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说完这话没有继续说下去,反而是看了看文武百官的表情,见众人都没有说话。
朱允炆这才继续说道:“尔等对于朕的安排可有什么异议?”
现如今的朱允炆声望如日中天,自然没有人敢反对,谁敢在这个时候反对,眼前这朱允炆一看又是一个洪武大帝,谁还敢乱来,自然是人人都不敢有异议。
朱允炆见状,微微一笑继续说道:“朕也是感觉到朝廷部分衙门的职责相近,遇到事情又互相推诿,不敢承担责任。”
“所以,朕也决定要整肃精简一些衙门,尔等可有异议?”
百官自然是再度叩首,口胡万岁,然后不敢有异议。
朱允炆见状,这才一下将宝剑拔出来,掷在地上看向周围的士兵说道:“此战,火器之利,新军之阵已成,这一切都证明朕训练新军是正确的,所以我大明的军队要进行改革。”
“太祖皇爷爷定下的卫所制不废,军户仍然是我大明主要的兵员,但每户只需有一子作为预备兵即可,其他的子弟不受限制,若是物资或其他情况的,则有别的法度。”
“各地的世袭武官,不再拥有管理和同龄卫所的权利,世袭继承的只是官职,各地的卫所军户由各地衙门统一管理,匠户等其他,朕日后也会有其他的安排。”
说完,朱允炆不给百官反应的机会,直接对身旁的六处护卫挥手示意;“按照私通朱棣的名录抓捕贼人吧。”
六处的护卫们闻言,直接冲了上去,那些心存侥幸私通朱棣的官员当即被拿下控制起来。
被控制起来的犯官连忙对着朱允炆不停的叩首求饶:“陛下,臣等知罪,臣等知罪,还请陛下能够网开一面啊,陛下!”
“我等也是被朱棣逼迫,实属无奈,并非是要投敌啊陛下。”
听到犯官们的话,朱允炆直接冷哼一声:“朱棣逼迫你们?”
“那看来朕之前还是太温和了是吧?沐昂,调动新军去抄了他们的家,他们的所有家眷全部收押。”
说完,朱允炆扫过一干犯官冷冷的说道:“朕就在这里等着,看看能从你们家里抄出什么好东西来,到时候朕和诸位爱卿好好看看。”
犯官们听到这话后,顿时一个个激动起来,但是被护卫们给死死的按在地上。
徐辉祖见状,只能是小心翼翼的走过来对着朱允炆低声说道:“陛下,这样大的事情,是否要调动应天府的兵马协助?”
朱允炆当即摇了摇头说道:“不必了,现在这里的三万兵马就足够了,不过这三万精锐将会被分配到各地为将校,协助朕改革。”
“之后,朕还要挑选三万精锐留用,新选的精锐里,朕允许你们武勋将自家子弟放进去,但是没有官职,朕也准备选一些众矢之的进入军中。”
“但是大头一定要军户子弟,以后各地都要建立常备军,每日一训知道吗?”
徐辉祖闻言面露震惊之色,看向朱允炆低声问道:“陛下,如此练兵莫非是打算要北征蒙元?”
朱允炆则是轻笑一声:“如今蒙元不过是一群内乱不断的废物罢了,就算我们不打,他们也坚持不了多久,朕的目光不在北面,而是在东面和西面。”
“朕不仅要为眼下的大明江山考虑,还要为大明的后人们考虑,你要知道,若是不为后世子孙计,只怕日后会有大祸临头的时候。”
对于朱允炆说的话,徐辉祖也是明白的,之前皇帝说过,准备要征讨朝鲜和倭寇国。
自然也是为了倭寇国的真金白银。
但是西面又是为了什么呢?大明物产富足,西面有什么好东西值得陛下征讨的?
此刻跪在地上的百官已经陷入惶恐之中。
没有人知道陛下得胜一回来便来一场是为了什么。
但是看到那些私通朱棣的同僚被按在地上,没有官员心中是不害怕的。
“众爱卿皆是忠良,就不必跪着了!”
听到朱允炆的话后,百官长出一口气纷纷起身。
不多时,沐昂便抬着几口箱子出现在众人面前。
朱允炆挥手让护国卫将木箱打开,众人的目光当即被箱子里的金银财宝吸引。
朱允炆冷笑着挥挥手,护国卫当即拖着几名犯官走到装有金银财宝的木箱前。
“这是朱棣派人贿赂给你的吧?”
犯官闻言不敢吱声,只能不停叩首。
护国卫当即扯下他的官袍,一刀将其的首级斩下。
没过多久所有犯官都伏法了,而百官心中的恐惧却是更盛。
朱允炆扫过百官冷冷地说道:“身为朝廷命官却私通叛贼。”
“此等不忠逆贼,应该没有同党为他们收尸吧!”
此言一出,百官之中不禁有人打了个寒战。
朱允炆打马越过百官,领着新军进入金陵城。
城中百姓已经有人看到了皇帝处决私通叛贼的犯官,顿时高呼万岁。
随后山呼海啸般的万岁声传入百官耳中。
百官战栗着跟在朱允炆身后进入金陵。
回到皇宫之后,朱允炆来不及去拜见吕太后,而是直接来到内阁之中。
紧随而来的内阁重臣们知道皇帝是有要事商议,便纷纷快步走入内阁。
“臣等拜见陛下。”
朱允炆抬手示意众人起身,随后开门见山地说道:“大宁和燕地的军户内迁后如何安置?”
“两地新的军户是从当地增选,还是从内地调派过去?”
众人闻言都陷入了思考,唯独朱高煦低着头一言不发。
毕竟他在此事上不好发言,索性直接开摆。
此时辽王朱植率先开口。
“陛下,臣以为当增选当地百姓为军户为好。”
“只有当地人才会和入寇的鞑子们拼命。”
“而且燕地民风彪悍,兵士悍勇。”
然后朱植的话便被徐辉祖反对。
“陛下,朱棣起兵时,燕地百姓云集响应,臣以为不可再从当地增选军户。”
“当从内地抽选军户北迁,如此方才能够去报燕地不会再乱。”
随后文臣那边也给出了他们的答复。
“陛下,辽王的方案可节省大量粮饷,魏国公的方案则需要耗费大量粮饷。”
“而且那些被抽选的军户未必愿意北迁。”
朱允炆点了点头,随后笑着说道:“那就在本地增选一部分军户,再从内地北迁一部分军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