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朔方四郡放弃之后,国家在北方的边郡,就是原并州的雁门郡和原幽州的代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五郡。
雁门郡为郭缊长期控制,而原幽州诸郡,实际为刘虞的旧部阎柔和袁绍的旧部焦触二人所控制。
幽州的情况很复杂。
早年因为张纯、张举之乱,负责掌控禁军的宗正刘虞被任命为幽州牧。当时刘虞与袁绍、盖勋共典禁军,他被外放,原因不言而喻。
刘虞有宰相之才,但军事能力一般,最终为公孙瓒所害。
公孙瓒属于汉末长期被高估的对象,有点像李广,说得天花乱坠,可翻看史料,对外尽是败仗。他在前期之所以压着袁绍他,并不是他多强,而是他控制着边军。
东汉内地郡县不置郡兵,边军打一群刚组织起来的农民,自然是碾压了。
刘虞在当时官拜大司马,身孚人望,公孙瓒杀他,典型的脑子抽抽了,但凡是个正常人,根本干不出来。
刘虞在幽州,简直是人心所向,不管是汉人还是胡人,都对其极为尊崇。公孙瓒杀了刘虞,算是捅了马蜂窝,各方势力,包括汉人、胡人,俱是联合起来,一同攻打公孙瓒。
刘虞的旧部鲜于辅、齐周、鲜于银推举阎柔为乌桓司马,与公孙瓒部将邹丹战于潞河之北,斩杀邹丹等四千余人。之后,乌桓峭王迎接刘虞子刘和,与袁绍军在兴平二年(195年)破公孙瓒于鲍丘,杀二万余人。
公孙瓒算是屡战屡败,最后只能在易京困了四年,最终兵败。
公孙瓒死后,正常情况,幽州人应该推举刘和为新的有的幽州刺史。
可袁绍为了控制幽州,便将刘和留在了邺城,后来刘和死在邺城。而原幽州势力,分作两支,一支为阎柔所控,一支为鲜于辅、鲜于银所控制。
官渡战后,阎柔、鲜于辅先后派人投降了曹操,后来鲜于辅入朝,阎柔和鲜于银留在了幽州。阎柔为护乌桓校尉,势力范围在上谷、广阳一带,鲜于银为右北平太守,势力范围在右北平、辽西一带。
而袁绍在灭了公孙瓒之后,任命次子袁熙为幽州刺史。建安十年(205年)正月,袁熙帐下大将焦触和张南发动叛变,并向袁熙和袁尚发起攻击,袁熙和袁尚投奔三郡乌桓。
曹操为了制衡幽州旧将这群地头蛇,便任命焦触为涿郡太守,张南为右北平太守。
整个幽州,各方势力混杂,若是真追究此事,只怕要动所有人。
可能产生的动乱,几乎难以想象。
可若是不动,问题难以想象。
这时曹祜突然插嘴道:“你们每年走私的量有多少?”
“单是我们一处,每年走私的铁得有万斤,盐差不多五六万斤,粮食有十几万石,布匹、瓷器、漆器什么的,俱是无数了。
我们将这些东西走私给胡人,靠近边塞的胡人再往北、往西卖。”
“这么大量的物资,你们是怎么筹集的?”
“鄐氏的商业渠道,遍布北方。”
“那运输呢?总不可能走漳水吧。”
“走黄河。各种物资运到黄河两岸的仓库,然后走水路,从黄河出海,再进入泉州(治今天津市武清区西南城上村)的港口,经遍布幽州的水路,运到边塞。”
鄐道所说的泉州,便是后世的天津地区。
当年曹操北征乌桓时,在此地开凿了泉州渠,南起今天津海河,北通蓟运河,与南面的平虏渠组成了冀北交通大动脉。
在场众人听到走的是黄河,经海路到的泉州,舒了一口气。
真若是走的漳水,冀州的官员就要清洗个遍了。
现在虽然问题仍很严重,但至少局限在幽州。
这时贾诩开口道:“大王,游击军同时对鄐氏多处走私地点进行查抄,查获铁六万多斤,盐逾三万石,粮食五十万石。
这些都是准备走私到塞外的。
这是口供。”
不得不说,贾诩准备的极其充分,这个案子,已经被他办成了铁案。
古代的商人,就没有没问题的。人多的地方为商,人少的地方为匪,比比皆是。有没有问题只在于想不想查。
而这次,贾诩下了死手。
此时的丁斐脸色已经惨白。
丁斐不是不清楚鄐氏有问题,生意做这么大,傻子才会觉得对方干净。
可丁斐万没想到,贾诩准备的如此充分。
丁斐不住地看向董昭,给对方使眼色,希望董昭能开口相助。可董昭这只老狐狸,哪里会惹火上身,把头一转,当作没看见。
董昭也顾不得此举会得罪丁斐。
现在鄐氏就是个大坑,不能跳。
曹操突然问道:“文侯,你怎么看?”
丁斐不住地思索,终于想到一条可能挽救局势的可能。
“大王,贾文和只是区区一个防赈副校尉,有何资格调动军队,查抄官吏。鄐氏或许有罪,可若是都如贾文和一般,自行其是,秩序何在,国法何在?”
贾文和冷冷说道:“丁校尉,你别忘了,我不只是防赈副校尉,还是朝廷的御史大夫,本就有监察之权。
至于调动军队。
大王和大将军命我筹集钱粮,难道不需要军队护卫,调动游击军,是大将军特许的。”
“你胡说八道!”
董昭看着丁斐竟然失态,一时忍不住捂脸。
他是真没想到,丁斐利令智昏到这种地步。
贾诩调动的可是禁军,没有曹操批准,他能调的动。这说明动鄐氏应该是曹操和曹祜皆批准的事。
你丁斐现在还纠缠此事,你不败谁败。
丁斐还想说什么,曹祜高声呵斥道:“丁校尉,这里是铜雀台,不是你家后院,容得你在此大呼小叫。”
丁斐直接被曹祜斥责懵了,一时不知该说什么。
曹祜直接又道:“大父,这件案子,牵扯不小,影响极坏,务必要将坏国家根基的一群硕鼠给清理干净,我以为此案可交由大理、校事和防赈府,共同侦办,如此既不耽搁防疫筹粮之事,又能保证案子水落石出。”
曹操看向众人。
“诸位可有异议?”
事态不明,曹操和曹祜的态度,一时并不好捉摸。众人此时哪敢轻易有其他态度,纷纷赞成了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