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 灯影人间
岑小沐2024-04-21 10:302,187

  

  

  并不是所有人都对两千多年前的皮影戏感兴趣的。

  但如果把介绍词改成“两千多年前的电影”,还加上全明星阵容,二次元鼻祖,能在眨眼之间瞬息万变,融合特效、音乐和表演,没有电脑合成,全靠双手操控。

  而且还能让观众清楚地看到,这出“电影”是怎么制作而成的。

  之前制皮的过程,张叮叮已经学得非常细致,接下来雕刻就是在整个皮影制作过程中,相当重要的一环了。

  然而张叮叮发现,最近郑嘉每天都在碰这本书看,凑近去才发现,这本书叫《他者的消失》,看起来和皮影戏一点关系都没有。

  郑嘉有时候还会做标记,甚至朗读出来——

  “他们向外而立,四处张望,以致迷失自我。聚焦于内,则无需一直与他人比较;着眼于外,则身不由己,不比不行。如今,很多人饱受诸多恐惧的折磨,害怕拒绝,害怕失败,害怕被落下,害怕犯错误或者做错决定,害怕达不到自己的要求。在不停与他人比较的过程中,恐惧也不断加剧。”

  张叮叮听得一头雾水,但一旁的孟和显然是听懂了,并且还评价了一句:“很多映像作品的作者都开始用聚焦于外的方式暗示聚焦于内的过程和结果,它们探求的方向背道而驰,却可以通过映像将两个层面复合在一个载体上,确实是妙。”

  他评价完,张叮叮就更加糊涂了。

  郑嘉点了点头:“这本书里有一部分说的是当代人如何突破信息茧房,这跟我现阶段的想法不谋而合。必须要慢下来,感受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皮影戏表演,用不同的叙事方式和不同的戏剧表演,去反复感受与揣摩。”

  “所以必须要往外走,不论是与国内年轻的皮影戏非遗传人沟通,还是去跟国外的别的艺术种类,比如电影人交流沟通,任何形式的艺术都不该是‘自嗨’的创作,而是群力群策的结果。”

  孟和点点头:“走出去之后能带给你的惊喜,不仅是释放自我的善意,更多的是作为灵感来源的外界回馈,你慢慢会更加满意自己目前的状态,从而获得内心的松弛感。”

  他们这段对话仿佛加密了似的,张叮叮可以说是越听越糊涂,但郑嘉的整体状态倒是能看出来,她明显松弛了许多,没再像之前那么紧绷了。

  雕刻是制作皮影人中相当难的一个环节,因为皮影人的设计会非常精细,比如面目上的表情、衣服上的褶皱,都需要通过雕刻给镂空出来,而且每一刀都极其的考验手劲儿和耐性,阴干之后的牛皮非常硬,而皮影人的每个部位,对牛皮的薄厚也很有要求,雕刻皮影的每一个线条,也都有相对应的刀具,弧线要用尖刀来刻,直线用平刀来刻,花纹要用錾刀来刻,雕刻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手动刀不动,纯靠手腕的腕力来推动牛皮转动,这样才可以一气呵成地刻出光滑的切面。

  郑嘉说:“一个光滑的曲面,需要经过上百次的练习,靠的全是肌肉记忆,当你看到手腕肿了,手指磨出泡了,那就说明你的功夫快要成了。”

  能熟练推皮走刀之后,大概只需要一天的时间就能雕刻出来,但刻好之后的皮影还需要上色、发汗熨皮,然后再装订挂杆,最后才能用来表演。

  皮影只是一出戏的基础,更精彩的是演出的故事剧本、人物的动作形态、灯光变化的利用,还有台词唱腔、音乐配合,当然还有最神秘的,皮影机关。

  一场完整的皮影戏,除了主要人物,还有次要人物、配角道具等等几十样的皮影组合而成,这些道具之中,往往就暗藏机关。

  演绎的时候可以真正腾云驾雾的筋斗云,打斗的时候可以随时变身的铠甲,还有可以变大变小的金箍棒,当然,以《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个故事为例,还有孙悟空的分身和他的火眼金睛,和他的七十二般变化,这些全部都要通过皮影给他设计出来。

  张叮叮和茅宁就这样一边看,一边用摄影机做记录,看着郑嘉跟孟和配合着来完成这些步骤。

  几根丝线、两根钢针,就能让人物动起来,让小鸟飞起来,这就是皮影戏最精妙的地方,通过光影变化,通过机关道具,把每一出戏都演得声行并茂。

  张叮叮实在是没忍住,感慨了一声:“我们古人的智慧和巧思,真的是让人佩服,他们到底是怎么想出来的啊!”

  盛行了几千年的皮影戏,到了今天,从业工作者却已经不足千人。

  郑嘉作为了李氏皮影的第六代传承人,自然认为自己肩负重任,并且任重道远。

  耍皮影并不是大家想象中那么简单,郑嘉在正式上台表演之前,已经跟着方仕秦练了很多年了,她最开始甚至还有点担心孟和,结果孟和耍悟空,那叫一个精彩绝伦。

  孟和还对着茅宁的镜头讲解要点:“想要皮影耍的生动,首先要对人物的动作有深刻的琢磨,再通过几根手指控制挂杆,把它生动地演绎出来,走不能只用腿走,要手脚并用才能走得生动,笑就不能只有哈哈大笑,还要配合身体的抖动才能笑得自如,连哭的时候身体的抽泣都能靠手指给他演绎出来,只有学到了精髓,模仿的惟妙惟肖,才能让观众身临其境,这才是皮影戏真正的魅力。”

  郑嘉补充道:“一出完美的演绎,需要长时间的练习配合,所有道具机关都要练得炉火纯青,所有台词剧本都要背得滚瓜烂熟,一旦开场,就没有NG的机会,虽然从光影效果上,可以认为皮影戏是如今电影的前身,但从表演难度上来说,它和话剧、舞台剧更像,有且只有一次机会来完成表演,容不得任何差错。”

  一场排了几千年的戏,一场光与影的交织演绎,皮影戏在中国盛行了几千年,曾经的万人空巷,到现在台下的观众寥寥无几,大部分的人已经没有时间和兴趣来关注皮影戏了,但我们流传了几千年的文化瑰宝,这出戏的落幕,不该是悄无声息地隐入尘埃,而应当是在满堂喝彩中落下帷幕。

  在那个没有手机和网络的年代,皮影戏陪伴了我们的民族几千年,一出戏没有华丽的道具,没有昂贵的演员,几个人就能调动千军万马,穿越上下千年,浮光掠影……

  才是你我如今的灯影人间。

  

继续阅读:171 新的化学效果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你和我的灯影人间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