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况朱允炆也清楚,孙子之所以会被翻盘,完全是他自己咎由自取,而不是自己的优势不够大。
天时地利甚至人和,其实都在自己这一边,朱元璋在的时候,给孙子基本上把路都给铺完了,什么蓝玉之类的也都是杀干净。
几个藩王镇守边境,也保证了中央的安全,只要孙子不乱来,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现如今,自己不但扭转局面,还坐拥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
燕王朱棣虽然还在黄河以北抵抗,但实际上只要自己稳扎稳打,基本上消灭掉燕王只是时间问题,优势上自己也是大于燕王的。
如今,既然要赈济灾民那么这江淮的富户,就是自己必须要着手处理的事情。
说的不好听点,之前自己还没穿越过来,孙子还当皇帝的时候,燕王能够绕过江淮一线,直扑京师。
敢说江淮的这些个富户没有暗中帮忙?
若是没有这些家伙给朱棣提供补给,谁信?
所以,江淮的富户朱允炆自己一定是要牢牢的把握在手里才行。
说白了,这一次的赈济灾民也是一次选边站队,愿意跟着自己的,那么以前的事情既往不咎。
不愿意跟着自己的,那么朱允炆不介意来一次改稻为桑。
并且,朱允炆也要利用朱棣这一次的计划,让他知道知道什么叫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心中有了决断后,朱允炆也就不再犹豫了。
第二天的朝会。
朱允炆直接将这事情给宣布了:“赈济灾民乃是国策,也是朕作为皇帝必行之善举,现如今,必须要尽快将灾民的问题安置妥当,所以朕做出这样的决定!也是为了大明的未来,为了能够让大明挺过这一次的危机。”
朱允炆的话才说到这里,大殿内众大臣都炸锅了。
“陛下,卖官鬻爵实乃取祸之道,汉灵帝和汉桓帝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
还有几个跟着朱元璋一起的老臣更是激烈无比,甚至当场就要以死相逼。
“陛下,若是学那汉灵帝卖官鬻爵,这天下只怕是要民不聊生。”
“若是再起祸端,只怕大明江山社稷不保啊。”
“陛下,莫非您打算效仿灵帝桓帝乎?”
“臣等受到太祖皇帝厚恩,断然不能看着陛下干出如此蠢事。”
朱允炆看着眼前这些要死要活的大臣,不由得皱了皱眉头。
此时,王忠也是走了出来,对着几位大臣说道:“诸位大臣,陛下此番用意也是情非得已!难道诸位大臣是打算要威胁陛下吗?”
“老将军,既然你如此激动,你可有什么好办法能安置这些流民?陛下现如今正愁分忧之人,诸位既然如此忧民忧国,有何良策?”
王忠在这个时候说话,其实也是表明了朱允炆的意思。
几个老臣一时间无言以对。
毕竟,卖官鬻爵谁都知道有问题,可现在朝廷缺钱,总不能不解决这些流民。
若是不通过卖官鬻爵将财政问题解决,只怕大明都等不到卖官鬻爵的后遗症,就得嗝屁了。
此时,只见解缙跪在地上拱手说道:“陛下,这实在不行,就再苦一苦百姓!陛下,臣解缙愿意献上一百两白银,为朝廷解忧。”
一群大臣见到解缙居然主动解囊,顿时各个都闭上嘴不说话了。
看到这一幕,朱允炆内心忍不住动了一丝丝的杀意。
摸着良心说,朱允炆没穿越前,对于满清那是真的一万个看不上。
但不得不承认,至少在驾驭大臣这方面,满清这些个皇帝,真是个顶个的甩大明皇帝几条街。
就比如现在这场面,一个个的说着忠君体国为国为民的话,但真要你拿钱出来,个个都跟缩头乌龟一样。
还得是满清,直接开刀。
和你墨迹什么?抄了你的家,不就有银子了嘛!
对了,后世不还是有个什么哭庙案吗?
后来怎么滴?
这要换在大明,那真是哭祖庙哭的感天动地,最后皇帝被大臣活活憋死。
放满清那。
什么?你要哭祖庙?
好好哭。
为啥不阻拦你?
阻拦你干啥。
哭完了,你九族一起上路。
可惜朱允炆也实在是不能在这个时候动手。
本来北方燕王就还没消停,如今要真是动手杀一些大臣。
只怕自己这大好的局面又要葬送。
直到现在,朱允炆才算是明白,什么叫做朝廷有朝廷的难处,皇帝有皇帝的难处。
“够了!”朱允炆忽然怒吼一声,吓得在场大臣都纷纷噤声。
“既然尔等这么忠君体国,那么朕就给尔等两个选择!”
“一,每个大臣至少为国捐银不得低于5000两,少一个铜板,杀!”
“二,捐白银五千两者,赐从七品,衣冠仪仗同正八品,身死而终。”
“捐白银一万两者,赐从六品,衣冠仪仗同正七品,可传二世而终。”
“捐白银一万五千两者,赐从五品,衣冠仪仗同正六品,传三世而终。”
“得此官职者,虽无实职,但可上书言事,列席旁听。”
说完,朱允炆看着满朝文武,眼神透露出了一丝丝不一样的光芒。
就看这些大臣了,今儿个朱允炆都给他们台阶下,若是不想卖官鬻爵,那么就自己拿出钱来。
否则,死!
朱允炆也懒得再废话了,毕竟事情总要解决,若是继续拖下去,宁王朱权那边也开始摩拳擦掌。
朝廷本来国库就顶不住,继续拖下去,恐怕要生事变。
朱允炆可不想,自己一个穿越者最后还是死在历史洪流里。
这算怎么回事?
此时,大殿里的大臣们都平静了下来。
殿内不少官员也都开始动起了自家亲戚的心思。
说实话,皇帝给出的这个条件还是很优厚的,如果选择一,自己不但白白损失五千两,还什么好处都捞不着。
但若是选二,捐个五千两,自己家里成器的子孙还能弄个从七品也不错啊,在场的达官贵人们,谁能保证自己的子孙后代能够顺利入仕的?
正所谓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自古以来,这位朝廷效力就是鲤鱼跳龙门的事情。
现如今,能够有一个不去科举,直接就能当上至少从七品的机会,谁不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