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会后,王成也发现:没几个干部有经济发展的水平。
所以就想要委托党校去培训这些领导干部,叶书记马上反对,“这没用的,几天培训就能把他们培训出有经济视野?就别说几天了,就是把他们放到国外去,放到一些一线城市去学习一年两年的,他们可能都会没有这种思想!个别干部是吃吃喝喝已经成为主流了,之前又不是没有过这种去挂职的经历,我们和沿海城市、和一些一线发达城市每年都会有这种互派干部去挂职的行为,被选上的干部,就很高兴,那觉得自己是后备干部了,结果跑到那边去,啥也没学到,天天吃吃喝喝的,这像什么话?原本的学习之旅,变成了觉得自己被重用之旅,极大的影响了我们干部队伍的形象。所以我个人认为,这种用处不大,还是得考核!加入考核,比如说让他们学习之后,要加入考试,考试不合格的?怎么怎么样!逼他们自己去学习,这总有点用的,虽然说做卷子跟实际是两码事,但是这种逼多了,他们总会知道,总会把这些运用到实际中去,这是潜移默化的影响。”
“所以也只能通过这种办法去抬高整体的经济素养。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就比如为什么要搞选调生?也是类似原因,要分层培养,一味的粗放培养是有问题的。这也是帝都看出来的。”
这个时候,市里的干部明白过来:市委市政府要开始去选拔那些真正优秀的干部。
很多同志也想到了这一点:为什么省里面市里面要这样搞?
他们也明白,市里面恐怕是要选那些有魄力和能力发展地方经济的干部了。
这段时间,市里面的书店,好多经济学的书都被卖空了。
而他们都想着走捷径,想着投领导之所好,既然领导想要这个?
那大家就创造性的去提供这个。
想到这里,于是有人也向王成汇报了这个情况。
王成笑着说,“这样也好,比他们天天下了班去吃吃喝喝好,学了东西总归是有用的!”
还有一些同志则去询问其他地方领导干部有关经济发展的意见,比如一些发达城市,他们怎么发展经济的?
一下子,章昌市的确就形成了那种“爱学习、好学习”的氛围。
市里面学习氛围起来之后,也有很多单位开始请一些著名的经济学者过来讲课。对于这些,王成统一都非常支持,只要不是借着这个机会去贪钱就行了。
因此,这些东西王成都一五一十地记在心里。
叶书记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他说,“现在章昌市整个体系都形成那种爱学习的氛围,这是个好事!我很高兴。这样一个地方才有希望嘛。”
王晨也说,“是啊,这样一个地方才有希望,要不然整天吃吃喝喝的,那这些人慢慢的都会把这些东西忘掉。”
没想到,这些氛围起来后,竟然直接提升了整个城市的形象。
因为很多干部自己去学习,才发现:原来发展经济是这个样子的。
以前喊口号的那些县区也不好意思再喊口号了,因为他们发现了发展经济的原则。
他们哪里好意思再喊口号了呢?
所以整个城市呈现出一股非常欣欣向荣的状况。
看到这一幕,王成非常高兴。
并且他还决定:在一段时间之后,要举办一场比赛,相关的理论知识比赛。
他们知道些理论也是好的。
这个时候,王成也多次的提出:一定要促进大家勇于去学习,要促进大家勇于的去发现问题。
这件事情之后,整个城市的形象确实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
这件事竟然直接倒逼了营商环境的改变,这是让王成一直没有想到的。
叶书记也没有想到:这件事竟然会倒逼整个城市营商环境的改变。
真的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营商环境改变之后,自然而然所带来的,就是大家对整个章昌市城市形象的认可。
王成没有去请任何的所谓的宣传,因为如果加了滤镜的话?那么有群众来这边体验的时候,就会有一种失望,人总是会对喜欢的东西充满希望嘛!
所以倒不如让大家不带任何的主观意识去体验一座城市,那么当他体验到那种不一样东西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就会所吸引,这是人性。
所以,虽然说好几次,市里面有部门要拿预算去做相关的宣传,王成都拒绝了。把自己做好,然后通过这种口碑的积累,这才是最重要的。
他看到过很多通过舆论宣传起来的所谓的网红城市,后面基本上都被舆论反噬了,这是很可怕的。
因此如此,王成的想法还是非常的超前的。
所以叶书记也可着王成去整,叶书记也知道王成就要调走了,所以他也不想在这件事上和王成产生什么别扭?
他的想法就是:可折王成去折腾呗,反正王成出发点绝对是好的,而且王成的很多理念,其实后面都证实是非常适合一个地方发展的,理念是非常超前的。
因此,他也不打算去干涉。
有了叶书记的支持之后,王成就多次的提出:要不断的激励全市领导干部发展经济,首先,王成对很多部门的表现进行了一次深度考核。
其次,对于整个城市的治理程度进行考核,这不考核不知道,一考核,发现问题严重了。
看每个单位,每年都有各种考核。
这种考核是由里到外的,这种考核所带来的问题就是过于的片面,基本上都是单位自己商量着搞,把一种严格的考核性程序变成了普惠性的指标程序。
“哎呀,谁需要优秀啊?来评一下。”
这根本就不是评表现打分出来的,而是拿指标的。
本来这种考核应该是自己的真实表现来做出来的,因为有这种选拔的话?必然具有操作空间。
把一个比较原本严肃的考核性问题:各人按照各人表现打分;一下子就变成了一个领导的手中的权限:按照优秀几个名单,良好几个名单,大家来套。
这样就很容易带来权力的割据和小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