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倒是没有马上表达自己的态度,毕竟这事情也不是那么简单的,可以这样说,现在的朱允炆做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引发一系列的其他的事情。
想到这里,他也是直接说道:“你之前出使朝鲜,可知道朝鲜百姓对李芳远的评价如何吗?”
马恩思听到朱允炆的话后不得不苦笑一声摇头说道:“陛下,实话说吧,朝鲜百姓每日为了生计辛苦奔波,哪里会关心那些朝堂上的事情。”
“即便是我大明的百姓,又有多少人知道朝廷内的事情,以及陛下的施政呢?”
朱允炆听到这话后自己也是沉默了,马恩思说的没问题,这百姓每日忙于生计奔波哪里有时间关心这些事情。
想到这里,他也是走到了马恩思的面前说道:“说实话马恩思,你刚才的话倒是提醒了朕,既然如此的话,那么朕打算派远征军出海去朝鲜,你以为如何?”
马恩思听到后直接说道:“陛下,臣对军机之事确实是真的不懂,这事情也没有办法给陛下分析,倒是魏国公和辽王知道的比较清楚,不如叫他二位来?”
朱允炆笑着拍了拍马恩思的肩膀,随即看向了一旁的王忠:“去把魏国公和辽王叫来吧。”
王忠赶紧领命而去。
而朱允炆又拉着马恩思走到了海图之前:“马恩思,朕其实一直想要在朝鲜的釜山一带建立属于六处的护卫百户所,这方面的话你有什么好的人选没有?”
马恩思看了一眼釜山港口的位置,心里也马上明白了朱允炆的意思。
“陛下,釜山港位于朝鲜距离倭寇国如此之近,陛下让朝鲜在此开通港口通商,是打算为征讨倭寇国做准备是吗?”
朱允炆笑着点点头指着海图上的釜山港说道:“朕还打算在此修建水师基地。”
“到时候派遣我大明水师入驻此处,同时还能为我大明的商船补给,这样的话至少有起事情来,我大明也能来得及。”
马恩思听到后深呼吸了一口气,然后拱手说道:“陛下,若是说到人才,其实臣之前倒是真的有认识一个人。”
“哦?”朱允炆听到后眼神一亮:“你说说看。”
马恩思一行礼接着便是拱手说道:“此人名为纪纲,乃是山东临沂人,此人弓马娴熟,多次侦查朱棣的叛军军情,数次都能绝处逢生。”
“臣一直都很赏识此人,觉得他是一个可造之才,所以就将他提拔为总旗。”
“只是此人太喜欢谄媚,臣不敢重用他,故而最近也没有怎么再提拔他,没有把他升迁为百户。”
“但若是陛下想要在釜山建立百户所,这等任务倒是很适合他。”
听到纪纲的名字,朱允炆先是一愣随即也是大笑起来,没想到这兜兜转转的还是将纪纲给弄出来了。
这历史上凶名赫赫的纪纲居然直接成了自己的手下,此人实力还是有的,就是野心太大,
不过嘛,朱允炆就喜欢这样有实力又有野心的人,烈马多是千里马,没有野心又怎么能够给自己全心全意办事呢。
“好,既然你都这样说了,你让他明日来见朕,朕要好好的看看这个纪纲。”
“是,陛下。”
“陛下,魏国公和辽王来了!”
听到双喜的声音,朱允炆转过身看向徐辉祖和朱植。
“两位爱卿上前说话,不必多礼。”
徐辉祖和朱植闻言快步上前。
朱允炆先是告诉了两人朝鲜送来的折子的内容。
听到朝鲜想索要火器,两人当即出言劝阻。
得知朱允炆拒绝了朝鲜的要求,两人同时松了口气。
接着朱允炆便笑着说道:“所以我不打算给朝鲜火器,而是打算派兵马去支援他,两位爱卿以为如何?”
朱允炆的话让徐辉祖和朱植变得更加认真和肃穆。
朱允炆直接让两人走到海图旁,伸手点在釜山的位置。
“朕派出远征军并不只是为了征讨女真,而是要让他们控制住通商的港口。”
“尤其是釜山港!”
“朕有意在此处建立水师城寨!”
“一来可让大明水师在此入驻,一旦情况有变可以随时北上支援。”
“二来此处可东眺倭国,日后征讨倭国此处可为根据地和中转站。”
徐辉祖和朱植闻言上前认真地观察釜山的地理位置。
徐辉祖心中对此相当支持,因为朝鲜之事关乎自己能不能再出一个侯爵,能够恢复往日的荣耀。
而且他二弟徐膺绪如今正在此处监督开港,皇帝看重此地对他徐家有利而无害。
甚至能够让徐膺绪的表现更加亮眼。
于是徐辉祖看向朱允炆拱手问道:“陛下,此处位置确实绝佳。”
“只是不知朝鲜那边是否会同意?”
朱允炆轻笑一声说道:“朕视朝鲜如我大明疆域,岂容他们拒绝朕?”
朱植闻言思索了几息后也上前一步问道:“陛下,若是要鲸吞朝鲜只怕这一个釜山港还不够。”
“不如辽东也寻一处良港,派我大明水师入驻。”
“届时南北夹击,定能一举吞下朝鲜。”
说到辽东的港口,朱允炆当即便想到了大连。
只是日后自己要拿下朝鲜后要向东攻略倭国,大连的作用就会被缩减。
忽然间,朱允炆回过神来,若是建设好了大连,到时候向东北转运兵马和粮草便容易了许多,而且还能促进南北的贸易。
最后打不了军转民就是了。
想到此处,朱允炆大笑着说道:“好,辽王所言有理,那朕就在大连开港,辽王你看如何?”
朱植闻言一愣,辽东可没有大连这个地方啊。
随即他上前看着朱允炆指着的地方轻笑道:“陛下此处乃是金州卫之所在。”
“陛下改制后,又设立金州总管军政。”
“如今既然陛下赐名大连,那便改其为大连。”
朱允炆点了点头随即又开口说道:“先派水师过去建立水师军寨,然后再扩建港口。”
朱植连连拱手应诺。
随后,朱允炆看向两人说道:“你们各自回去拟定诏令。”
“朕会给郑尚书下令,让他的工部全力配合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