闭门谢客,谢绝一切劝阻他的好友。

  但坐在茶桌前,萧瑀一直没给亲儿子什么好脸色看。

  萧锴很纳闷,亲爹被罢官,当儿子的好心好意找回场子,你黑着脸算怎么回事?难道非要上朝堂上,在和那些御史言官互喷口水,最后在被老李发配?

  这也就是亲爹,要不然萧锴一定会让对方知道知道,什么是狗咬吕洞宾。

  欧阳询寒蝉你,还不是你儿子给你搏回了面子?

  你孙子在街上被人骂?还不是我这个做叔叔的带着牛见虎去摆事儿?

  讲道理,在勋贵圈子里,很多人都看不上萧家,要不是有长安四害凶名在外,萧锴的两个哥哥能混的那么滋润?

  哎!

  萧锴叹了一口气,终究是亲爹,没地方说理去。换做平时,一定要让别人见识一下,脸色是道理还是拳头是道理。

  宋国公不说话,萧瑀只能主动一点,很无奈的拿出一本装订成册的书籍,递到萧瑀面前。

  《三字经》?

  仅仅看了名字,而没看里面的内容。

  “儿,你坐下,为父有话问你。”

  “父亲请说。”

  “科考这条路很难,可以说比重新建立一个国家还难。我说的你懂吧?”

  “父亲难道不想见证一下吗?”

  “哈哈哈!”

  萧瑀笑了,“为父的性格自己清楚,日后哪怕在去朝堂,一样是被罢官。这点逼数为父还有。儿啊,你为什么要走这条路?这条几乎行不通的路?”

  “孩儿不信凿壁借光、不信头悬梁锥刺股,那都是氏族门阀编出来糊弄人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哪家豪门的隔壁是寒门?就那高墙已经让寒门望而却步了。”

  “庶族寒门也应该成为知识的传递着,他们内心也渴望知识。所以,孩儿的目的很简单,让天下百姓人人有书读,人人都识字明事理。都有机会考取功名,都能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更何况,术业有专攻,孩儿的书院不会只教书,还要教技术,养活一个家吃饭的技术。读书不是唯一出路。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其根本就是知识。”

  “卢国公程叔叔,已经把程家庄交给了我们四个。还说任由我们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第一步的计划就是让程家庄封地内的孩童必须进入书院读书,第一批学子免收一切费用。不仅如此,幼儿班学习完毕会有考核,考核合格才可以进入少年班,并以此类推。红孩儿要做的就是一个一体化的从入学到结业书院。”

  “你可知,你现在要做的就是陛下一直想都不敢想的吗?”萧瑀一脸严谨。

  “教育要从幼儿抓起,让天下百姓都知道,六岁是孩子读书识字的关键。当然这是后话,孩儿抡学识不如父亲,或许还有许多想不到的地方。”

  说着,萧锴拿出一本厚厚的书籍,推到萧瑀面前,上面有三个苍劲大字——教育论。

  “儿啊,时间没有万全之法,但总会有人做出惊天动地的事情。萧家本是皇族,见过无路之山,见过不易之法。所明白的就一个道理。打开枷锁走出束缚的牢笼,才能做回自己,才能走好要走的路。”

  虽然已经七旬犹豫,可宋国公依旧目光如炬,带着年轻时骨子里的不安分,“有人就有阶级,就有对权力的渴望。随便找一家勋贵,祖上三代照样是务农的农夫。”

  “父亲,其实孩儿挺讨厌那些圣人子弟的。永远把圣人的话当成真理,说的就像圣人不犯错一样。谁要质疑圣人,就要接受天下文士口诛笔伐。时代的变迁,让人的思维也变得活跃开阔,在当年圣人或许是对的,可现在呢?无非就是一个行为标准而已。”

继续阅读:第32章 好事连连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我在大唐开书院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