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室的胎记可是独有的标记啊,这个东西与生俱来,外人可模仿不来。
若不是苏青瑶明确的知道自己当年只生了一个女儿,这会怕是都要认为这两个都是皇女了。
“陛下,当年会不会是有两个皇女呢?”不少大臣也有此疑问。
“不可能,这绝不可能,朕生了几个女儿朕还能不清楚。”苏青瑶立即反驳。
既然女帝只生了一个皇女,那这一个又是哪来的?
苏青瑶垂眸沉思了许久,便立即下令:“去请帝后。”
当年她因为政务繁忙,大部分一段时间都是司空泽在陪着孩子,或许他能分辨一二吧。
收到召见的消息,司空泽立即赶来,在路上他也听来传话的公公说了事,说是今日大殿上出现了两位皇女。
这个事也是让他大吃一惊,慌忙进了殿,确实见到了那个长相像女帝的女子。
“帝后你来帮朕分辨下,哪个是真哪个是假。”苏青瑶这会有些头疼。
不过她内心里还是认为苏桃是自己的女儿。
但是,一想到当年的事情,她又犹豫了。
当年皇女丢失,暗地里查到的线索都指向了宰相杨睿明,此人不仅在朝中声望很高,而且还是皇妹苏梦雪的夫婿。
当年他们也才成亲没几年。
这些年她一直想在搜集证据,但都未再查出来些什么,所以这事一直到现在都没什么进展。
难道他今日带来的女子才是当日他偷走的皇女?
按照此人的狼子野心,难倒是想让她一直找不回皇女,然后好让自己的女儿杨珍继位,从此之后他就算是真正掌控了整个西涛。
可是事情出了他的意料,眼下被带回来一个皇女,他的女儿继位无望,所以这才把他培养了这么多年的皇女送出来争夺皇位?
这人被他培养这么多年,肯定对他极其忠心,若是继位,他不也算是掌控了整个西涛了吗?
同样还是达到了他的目的。
可是,若是真相如此的话,苏桃身上的胎记又怎么解释?容貌相似可以说是巧合,这胎记呢?
绝不可能巧合的。
不过当务之急是先分出谁才是自己的女儿,然后再追查来历。
司空泽看着眼前的二女,围着人各绕了一圈,然后在众人的期盼中说道。
“请你们把手伸出来。”
二人不明所以,但还是把手伸了出来。
司空泽又让她们把手翻过来,看了看手背,然后让她们放下。
“启禀陛下,为夫已经有了答案。”他很是平静的说道。
“帝后是如何分辨的?就看了下手?可千万别认错了,最后把西涛赔了进去。”杨睿明又站了出来,他是不信这人能分辨出来。
皇女身上除了胎记,连一颗黑痣都没有,他又能从什么地方认出来。
“如何分辨的就不劳宰相大人操心了。”司空泽走到了苏青瑶旁边,附耳轻声说了几句。
“真的吗?”她问道。
“嗯,确定。”司空泽认真的点了点头。
苏青瑶听后,眼中在殿中站着的二人身上巡视了一圈,说道:“你说吧。”
“遵旨。”司空泽领旨。
他站在殿上大声说道:“来人,将后来的这个来历不明的女子抓起来。”
那名女子立即慌张起来,跪下哭诉:“母皇、父后,是孩儿啊,您再看看。”
“孩儿是你们的女儿啊,好不容易才见到你们,这些年孩儿吃了好些苦才找到你们。”
“帝后,您什么都没说就下定论这不大好吧?而且你也没告知大家是如何分辨的,牵扯皇家后裔,不可如此草率。”杨睿明阻拦。
“既然宰相大人问了,那本帝后就说个明白。”司空泽睨了他一眼说道。
“真正的皇女在手腕处有一个极其细小的伤疤,乃是小时候六皇子调皮,不小心用玩具戳到留下的。”
“当年怕女帝责怪六皇子,此事便被我隐瞒了下来,就连六皇子自己都不记得了。”
“大家若是不信,可叫薛女官去检验。”
话落,薛芸已经主动地走了过去,把二女的手来回看了个遍。
“回禀陛下,苏桃的手腕处确实有个小伤痕,若不仔细查看是看不出来的。”
“所以,来人还不快把这冒充皇女之人拿下。”
那名女子这会已经惊了,“不,不是的,我真的是皇女,我从小就知道我的身份是皇女的,这些年我勤学苦练,就为了有朝一日能回到宫中。”
“母皇、父后你们一定要相信我啊,我真的是你们的女儿啊。”
眼瞧着就要被禁卫军抓起来,她又求向了杨睿明。
“宰相大人,快救救我,您说过我就是皇女的,快跟母皇父后说啊。”
“陛下,还请住手,此事需要从长计议。”杨睿明又出来阻拦。
“仅凭帝后的一面之词,就决定了储君之事,如此不妥吧。”
“哦?那宰相还想如何?”苏青瑶冷笑的问道。
“不如让大臣们测试下二人的能力,再做定夺。”
他对自己培养出来的人非常有信心,这么多年不是白学的。
“诸位爱卿也是此意?”苏青瑶询问。
有一些站在宰相这边的,就都附和出了声:“储君之位还是慎重为好。”
片刻后,苏青瑶应了:“既然诸位爱卿不放心,那就替朕把把关,有什么想问的,尽管向皇女提问。”
苏桃的出众,想必很快能让这些人折服,堵上他们的嘴。
于是这些自认见多识广学识渊博之人便开始了轮番的考问。
起初二人都能答辩上来,有关治国之策也都说的头头是道。
只不过那女子回答的中规中矩,让人寻不到什么错处,倒是苏桃的回答,还加上了一些新的建议,这让大臣们耳目一新,纷纷点头。
再到后面,问的范围就越来越广,题目也越来越刁钻,那女子头上已经频频冒冷汗。
这些已经不在她学习的范围内了。
对于这些刁难的问题,苏桃倒是来者不拒,对答如流,上到天文地理,下到诗词歌赋无一不晓,就连佛经方面她都精通。
这些大臣那是越问越心虚,有些学识已经超过了他们认知的范围。
这个皇女确定是从民间带回的吗?他们都要怀疑这是被女帝悄悄送出去培养了才是。
到最后,满朝重臣哑口无言,无人再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