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好一切,程宇就准备进行第一次开机实验了。
“明露,放下手里的一切工作,我要开启对撞机,你负责记录数据。”
“收到!”明露投影在程宇旁边,望向了外太空的对撞机。
对撞机的主要作用是积累并加速相继由前级加速器注入的两束粒子流,到一定强度及能量时使其进行对撞,以产生足够高的反应能量。
粒子对撞的类别有选择正负电子的,有强子粒子对撞的,有质子对撞的和单质粒子对撞的等。
目的是检验实验仪器和探索微观粒子的宏观效应,认识量子粒子的新规律,新粒子,认识新物理等前沿的量子粒子物理科学。
同时,粒子对撞也是一种天然粒子‘机制’,探索‘粒子对撞机制’的成因,探索‘超对称’超额维度的存在,开发新的材料。
对撞机特点与同步加速器极为相似,对撞机呈环形,沿环安放着磁铁加速系统、高频系统、真空系统以及探测和校正系统等。
此外,它沿圆环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专供对撞用的特殊长直线节,探测仪器就被安置在长直线节内的对撞点附近的空间中。
使电荷相反,静止质量相同的两束粒子相碰比较简单,只要建立一个环就行了如果是电荷相同的同种粒子相撞,就必须要建立两个环。
两个环的外加磁场方向相反,这两个环可以建在同一平面中,使其在几个交叉的地方进行对撞;也可以建立在上下两个不同平面中,用特殊的电磁场使两种粒子在长直线节内相撞,此外,高能量的对撞机还需要用一台高能加速器(一般用同步加速器或直线加速器)作为注入器,先把粒子加速到一定能量,再注入到对撞机中去进行积累,进一步加速及对撞。
积累、加速及对撞是对撞机的三大机能,所谓积累是设法把高能加速器在不同时间加速出来的脉冲粒子束团积累在对撞机环形真空室(称为储存环)中。一般需要积累几十或上千个束团,才能达到对撞所需的强度。
电子同步加速器的束流团的积累是依靠同步辐射来完成的,同步辐射虽然使同步加速器的能量难于进一步提高,但却使得电子束的横向及纵向的尺寸在加速过程中大大收缩,即密度大大提高,利用这一特性就可以积累一股很强的电子束流。
质子却没有这种特性,这就需要用动量积累过程来得到强流质子束。
这次的对撞实验,只是初步检查对撞机而已,真正的实验还要等对撞机检查完成后,才能对撞。
“启动对撞机主能源装置。”
“真空环境检查中……”
“加速器检查中……”
嘟、、、
“主能源装置正常……”
……
一切正常,可以进行第一次对撞实验。
收到一切正常信息后,程宇立刻收回了所有的计算力,将注意力集中在了对撞机上。
当两颗粒子被推入加速器后,速度就突然开始了攀升。
从原本的每秒几米,进过加速管道的加速,已经达到了10万公里每秒的速度,而且这个速度还在持续增长着。
20万每秒……
25万每秒……
终于,两颗粒子被加速器加速到了30万公里每秒的程度,也就是无限接近光速,等同于于亚光速。
程宇的目标很简单,那就是应征“快子”物质,是否存在,超光速,已经快成为他的心魔了。
当两颗粒子在对撞区域,对撞的一瞬间,爆发出了巨大的光亮点。
不仅如此,还有实验撞击的瞬间,产生的高温达到了10万亿度,能模拟宇宙诞生后不久的宇宙状态,撞击时每秒产生数TB数据流,都被程宇认真的收集了起来。
……
时间又过去了200年,在这200年里,程宇进行了不下于千次的撞击实验。
目前为止,程宇已经发现了63种基本粒子,其中就包括了最著名的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对粒子物理学,尤其是标准模型理论的意义非常重大,但就是没有发现“快子”,这一点让程宇都有种自暴自弃的感觉了。
程宇的对撞机,加速的是微观粒子,其质量远远小于普朗克质量(约10^-5g),而小于普朗克质量的物体是不会形成黑洞的,就是温度太高,经常性更换对撞区域的部分零件。
“程宇,你说,会不会是我们的对撞机不够大?”明露投影在程宇身旁,抬头望着他。
程宇认同的点了点头。
“我们对撞了不下千次了,快子物质就是找不到,有可能是你说的那样,我们的对撞机太小了,也有可能是观测设备不够先进。”
明露将对撞机的三维模型投影在两人旁边望着投影道。
“试试吧,加大粒子对撞机,原本的6万公里,增加到20万公里,不信这样还找不出(快子)。”
程宇黑着脸。
“码的,你还真能说,20万公里,以我们的建造速度,没有100多年,是完不成的,更别提还有那些尖端设备了,再说了,就算建造出来了,万一还是找不到(快子),那是不是我们白忙活100多年时间!”
事实上,(快子)也只是程宇的一个猜测而已,从他自己所了解的程度来看,只有(中微子),才无限接近光速。
虽然他的战舰速度达到了亚光速,可亚光速毕竟是低于光速的,而不是无限接近。
想到这一点,程宇皱了皱眉头,不满的说道。
“明露,或许你说的是对的,那就开始加大对撞机的体积吧,到时候我们用中微子,在实验一场。”
想到就做,是程宇的一贯作风,时间不知不觉的又过去了100多年,经过加大的对撞机也出现在了行星环边上。
对撞机虽然看着比行星环大,那也是长度而已,它是环形的,并不粗,环形直径才10米左右,行星环的直径是1公里,所以这两样东西根本就没法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