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不管在什么地方,都在为抗日事业奔波操劳
春风花满楼2025-09-25 08:433,041

与此同时,独立营的征兵工作始终在稳步推进。

他们持续吸纳新入伍的士兵,并且着手开展新兵训练。

各项事务皆依照既定计划,有序地向前推进。

经过数日的排版、校对与印刷流程,吴效瑾为八路军独立营营长赵勋所做的专访,终于在《抗战日报》上与读者见面。

此次刊登在《抗战日报》的专访报道,主标题定为《记抗日英雄部队——八路军独立营营长赵勋专访》。

副标题则是《一场战役歼灭日军第四旅团五千余人,缔造胜利大捷,带您走进这支英雄部队的背后故事》。

这篇报道仅配有一张图片,画面呈现的是英雄冢的景象。

这篇专题专访报道,其核心内容由以下几个关键部分组成。

第一,文章全面梳理了赵勋率领的独立营所立下的赫赫战功与辉煌战斗历程。文中不仅详细记录了此次彻底歼灭第四旅团的重大胜利,还简要回顾了此前李家坡之战、万家镇之战等规模较大的战役。

第二,报道收录了吴效瑾对赵勋进行独家专访的内容。

第三,文章对独立营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内容涵盖部队的装备配备、日常训练、军饷发放以及后勤保障等方面。

此外,报道中还包含不少鼓舞人心、提振士气的表述,其中就有赵勋提出的“日军五年内必然战败”这一论断。

总的来说,这篇专题专访报道的主要内容便是由上述几部分构成。

《抗战日报》特意开辟出一整个版面,用来刊登这篇关于赵勋的专访以及独立营获胜的消息。

在《抗战日报》发布相关报道后没多久,《新华日报》《通讯社日报》《中央日报》《救国报》等多家报刊便纷纷跟进,对该内容进行了转载。

一时间,这篇报道在国内引发了广泛的反响与热烈的讨论,成了老百姓在街头巷尾谈论的热门话题。

在此之前,八路军独立营仅在晋西北乃至华北地区拥有一定的知名度。而经过这些报刊的集中报道,这支部队很快在全国范围内积累起了一定的名气。

视角转向八路军总部。

副总参谋长手里拿着刊登有相关报道的《抗战日报》,面带笑容地走进办公室,来到八路军老总面前说道:“老总,您看,关于赵勋和独立营的专访报道已经发表了。”

实际上,在《抗战日报》刊登出关于赵勋的专访以及独立营大捷的报道后,八路军总部第一时间就收到了这份报纸。

拿到报纸后,副总参谋长满心喜悦地找到老总,想让老总也看看这篇专访报道。

老总从副总参谋长手中接过报纸,仔细阅读了专访内容,脸上不由自主地露出了笑容,一边点头一边称赞道:“不错,这篇报道写得很好。”

“它真实且出色地展现了独立营的胜利战况,而且,赵勋的专访内容也十分精彩!”

“不过,我觉得这篇报道里最亮眼的,还是那张配有‘英雄冢’的图片!”

“要是没有这些战士们的牺牲与奉献,就不会有一场又一场战斗的胜利!”

副总参谋长深表赞同,点头说道:“确实是这样,所以我才觉得这次的专访报道很成功。通过采访赵勋来宣传独立营的大捷,这个切入角度非常巧妙,比单纯报道胜利本身的效果要好得多。”

此次《抗战日报》的报道以赵勋专访为核心,所以仅对独立营这支部队进行了初步的简要介绍,还没有深入挖掘这支出色抗日部队的更多细节。

按照吴效瑾的规划,在刊登完赵勋的专访报道后,接下来会继续对独立营展开深入采访,进一步了解部队情况,之后再推出一两期专门聚焦独立营的深度报道。

这种不直接报道胜利,而是借助赵勋专访来传递全歼第四旅团捷报的方式,显得更为自然。

而且,从读者的感受来看,这样的报道形式也更具可信度。

无论是在可信度方面,还是在整体宣传效果上,都能得到明显的提升。

老总感慨道:“这次胜利来得太不容易了,独立营兵力损失超过一半,1754名战士永远离开了我们,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条鲜活的生命啊!”

当看到独立营具体的伤亡报告时,老总内心十分沉重,忍不住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尽管在此次战役中,独立营与日军的战损比达到了 1:3,但独立营自身的损失依然十分惨重。

战争必然会伴随着伤亡,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

即便是战斗力再强大的部队,也很难避免人员伤亡的情况。

不过,每一位牺牲战士的付出都有着极大的价值——正是因为他们的奉献与牺牲,部队才能够成功全歼装备精良、战斗力强悍的第四旅团。

副总参谋长回应道:“战争本身就是残酷的,只有尽快结束这场战争,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

老总轻轻点了点头,认同副总参谋长的观点。

但作为八路军总部的重要领导人,老总很快调整好了情绪,将注意力重新投入到工作当中。

副总参谋长也迅速恢复了严肃的工作状态,他看着手中的报纸,对老总说道:“老总您看,赵勋这次接受采访,其实也成了对抗日军的另一个‘战场’!”

“谁都没有想到,天皇的外甥竟然是被自己人‘下黑手’害死的,这实在是有些讽刺!”

“现在赵勋把这件事公开,本质上是一种心理战术。通过这种方式对日军展开心理攻势,不仅能够扰乱他们的军心,还能激化日军内部的矛盾!”

天皇外甥吉川贞左的死因,确实充满了讽刺意味。

作为天皇的外甥,他最终选择了投降,却死在了被天皇“洗脑”、信奉军国主义的日军士兵刀下。这样的逻辑,仿佛是吉川贞左在无形中“打了”自己舅舅(天皇)的脸,最终落得被“天皇阵营”处死的结局。

这正是日本疯狂且扭曲的军国主义思想与武士道精神所造成的荒诞结果。

老总早已识破赵勋在专访报道里运用的心理策略,他微微颔首,笑着说道:“说得太对了!不管这件事的真假如何,单从这些报道来看,就足够让日军内部上下不安、胡乱猜测了,真是大快人心啊!”

“必须得说,赵勋这个人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每时每刻、不管在什么地方,都在为抗日事业奔波操劳!”

“确实如此!”副总参谋长顿了顿,接着说道:“这篇报道不光能出色地宣传这次的重大胜利,”

“我觉得它还能切实提升咱们八路军的整体形象,甚至可以说,这就是一则极其成功的‘征兵启事’。”

老总接过话头:“太对了!我想要的就是这样的结果!”

“我们不仅要让全国人民都知道这次胜利的消息,用它来鼓舞大家的斗志、提振全国的抗日士气,更要借着这个机会把八路军的宣传工作做好,吸引更多心怀国家的爱国人士加入我们,一起为抗日救国的伟大事业贡献力量!”

“说不定这篇报道一经发布,还能吸引不少人报名参加独立营,这同样是件好事——毕竟独立营也是咱们八路军的队伍啊!”

“我心里有个想法,就是把独立营培养成咱们八路军最精锐的王牌部队!”

“不管是在资源调配、军事干部的选拔任命,还是后勤保障支持方面,我都打算尽全力帮助赵勋的独立营发展壮大!”

“所以,这次我计划去视察赵勋的根据地和独立营,其实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老总有着长远的战略眼光,他打算集中八路军现有的各类资源,全力扶持赵勋带领的独立营,把它打造成八路军的王牌部队。

但在正式推进这个计划之前,他需要亲自到独立营去视察调研,全面了解部队的实际情况后,再最终决定要不要把独立营打造成八路军的王牌部队,让它成为抗日战场上的“铁血劲旅”。

副总参谋长对这个想法表示支持,他点了点头说:“我觉得这个方案完全可行!把独立营打造成八路军的王牌部队,对咱们的抗日事业来说意义重大!”

老总说道:“我现在正在琢磨这件事,等我去一趟新中村根据地,进行实地考察后,就能得出最终结论了!”

副总参谋长建议道:“嗯,不如再等几天吧。等咱们八路军的高级军官交流团到达后,再一起去新中村根据地视察。”

老总点了点头,目光再次回到手中的报纸上,心里对这次新中村根据地之行更加充满期待。

随着《抗战日报》首先刊登出关于赵勋的专访报道,

《新华日报》《通讯社日报》《中央日报》《救国报》等一系列地方性或全国性的报刊也纷纷跟进转载,完整地刊登了赵勋所率领的独立营取得重大胜利的详细情况。

就这样,《记抗日英雄部队八路军独立营营长赵勋的专访》这篇报道,开始在日军没有占领的地区快速传播开来。

继续阅读:第221章 这次的大胜仗实在太难得的!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抗战:独自发展后,打造最强兵团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