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里,村里家家户户都很热闹,走亲戚串门子,互相拜年。难得清闲的特战队员们没地方去,大多数都是凑一起喝酒闲聊。
大年初一,李宁生带着李佳苗出门去拜访了陆道长史密斯博士以及村里的一些长者。
李佳苗是最开心的,毕竟她是晚辈,而且又乖巧懂事,几乎人见人爱,所以每到一处都能够收到不少的礼物。
虽然并不是很贵重,可也都是小姑娘喜欢的,下午的时候,换成了李宁生坐在家里等着别人上门拜年。来的也基本都是特战队的那些老人,说白了就是来李宁生家里蹭饭的。
转过天来一大早,李宁生想起三十晚上几人说的事,于是悄悄和杨洁说了一遍。杨洁笑了笑答应一会儿去找宗毓敏,然后两人一起去探探杨静怡的底。
一听这话,李宁生乐呵呵的,吃罢了早饭又带着李佳苗四处遛弯去了,中午干脆就在外面混了一顿。
下午到家杨洁就偷偷告诉他,杨静怡同意嫁给陈文彬,现在就看李宁生和叶荃友的了。
二话不说,李宁生立马去叫上在家逗儿子的叶荃友,俩人去到驻地队部,悄悄地把胡哈儿还有彭山根等人都召集来了。
最终在轮番轰炸下,陈文彬只能低头承认其实自己也喜欢杨静怡,于是李宁生大手一挥,兄弟们操办起来,婚礼就定在正月十八。
初三在家待了一天,哪也没去就陪着杨洁和李佳苗说话唠嗑,还专门亲自下厨做了饭菜,也算是感谢一年来杨洁照料这个小家。
晚饭时候,李宁生突然冒出来一句话。
“等天气暖和点了,抽个空,咱俩也把事情办了吧,不能总让你这样没名没分的。”
杨洁愣了一下,随后放下了手中的碗筷,轻轻起身去了屋里。
“爸,杨姨怎么啦?”李佳苗一边刨着饭,一边口齿不清地问道。
李宁生叹了口气,挤出个笑脸道:“没事,你杨姨眼睛里进了沙子,进屋用水冲去了。”
过了好一会儿,杨洁红肿着双眼从里屋出来,坐下后继续吃饭。
晚上哄睡了李佳苗,李宁生拉着杨洁的手走到堂屋,转身将她紧紧抱在怀中,温柔地说道:
“这几年辛苦你了,原本我想着再等几年,如果我没有死在这场战争中一定用余生好好的对待你,可...”
话没说完,杨洁已经用她温暖的嘴唇堵住了李宁生剩下的话。
许久二人才分开,杨洁淡淡地说道:“其实我明白你的心思,而且我早已发过誓,有没有名分我这辈子都是你的人。”
不知什么时候屋外飘起了雪,这样的冬夜似乎并不寒冷,反而洋溢着一股说不出的温柔。
初四这天,特战队结束了休假,全部恢复训练和办公。
第一件事就是召开全体干部军官会议。商议的话题也就是年三十那晚李宁生和叶荃友以及封德茂提的那些。
几乎是全票通过,唯一有些不满的只有胡哈儿,其他人都派出去打鬼子了,只有他第一中队的两个小组被留下看家。
“我说头儿,第三中队对茅山老营不熟悉,还是让我带第一第二组去吧。三次打句容县城可都有我,没谁比我更熟了。”
李宁生没说话,只是白了他一眼。可第三中队的叶荃忠不干了。
“老胡,话可不能这么说,老营我也待过,第三次打句容我也参加过,另外我还知道那边一些你们可能都不知道的国军工事。”
“有些鬼子到现在都没发现,正好可以利用起来。再说了,我中队里面的队员不少以前都是在那边打过游击的,地形人头也都熟悉。”
“是啊,胡队长,我家可是镇江的,那一片可没人比我更熟悉了。”第八组组长蒲玉山也是不满的说道。
“哎呦呵,和我比人头啊。那我队伍里的小马和小侯都还是金坛人呢,不比你更熟。我在那边打了那么多小鬼子和汉奸,村里不少爷们儿也都认识我。”
胡哈儿也是来了脾气,可他刚说完,李宁生就狠狠地一拍桌子,吓了他一跳。
“都闭嘴,这里不是菜市场可以挑肥拣瘦的。大队安排的工作,只需要认真执行就可以。还有胡哈儿,今后开会再这样,你就给老子去打扫厕所,队伍也不用你带了。”
胡哈儿只能乖乖地坐下,可还是气不过,但李宁生的话他也不敢不听,否则还真有可能去扫厕所。
“行了,既然大体的分配都确定了,接下来就是具体的细节事项,不过也都别急,还要等山娃这边各地的情报汇总,仔细分析之后再行动。”
“而且再急也要等到文彬结完婚之后吧,总不能你们去打鬼子了,文彬在家结婚,这可说不过去,况且没有你们在,文彬结婚也不热闹,对吧!”
李宁生换了副笑模样,又开始调侃起陈文彬来了,大家也都哄笑不已。只有陈文彬羞得满脸通红却又说不出话来。
接下来就是特战队的支部会议,这次参加的却有五个人,除了原先的李宁生四人之外,多了一个彭山根。
虽然还没有正式入党,可他已经是预备党员,因此李宁生提议让他也列席会议。会议还是由万修高主持,主要说的也就是关于支援组织的事。
一批武器装备弹药,甚至还有些药品,就连鞋袜被服什么的也都支援一批,这件事由万修高亲自落实。
此外就是封德茂联络游击队的事,也最好在最近落实下来,万修高也刚好趁着给组织上送装备的机会,将这件事向组织上汇报一下。
也希望能够得到组织的支持,关键问题在于,按照李宁生的设想,这个水上支队以郝成明的第三组为骨干,顺带着吸纳一些游击队的队员。
指挥权自然归特战队,必要时候游击队还需要给他们打掩护,所以其中牵涉到很多事都需要双方谈妥才行。
免得以后行动中出现问题,不但会造成人员损失,甚至还可能影响到内部的团结。更何况太湖一带可并非只有我党的队伍,国军在太湖也有好几支队伍存在。
这也都是必须考虑进去的因素,既要合作也要保持距离,皖南事变的前车之鉴不远,同时也要防备好不必要的摩擦和冲突。
所以光是派一个第三组去李宁生觉得还不够,他考虑是不是再给郝成明增派一个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