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北的战事陷入糜烂,日寇兵力不足,铁路交通被断绝。
各地的据点被袭击,急需兵力增员,增强对占领区的控制。
黑田重德师团长在晋北连续作战失利,致使师团遭受重创,驻蒙军司令官冈部直三郎直接撤了黑田重德的职位。
但眼下撤了黑田重德也没有办法扭转局面,需要兵力,更需要装备。
摆在冈部直三郎面前的办法,一条是调独立混成第二旅团进入大同盆地,保住大同盆地,并战略收缩,直至得到增援。
但影响就比较大了,那就是晋察冀根据地将无法遏制,那边的八路一直由独立混成第二旅团压制,现在调走,岂不是给了八路喘息的机会?
刚刚才进行完冬季大扫荡,才把八路的嚣张气焰打下去,这个时候撤军,不是白扫了吗?
至于这第二个方法,那就是彻底放弃大同府以南的地区,将兵力全部收缩,向平绥线靠拢。
主要防备对象是国军、马家军,以铁路交通线的安危为重。
这样做可以保住煤矿,但是却要丢失大片的占领区,责任重大,他不能独自决断,需要派遣军司令官多田骏的安排。
看是否可以从平原地区抽调兵力,支援到晋北。
但问题就是晋西北,如果实在平原地区,随时可以抽调师团北上增援,重兵扫荡八路根据地。
可关键是,晋西北晋北那地方,之间隔着太行山、恒山等,想要增援,要绕一大圈路。
关键一个师团,那后勤补给可是天文数字。
头疼,实在是头疼。
多田骏揉了揉额头,忽然想起了三个鸡蛋上跳舞的那位。
是否可以考虑,派人拉拢拉拢,给点好处,引诱高成投降,亦或者收买其下属的军官?
正如第二战区的司令官,其本人在岛国留过学,日军当中不少人是其同窗,这才有不打晋军的传闻。
因此才有后来的不愉快,双方甚至火拼一段时间。
但考虑到前几任司令长官都曾考虑过拉拢这件事,因此,多田骏觉得几率不大,毕竟是八路,连投靠的普通士兵都没有多少,这种高级军官会听你的?
因此,多田骏决定,暂时先将南部几个县城让给高成,等到抽调出兵力北上,便是东南纵队的灭日。
独立步兵第13联队防守大同,另外从独立混成第二旅团抽调一个大队增兵过来。
这么一来,两个地区的兵力都没有削减太多,而且也可以很好地防守占领区。
鬼子收缩兵力,使得大同以南大片的土地落到第一支队的手中。
晋西北的根据地连成了片,将司令部从山区迁移到朔县。
原本他是担心鬼子的轰炸机的,但是目前日军的飞机已经不怎么出动了,考虑到时间上的关系,日军大概率是将大部分的飞机以及燃油投入到对东南亚了。
即便现在还没开始,但鬼子自己手里的存货已经不多了,在没有确定击败灯塔的情况下,绝不会再浪费太多的资源。
因此,高成现在也对鬼子的飞机没那么警惕了。
不得不说,这一年的战果巨大,从晋东南跑到晋西北,一举打出十个县的根据地,放在以前根本不敢想象。
不过这些县城也不咋富裕,毕竟是晋西北,以山区为多,好在供养现在的部队是够了。
大量的伪军、和汉奸可是贡献了不少的物资,让钱袋子力算是鼓了鼓。
将鬼子遗弃的工事进行修缮,加固城防工事,提前布置阵地,安排岗哨警戒。
高成的司令部之内,地图已经从之前的宁武等地换成了更大的晋西北地图。
本以为这次打了这么一次场大胜仗,应该能好好地扩充部队。
却不曾想,上级居然下达了肃正军纪的命令,并且要求精兵简政。
高成一琢磨,嘿,这个时间点还真差不多。
不过上面有命令,咱也得遵循,正好趁这次机会,把手下的兵力梳理一下,高成打算将主力部队以支队为单位进行指挥。
这并非自大,而是目前第一支队以至于晋东南的第二支队发展很快,都有了足够的兵力,应当将编制补齐,好发挥战斗力。
第一支队下辖8个步兵团,第二支队下辖4个步兵团,炮兵团以及装甲团这属于纵队直属部队,不用计算在内。
这次在晋西北接防大量的土地,导致各团也吸收了不少的新兵。
前不久各团刚刚上报的花名册,他还没来得及看。
“周远,你把花名册看一下,第一支队现在多少人了?”
随口一问,周远立刻准确无误地汇报起来。
“司令员,一团、七团、八团在五台山区,目前各自下属3个营,分别有兵力2114人、1427人,1221人,共计4762人。”
“二团、五团、六团,刚刚经过拆分,兵力不是很多,分别是1624人、1314人、1567人。”
“三团下属6个营,共计3800人,四团5个营,3300人。”
“装甲团下属兵力1008人,炮兵团1516人,特战队61人。”
错愕地看了一眼参谋长,这小子,是个合格的参谋长,让他去带兵打仗,属实是可惜了,好在自己当年慧眼识珠,把这小子一直安排在身边。
不过,这么一琢磨,第一支队兵力已经在两万人左右,而第二支队那边,虽说发展比不上这边,但是目前也有一万多人。
几个老团长也已经不适合再当团长了,该给他们往上提一提了。
应当按照甲种团的编制,率先将1、7、8三个团编成六千人的支队,还有2、5、6三个团,以及第二支队。
这么一整编,东南纵队就会下辖四个支队,兵力超过两万人,而且三团、四团还没有算进去,之后还是要整编成支队的。
至于县大队、游击队,这些分别由各团自己管辖,他可没工夫指挥县大队。
“周远,你记一下。”
“东南纵队立刻展开整编,第一支队,1、7、8三个团整编为第一支队,2、5、6三个团整编为第二支队,支队司令员分别为赵守峰以及陈革命。”
“第二支队方面,同样整编出两个支队,各支队下辖三个团,满编兵力在六千人,支队司令员分别由李光明以及马大刀担任。”
“三团、四团,整编为独立一团,独立二团,兵力在三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