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对于传统节日就如同对待自己的祖先一样的尊崇。所以每个节日,不管多么的困难,可是起码的仪式都还是要有的。
小渔村虽然不算富裕,可在这个动乱的年月里至少能够吃饱穿暖。
这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自身守着天目湖这样的好地方,虽然耕地不多,可是自然资源多。另一点就是因为李宁生和特战队的到来。
否则即便他们是世外桃源般的存在,可也总会有一天被小鬼子给发现。到时候就不是能不能吃饱的问题,而是能否活下去。
为此村民们尤其是护村队的一些人跟着外出见识了小鬼子的残忍,回来讲述给大家听了之后,所有人全都更加的尊重和欢迎特战队。
加上一年多来的交往,彼此之间毫无隔阂,更加没有任何矛盾,彼此亲密得如同一家人。最关键在于特战队不单单给他们带来安全感,还带了其他的改变。
首先,有了学校,以往读不起书或者要走很远地方才能上学的情况不存在了,村里自己办了学堂,十里八乡的孩子们都可以来这里上学。
另外还有了医院,这是以前根本无法想象的事情,过去生了病需要外出找郎中,花钱不说,还不一定都能够治好。
可现在呢,小小一家医院,免费不说,还有三位医术高手坐镇,其中一个还是大鼻子的洋人。不过村民们似乎更加信任陆道长一些。
另外就是村里也有人加入了特战队,比如张家俊和他的小叔张平昌,不单单是跟着打仗那么简单,也增长了见识。
因此村里不少的青壮年都恨不能也加入进去,去外面看看的同时也参与到打鬼子之中。只可惜特战队的要求很高,外加护村队也需要人手。
最关键的是老村长和李宁生不同意。村子本身人手就少,再跑了些青壮,很多事情就干不成了。
比如最近李宁生就在和老村长研究一件重要的事,那就是移民。只不过不是往外移民,而是吸纳更多外面的人进来。
对此老村长有些犹豫,可也并不反对。只是担心人多了之后不好管理,毕竟外来人肯定没有原村人听话。
而且相互之间不熟悉也容易产生矛盾等等,对此李宁生倒是做出了保证,毕竟引进人口来主要还是为了几个主要作坊的考虑。
首先一个就是兵工厂,如今设备已经就位,原材料虽然不丰富,可基本生产还是可以满足的。
就连军统那边也下了订单,部分款项可以用原材料抵充,剩下的直接付钱。这等于是给特战队多了一条财路,今后不必总是外出化缘了。
另外我党那边虽然没钱,可原材料还是能够支付一些,并且唐部长亲自来看过一次,表示李宁生他们可以扣掉部分的利润,只需要八折供应弹药就行。
这等于是给兵工厂留下了百分之二十的利润。毕竟虽然是一家人,可也没有白打工的道理。
其次就是如今改称为制药厂的作坊,分成几个部分,重要制品类由陆道长负责,西药则是史密斯博士把关,另外还有个酒坊。
除了酿酒之外还承担着医用酒精的生产,说白了酿酒只是附带的。
另外还有被服厂鞋帽厂和一些其他类型的加工企业。就连榨油的都有专门作坊。摒弃了传统手工,尽可能地使用现代机器。
封德茂这些日子可没有白忙活,光是蒸汽机就组装了好几台。另外还有个小型的发电机组,只可惜功率太低,仅够平时队部夜间照明和电台使用。
不过如今正在造更加大型的燃煤发电机组,将被用于那些弹药设备的运行使用。如此一来可以提高更多的效率。
随着这些项目的扩大,依靠原有的渔村闲散劳动力肯定是远远不够的,但为了渔村驻地的安全,每日让人进出又不现实。
所以李宁生想到了引进人口,这样也可以避免许多的安全隐患。
不过渔村和特战队驻地占据了最好的平坦地势,其他部分也都是农田,再有人进来可没地方安顿。
好在李宁生手中还有唐定远这个建筑类人才,周边虽然都是山,但也都是些坡度不大的丘陵,完全可以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的分部民居。
谈妥了这些,老村长最后也是点头同意,并且决定将村长的位置交给自己大儿子张平安担任。毕竟他年纪大了,以后人多了实在没有精力去管。
对此李宁生也十分支持,张平安的能力还是可以的,如今是护村队的队长,还是张家俊的老爹。四十出头的年纪正是年轻力壮精力充沛的时候。
周边的村子其实并不多,人数也少,李宁生将目光放在了几个边远地区,那边在自己势力范围和小鬼子控制区交界处。
时不时就会遭到小鬼子的袭扰,尤其是每到收获季节,小鬼子就会像蝗虫一样地扑过去。虽然每次也都会被特战队教训一顿,可小鬼子却从来没有消停过。
特别是今年以来双方的摩擦格外频繁,因此李宁生想着将那些地区的百姓们迁居过来,一则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安心生产发展。
其次对于特战队来说也有好处,今后在从那些地方攻击小鬼子也不怕对方会报复当地的百姓了。
等于是在和小鬼子控制区域中间划出了一个隔离缓冲带,如果李宁生针对鬼子再发动进攻夺取更多地盘的话,就可以顺势将前沿的百姓往后撤,如此一直保持着几十里的隔断。
这些地方虽然特战队没办法防守,但是可以交给当地的民兵和游击队。而且李宁生有意在特战队扩编完成之后,派驻一些小队外出。
毕竟都是特战队员,没必要集中在一起使用,要做到灵活机动和进行特战袭扰与破坏。
说干就干,趁着还没有入冬,很多事情都容易解决,尤其是最早一批的住房的建设,山里最不缺的就是竹子和木材。
虽然不长久,但是临时应付还是没问题的,今后可以慢慢的完善起来,闲了许久的唐定远终于又有活干了,浑身上下都散发着激情。
有了更多的人手协助,那些简易的房舍搭建起来更加迅速,入冬前就可以安顿下至少五百户两千人左右。
这还是因为唐定远对于施工质量把关严格,又考虑到入冬后的取暖和彼此间防火等安全隐患的结果,否则五千人的住处都能够搭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