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钰献上土豆,化解了一场弥天大祸。
虽未能如最初设想那般凭借此功平步青云。
但能从私茶案的泥潭中脱身,保住了铁牛父亲的性命。
自己也从修撰升任为正六品的侍讲,他已觉是万幸。
当他再次踏入翰林院时,感受到的气氛与往日截然不同。
那些曾经因他年少得志而隐含嫉妒,或因他卷入党争而刻意疏远的同僚,此刻脸上都堆满了热情的笑容。
“李侍讲回来了!”
“恭喜李侍讲高升!”
“李侍讲此番献上祥瑞,立下不世之功,真乃我翰林院之荣光啊!”
恭维之声不绝于耳。
就连平日里和李钰疏远的顾辞远也在人群中,眼中有着羡慕。
不仅是他,那些老翰林也都羡慕不已。
翰林院是需要熬资历的,李钰来翰林院还不到半年时间,居然官升一级。
这在翰林院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加上现在温知行已经辞官,虽然温党还在。
但所有人都觉得李钰不会再被打压,献上如此祥瑞,李钰以后必定平步青云。
这个时候露面,混个脸熟,是很有必要的。
除了这些恭贺的声音外,那些和李钰在一个房间办公的翰林更是笑着起哄。
“李兄,如此大喜之事,岂能不表示表示?”
“就是!升官又立功,必须请客!咱们要求也不高,东街新开的那家望春楼听说就不错!”
“对!望春楼!李侍讲可不能吝啬!”
面对同僚们的热情,李钰知道这是官场常态,推脱不得。
虽然这些同僚存了宰他一顿的想法,但李钰不介意。
他和温党斗智斗勇,也确实很累。
正好趁这个机会放松一下。
他对着众人拱手,笑道:“既然大家有此雅兴,那今日放衙后,望春楼不见不散。”
众人闻言,欢声雷动。
这几个月时间,朝廷用布匹丝绸代替俸禄。
虽然布匹,俸禄可以卖钱,但众翰林的日子依然过得紧巴巴的。
加上每日的免费午膳被削减了量。
让翰林们都吃不饱,他们早就想吃顿好的了。
现在总算有了机会。
大家都知道李钰有钱,顾佐衡号召捐款的时候,李钰一人就捐了两千两,震惊众人!
后来打听,才知道李钰在没有中状元前,娶了富商的女儿。
众人替李钰惋惜的同时,又有些羡慕。
惋惜自然是因为李钰这样的状元,未来官场的新星,要娶应该也是娶王公大臣的女儿或者官宦家的小姐。
娶了商贾的女儿,有些掉身份。
羡慕自然是因为,虽然商人社会地位不高,但是真有钱。
李钰穿得比他们好,吃得比他们好,就算朝廷不发俸禄,也根本不用发愁。
现在李钰一口就答应下来请客,再次证明了财大气粗。
众人又说了许多奉承话,这才各自散去忙事。
李钰看着他们的背影,心中暗叹,这官场之上,果然是功名利禄动人心。
放衙后,李钰在望春楼摆了三桌,与翰林院同僚们杯觥交错,倒也热闹。
待到宴席散罢,已是华灯初上。李钰带着些许酒意,回到成贤胡同的家中。
刚进府门,便见林澈和林溪正在前厅等候。
夏文瑾,柳如烟,李芸,铁牛也都在。
李铁牛见到李钰回来,眼眶瞬间就红了。
他几步抢上前来,不等李钰反应,便“噗通”一声,直挺挺地跪在了李钰面前,以头触地!
“钰老爷!铁牛……铁牛给您磕头了!”
李铁牛的声音哽咽着,带着无尽的感激和后怕。
林澈已经告诉了李铁牛前因后果。
得知李钰为了救他爹,不惜以死相谏,后又献出珍宝,才换得他爹无罪开释。
这恩情,重于泰山!
李钰连忙弯腰去扶他,“铁牛!快起来!你这是做什么!
大山叔本就是被冤枉的,我救他是理所应当!快起来!”
铁牛却不肯起,抬起头,望着李钰,一字一句,掷地有声。
“钰老爷,从今往后,我李铁牛这条命,就是您的!
但有差遣,刀山火海,绝不皱一下眉头!”
原本他保护李钰只是因为族长的要求,除了李钰是族里的希望外,还因为族里每月给他例钱。
但现在不一样了,李钰为了救他爹,如此拼命。
就算没有族长吩咐,就算不给他钱,他也会誓死保护李钰。
听着铁牛的话,李钰心中也是感慨万千,他用力将铁牛扶起,拍了拍他结实的肩膀,一切尽在不言中。
林澈笑道:“好了好了,虚惊一场,如今雨过天晴,大山叔平安无事,阿钰也因祸得福,该高兴才是!”
众人都点了点头。
原本李芸她们做了一大桌菜等李钰回来庆祝。
但看他这个样子,便知道是在外面吃过了。
李钰也不好拂了几女的好意,便又坐下吃了几口。
……
首辅和次辅相继辞官,这是大景朝从来没有过的事。
温知行虽然辞官,但却住在京城府邸内,并没有回乡。
每日到他府邸拜访的温党官员络绎不绝。
声势反而比他在朝时还要热闹。
清流这边的官员,特别是顾佐衡之前的门生故吏则是纷纷投靠向沈知渊。
让一直没有多少存在感的沈知渊也声势浩大。
所有人都认为沈知渊恐怕会成为第二个顾佐衡,坐上首辅之位。
成为清流领袖。
就连中立的五阁老秦维桢也加入了清流的阵营。
一时间,清流一方声威大振。
不过温党可不会让清流这么好过。
马上进入十二月,各部都要定下明年的预算。
这就又涉及到钱。
沈知渊原本以为皇上应该会很快让他当首辅。
毕竟国不可一日无相。
结果却只是让他代行首辅之责,等到各部门开始在朝堂上吵闹明年的预算时。
沈知渊便知道,自己如果要成为首辅,恐怕得先将钱的问题解决了。
这就让沈知渊很为难,之前他只是三阁老。
钱的事,要么是顾佐衡想办法,要么是温知行想办法。
现在这两人不在,加上今年的国库亏空实在厉害。
而且已经寅吃卯粮了,他沈知渊能有什么本事解决钱的问题。
但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他恐怕就不能成为真正的首辅。
朝廷上,谢安澜指责沈知渊代行首辅之责,却什么事都干不了,尸位素餐。
这指责将沈知渊气得够呛,当场就和谢安澜吵了起来。
两个阁老恨不得在朝堂上动手。
秦维桢心都凉了半截,原本他以为沈知渊很快就会成为首辅。
他投靠清流,说不定就能将他提升为次辅。
但现在看形式有些不妙啊。
沈知渊根本就不能服众,他无法指挥温党的人。
导致很多事情推行不下去,这也让沈知渊焦头烂额。
兴平帝很无语,他确实想要让沈知渊坐这首辅之位。
没有想到沈知渊以前跟在顾佐衡后面还行。
现在让他独立挑大梁,种种问题就暴露出来了。
如果首辅不能服众,政令发布不出去,这对于朝廷来说无疑是致命的。
而就在朝堂上乱哄哄一片时,再次有边关的消息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