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雀台的前殿,曹操比所有人来的都早。
众人到时,便见曹操一个人,披着大氅,坐在殿前的门槛上。从这里向南望去,能够俯瞰到大半个邺城。
见到众人,曹操没有起身,反而邀请众人陪他一同坐下。
当然没有人坐。
曹操也不在意。
“诸位,有没有人知道,自建武元年(25年)到今天,一百九十余年的时间,这天下,到底发生了多少次成规模的灾害?”
众人面面相觑,不解曹操之意。
华歆说道:“差不多约有上百次。”
“我昨天让人统计了一下,近两百年来,发生的大型灾害,有水灾77次,旱灾58次(有统计70多次的),地震42次,蝗灾35次,瘟疫20余次,风灾、雹灾20余次,山崩、地裂10几次。
这还仅仅是被记载在天子实录中的,而那些没被朝廷记载,数也数不清啊。
(东汉皇帝本纪可以当成东汉灾害史来看。)
这些灾害,连续两年以上的灾害期有18个。
永初元年(107年),连续10年发生旱灾、水灾、地震等灾害;兴平元年(194年),连续4年发生旱灾、蝗灾、地震;灵皇帝在位期间,十四年就发生了五次大规模的瘟疫。”
曹操说到这,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曹祜心里却是为曹操鼓了一个掌。
曹操在摆事实,讲道理,这天灾从东汉建立就层出不穷,是老刘家的祸,跟我没什么关系。
“这两年,灾害亦是频繁,百姓何辜,重罹殍馁。孤忧心如焚,深自刻责。国家成这个地步,孤有责任啊。”
君忧臣辱,君辱臣死。
听到曹操此言,众人纷纷请罪。
“这些日子,孤遍祈百神,却始终没有得到回应,心中这才恍然。祈祷祭祀并非拯救祸患的方法,空言谢罪也并非表达悔过的诚心。
还是要防疫,要赈灾,要让百姓有饭可吃,有药可用。
之前朝廷曾设置防疫赈灾校尉,总揽疫情防治,赈济灾民之事。只是这防疫赈灾校尉一职,一直虚位。
今日,便任命临晋侯曹祜为防疫赈灾校尉,总揽一切防疫赈灾事务。自今日起,自孤以下,凡利于防疫赈灾之事,皆听从临晋侯调遣。
御史大夫贾诩,太仆国渊,太医令张机,分别兼任副尉。
而孤本人,避正殿不御,百寮奏事,并於玉龙殿处分。出次贬食,节用缓刑,侧身增修,以谨天戒。”
众人听了,更加惊愕。
曹操这是另一种方式的将权力交给曹祜。
曹操说完,站起身来。
“子承!接下来,由你来主持今日议事。”
曹祜听后,走上前来。
“诸公,我这个人,不太喜欢说大话。既然大王将防疫赈灾重任交予我,我自当责无旁贷,尽心尽力。
今日先宣布三条命令。
第一,百司不急之务,一切且除。诸军将士外,其余所有食官粮人,及诸色用度等,权行停减,以救荒馑。
十日之内,各司需将原有数额及所调整内容,条件闻奏。
待度过灾害,一切恢复如旧。
第二,天下各处,除正税正役外,徵科差遣,一律禁绝。各地根据疫害实情,进行减免税赋。寻常诉讼,不须追扰,务必使得百姓休养生息。
第三,由防疫赈灾府下发防疫令,所有地方,无论官吏军民,一律严格按照防疫要求执行,违令者,依法重处。
国有大疫,生死攸关之事,在场诸位,谁都有可能感染。
诸公俱是朝中股肱,所当一其诚心,同恤灾患,勉修厥职,勿使大王忧勤。
我也希望,来日抗疫胜利之日,诸位都能还在这里。”
众人听了,神色俱是一凛。
邺城之中,不管熟悉还是不熟悉曹祜的,都知道曹祜做事,素来严格,翻脸无情,可不是说笑的。
所以人都清楚,曹祜就是曹操的继承人,将来这天下,就是曹祜的。而曹操今日之举,也是逐渐向曹祜交权。
因此对于曹祜的安排,众人并不抗拒。
从铜雀台离开,曹祜便直接去了防赈府。在一段时间内,这里将会成为整个北方防疫赈灾的指挥中心。
虽然防疫和赈灾俱是要事,但当务之急,还是防疫。
现在的防赈府,集中了太医令张机,华佗的弟子广陵人吴普、彭城人樊阿,号称二百多岁的扶风人泠寿光(也叫灵寿光),以及其他知名的医士二十余人。
由张机领头,制定了《防疫二十条》,包括设立隔离病坊,阻止疾病传播;注意饮食卫生,保持个人清洁;改善环境条件,药物预防消毒······
各种条目,颇为详细,曹祜看得都咋舌。
不得不说,古人的智慧,超乎我们的想象,他们充分利用自身条件,最大程度上防治疫病。
秦代的战“疫”制度;汉代设有专门的军中隔离医院——“庵庐”,由专人留下来负责隔离治疗;历朝历代都有防疫汤药,免费分发给百姓;蒸汽、熏燃可以消毒;甚至古人知道勤洗手、口,等等。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看着众人如此详实的防疫策略,曹祜忽然坚信,他们可以战胜这场疫情。
“张公,从今天开始,所以涉及到防疫之事,你可以完全代表我,所有的人力、物力、财力,都由我来解决,你只负责,将这次疫情给扼杀住。”
张仲景听后,忽然对着曹祜一拜。
“大将军,我张氏在南阳,也是大户,自建安年以来,不过十多年,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
我曾发誓,哪怕是粉身碎骨,亦要将研究出能够治疗伤寒的良方。
今得大将军支持,更当以死报之。”
有些人,生来就是做圣人的。
单论知名度,张仲景远不如扁鹊、华佗、孙思邈,可偏偏张仲景是“医圣”。别人是救一人,十人,百人,可他的《伤寒杂病论》是救了天下。
曹祜见张仲景拜下,赶忙伸手将张仲景扶起。
“张公,接下来,咱们要同心协力,和衷共济了。一切事情,拜托张公了。敢问张公,可有什么最要紧的困难,我能够解决的?”
张仲景想了想,突然说道:“大将军,还真有。”
“张公请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