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一名头戴红色高高羽毛的鸿翎急使奔驰数日,终于抵达京都,将北夷人大军压境,攻向漠北边城的消息呈上。
皇帝迅速让人召集大臣们前来奉天殿,商议对策。
听闻北夷大军再次来犯,且此次规模远比之前更为庞大,众大臣皆是大惊失色。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大臣们议论纷。
主战派的大臣们义愤填膺,认为北夷人狼子野心,不断侵扰边疆,简直是视大乾如无物。
其中一位老将军更是激愤地说道:“陛下,北夷贼子屡次挑衅,简直是没把我大乾放在眼里,老臣认为,应当让漠北周边的城池援助漠北,另调集大军,远赴漠北,痛击北夷大军!此时若是不叫他们知道我大乾的厉害,只怕他们会更加肆无忌惮!”
然而主和派的大臣们却持相反意见:“如今大乾天灾频发,民生凋敝,财政困顿,根本无法支撑起一场大战!”
一位文官点头附和,叹息道:“陛下,战争并非儿戏,一旦开战,必将劳民伤财。况且北夷之所以侵犯边疆,无非是为了些金银布帛等物资。我们何不慷慨一些,给予他们一些好处,让他们心满意足地退去?这样既能避免战争,又能保全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主战派的大臣们闻言怒不可遏!
一位年轻气盛的武将挺身而出,厉声喝道:“简直是荒谬!我大乾乃是天 朝上国,岂能不战而降,向区区北夷赔款求和?这种事情传了出去,岂不让天下人耻笑?我大乾国威何在?!我们决不能做出这种丧权辱国的事情来!”
双方各执己见,争执不下。
皇帝坐在龙椅上,看着大臣们为了国家大事而争吵得面红耳赤,脸色漆黑如墨,但心中却是感到满意。
有争吵总比某一派系独大要好得多,这样才能保持朝廷的稳定和制衡。
皇帝瞥了众臣子一眼,淡淡说道:“诸位爱卿的心情朕都理解,但就算让漠北周边的城池派兵援助,恐怕也为时已晚。”
漠北离京都太远,就算快马加鞭,沿途换马不换人,也得要半月时间才能把消息传到京都,因此北夷大军来犯都已经是半月前的事情了,漠北恐怕早已沦陷。
想到这,众大臣心思百转千回,有人扼腕叹息,也有人觉得漠北丢了也无伤大雅,毕竟漠北荒僻,无法种植农作物,而且那边的人多是流犯及流犯的子孙后代,就算被北夷人占领又怎么样?
区区流犯的生死,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就在此致时,突然一名太监快步赶来,打破了这凝重的气氛。他手中紧紧捧着一个信封,跪倒在皇帝面前,声音略带颤抖地说道:“陛下,大喜啊!漠北告捷!”
闻言皇帝微微一愣,随后立即激动起来,挥手示意太监赶快念出战报内容。
太监拆开信封,取出战报,清了清嗓子念道:“...此番漠北能成功击退北夷大军,守住城池,皆赖秦立一人之功!此人虽是流犯,却造出了一件绝世神兵,名为连弩车,一次可发射十支弩箭,此弩箭有城倒墙推之威...”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哗然,所有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主和派大臣心中有些不信,毕竟漠北地方太大,驻军分散,单凭一座城池,压根就抵挡不住北夷铁蹄的进攻,就算有那什么神兵辅助也不可能,那漠北县令吃了熊心豹子胆不成,竟敢欺君?!
而主战派的大臣们则是欢呼雀跃起来,其中一位武将更是激动地说道:“陛下,看来天佑我大乾啊!没想到连流犯之中都有如此智勇之人,竟能造出神兵,击退北夷大军,这简直是天大的喜事!”
然而就在这时,兵部尚书秦骁却突然出列,他看着太监手中的战报,眉头紧皱,语气中满是不信:“这战报必定有假!秦立他连学堂都没好好上过,怎么可能造什么连弩车打退北夷?这绝对不可能!”
秦立是他的儿子,他对他可谓是了如指掌,他绝没有次等本事!
秦骁的话音刚落,朝堂之上再次陷入了一片寂静,众大臣眼中充满了疑惑和惊讶。
虎毒还不食子呢,你这个当爹的,居然这么怀疑自己的儿子,这合理吗?
皇帝也皱起了眉头,疑惑地说道:“此人名叫秦立?这个名字怎么有些耳熟?”
此话一出,所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地转向了秦骁。
秦骁的脸色瞬间变得怪异起来,他硬着头皮道:“陛下,秦立...正是臣的儿子。”
皇帝闻言不由一愣,他盯着秦骁看了好一会儿,才轻笑着说道:“你这个做父亲的,怎么如此不信任自己的儿子?”
秦骁躬身说道:“正是因为臣太了解犬子了,才知道他没有能力造出连弩车,此事必有内情!”
皇帝挥了挥手说道:“传旨下去,命秦立及安平郡主立刻携带连弩车回京,朕要亲眼看看这所谓的绝世神兵!”
如果连弩车确实有如此威力,他不介意给秦立封个爵位,并让他在朝中任职,让他为国效力,但要是他胆敢欺君罔上,不仅他小命不保,连定阳王府的人也全都得死!
接到皇帝的旨意,秦骁心中虽然满是疑惑和担忧,却也不敢有丝毫怠慢。他立刻派人快马加鞭赶往漠北,将皇帝的旨意传达给秦立。
半月后,秦立接到圣旨,心中微微一沉。
皇帝下旨让他携带连弩车回京也就算了,还让沈青黛同他一起回京,这就很耐人寻味了。
这是想让沈青黛当人质?
一旁的定阳王府众人闻言,心中均是愤愤不平,凭什么只让沈青黛夫妻回京?他们可是一家人,要回京也应该一起回才对!
但这些话,他们却不敢当着传旨太监的面说,只能将目光转向秦立,让秦立千万别忘了他们这些家人云云。
其他人秦立可以不管,但沈岑氏身为沈青黛的母亲,他的岳母,他自然不会不管他们,因此点头应下。
随后秦立收拾了些金银细软及换洗衣物,便同沈青黛坐上皇帝派来的马车,回京了,至于连弩车,它有士兵看管,倒也不担心路上会磕着碰着。
经过半个多月的奔波,秦立一行人终于抵达了京都。
皇帝很快召见了秦立,让他当场演示连弩车的威力,同时还叫来了文武百官,让他们一同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