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曹祜所言,素来淡定的贾诩一时也站了起来。
此时此刻,贾诩才真正见识到曹祜的手段。让自己去筹集钱粮,真真是杀人诛心。贾诩有那么一瞬间,甚至想到南下江东,投奔孙权,或者直下荆州,投奔刘备。
反正不给老曹家干了。
当然也只是想想,贾家这么一大家子,想从邺城逃走,纯属痴人说梦。
贾诩尽量让自己镇定下来。
贾诩真的怕自己忍不住跟曹祜翻脸。
“大将军,我有些不太明白,所谓的筹集钱粮,具体指的是什么?”
曹祜笑道:“要想说明此事,我得从赈灾说起。我和大父商量了,要减少百姓明年的赋税,凡家中人均土地,少于二十亩的,明年的田税,户调,减少三分之一;明年的徭役,减少一半。
之所以这么做,也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
国家频繁出现灾害,粮食减产,百姓生活困苦。那些大户,还能仗着积蓄,勉强维持生计。
可是普通黔首,本就缺衣少食,收成再不好,就要活不下去了。
自暴秦以来,无数旧事已经证明,黔首活不下去,天下必然生乱。所以减少这些人的赋税,尽可能的让他们活下来,乃是当前最重要的事,是必须要做也必须做成的事。
当然,减少赋税一事,应该惠及更多人。可国家财力薄弱,用钱的地方又多,只能尽可能地将钱花在刀刃上。
而且减少赋税会引发一个新的问题。
国家太缺钱了。
南方有逆贼孙权、刘备作乱,北方的鲜卑人又屡屡侵袭边境。可以说国家是内忧外患,没一天安定日子。
减少赋税,从大的方面来说,乃是好事,可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确实是让本就入不敷出的国家财政,又遭到重重一击。
大疫之下,国家要花大精力去防疫,还要赈济灾民。
这种情况下,国家的财税,是绝不可能支撑的。
我和祖父日思夜想,苦苦思索,最终想到一个办法。
向天下豪族,借钱。
天下有百余郡,数千个县,每个县都有三五豪族,若一个人能借给朝廷千儿八百石的粮食,加起来就是几百万石,朝廷就能顺利度过危机了。”
贾诩的心中,不断震荡,他感觉自己的心都快要从腹中跳出来。
曹子承啊曹子承。
此计真毒啊。
他贾文和真若是按照曹祜所言,向天下豪强借款,只怕要得罪天下人,为天下人所唾弃了。
曹祜不仅要逼死他,还要毁掉他的名声。
“大将军,向天下豪族借钱,没有这个先例啊。若是为天下人所知,将如何看待朝廷?如何看待魏王?”
“贾大夫,虽说此事确实惊世骇俗,但也不是没有先例。
当初七国之乱时,长安列侯封君需自费筹措军备,但因战局未明,多数子钱家(专业放贷的)拒绝借贷。无盐氏以千金为本金,约定十倍利息向列侯提供贷款。叛乱三月平定后,无盐氏获得十倍本息回报,资产跃居关中首位。
孝景皇帝当初能做的,咱们自然也能做。”
曹祜搬出景帝这尊大佛,与人辩论的时候,声音都能大三分。
因为“文景之治”的原因,汉景帝的说服力,还是比较大的。
贾诩想称病,但是他很快意识到,曹祜既然逼他出头,哪怕他称病,也有办法。曹祜征辟自己的儿子,就是备选方案。
此时的贾诩,满心都是绝望。
得罪了曹祜,连个脱难的方法都没有。
贾诩略一沉思,竟然做出一个大胆的举动。他对着曹祜,径直行了大礼。
要知道贾诩年过七十,就是见到天子刘协,也不必行如此重的礼。
曹祜眼睛一闪,面上却是很平静。
贾诩嘛,这个老毒物不论做什么,都不出人意料。
“贾大夫,人说年轻人受年长之人的跪拜,容易折寿,你不会是想用这种办法,魇死我吧?”
“大将军,老夫绝无此意。”
曹祜也站起身来。
“那贾大夫是何意?”
贾诩低头道:“我知道大将军还记恨当年的宛城事,但是大将军,反叛的决策是张佑维(张绣)做的,真的与我无关。
关于当年的事,我也是深深后悔与遗憾。
老夫今年七十有一,行将就木,其实并不惧死。只是顾念家人,所以才苟延残喘至今日。
若是大将军真想报仇,老夫愿献出此命,唯请大将军念在老朽为魏王有微末之功的份上,饶恕我的家人。
贾诩,感激不尽。”
贾诩说完,将头重重地叩在地上。
“贾大夫,为了活着,可以连脸面都不要了吗?”
“大将军不是凉州人,不知道活着的艰难。凉州百姓,素来与胡虏打交道,能活到三十岁以上的,少之又少。
尤其是河西人。
大将军知不知道,几千里的地方,人口只有十余万人,是什么样子?
河西的男子,生下来就要学会的,便是想尽办法活着。当内地的年轻人可以在课堂上看着书,听着老师授课时,河西的男子,只能在风口浪尖上搏命。
只要活着,他们什么都会去做。
而脸面,又是什么东西。
我活了七十一,历经的风险远超旁人想象,现在回过头看,我能活到现在,简直不可思议。”
气氛沉静了许久,曹祜方才说话。
“贾文和,你确实是个聪明人,又一次打动了我。
这一次,我想给你一个机会,也想让你给我一个机会。你负责去筹钱,一千万石粮草,十亿钱。
你只要将这些钱粮给我筹齐,我向你保证,只要我曹家在,你贾文和的家族,就能世世代代长存。”
贾诩没有说话。
曹祜的信誉,贾诩还是相信的,只是曹祜开的价码,实在是太高了。
一千万石粮草,十亿钱。
他贾诩就是敲骨吸髓,也很难做到。
“大将军,这么多的钱粮,天下会出现动荡的。大将军这是竭泽而渔啊,要不得。”
“正因此这件事做不好会出现严重后果,所以我才找你贾文和。否则区区一个酷吏就能做的事,要你贾文和又有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