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和深入生活的态度,其实是对生活能为自己的创作带来多少灵感,并没有多少企图心,能走到哪里,有多少收获,其实都是未知且不焦虑的。
皮影戏走了这么多年才走到今天,从为闭塞一隅的人带去更广阔的天地,到因为天地太广阔而被人们遗忘,说来也有几千年时间了,可在更长的时间洪流里,几千年有算得上什么呢?
郑嘉放平心态之后,很快和余渔的设计稿做了简单的沟通,然后演出就被提上了日程。
张叮叮接到表演通知的时候,人都傻了:“什么情况?这就开始表演啦?表演什么呢?不要等……合适的时机吗?”
“剧本不是出来了吗?”郑嘉回答她,“余渔的设计图你们也都看过了,这次大家都在齐心协力的想完成好演出,就是最合适的时机。”
方仕秦非常欣慰郑嘉能想明白这一点,她自己的过去也好,因为思维闭塞,被不断放大的痛苦也好,投注在工作上并不能起到任何缓解作用,而且工作也不会因为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更多,就能获得相应的回报。
这个世界上不管什么事,都不是只有良好的态度就能做好的。
张叮叮还是有些难以接受:“你把我们聚集起来,就只是为了这么简单的一出表演吗?”
这个认知让她情感上都很难接受,就像特别期待的盛大烟火,突然之间哑炮了。
这不是让大家的期待都落空了吗?
“你期待什么呢?”郑嘉问她,“我们之前表演过的虽然粗糙但笑果还不错的人偶戏,还有在校园中掀起了性教育科普热潮的皮影戏表演,这些都算简单的表演吗?”
为此他们一起做了那么多的努力,都忘记了吗?
张叮叮张了张嘴,又颓然地闭上了。
好像也不能说是简单,那些表演十分精彩,也获得了一些成果。
但就是让人感觉不符合预期。
千辛万苦,花了这么多时间和精力,把当年的八大工匠之后都集齐了,到最后竟然没有用这个噱头?
“我当初其实也没有想好到底把大家召集起来,能做成什么样的事,只是预估了难度,想的都是怎么解决大家对一起里做皮影戏的抗拒,用迎难而上,越挫越勇的精神,一步步走到今天。”
张叮叮狠狠点了点头:“对啊对啊,然后呢?”
然后郑嘉发现,事情并不像她当初以为的那么简单。
大家不全都是在继续从事皮影戏这个行业,但大部分人都对皮影戏还算感兴趣,她最初以为最困难的事,其实并没有那么难解决。
但然后呢?
然后遇到了一些新的朋友,他们并非当年八大工匠之后,但也在努力用自己的所长,去支持和融合,努力让皮影戏更加发光发热。
然后还做了一些从前都没有过的皮影戏题材,也获得了一些声量。
然后看到了许许多多人,在哪怕和皮影戏毫不相关的领域,也在发光发热。
就比如安麓和时钟毅,他们对皮影戏已经不感兴趣了,是真实的不感兴趣并且并不擅长,也有了自己的梦想。
而像张叮叮、茅宁他们,也需要用更多的时间去更加了解皮影戏。
这条路远没有他们以为的好走,也远比他们想象中要更耗费时间。
郑嘉最后说:“我还是有一个小小的私人心愿,想要一起完成李夫人皮影复刻,把载入《汉书》的汉武帝和李夫人的爱情故事再次被搬上舞台,至于演出的结局如何,是不是像我希望的那样,获得更多年轻人的喜爱,已经不是我考虑的第一要务了。”
能在台下陪伴她完成这个心愿的人有很多,但在台上的,却只有孟和一个。
当最后李夫人的皮影人慢慢消失在幕布上之后,属于全新未知的故事又解开了它的序幕。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
汉武帝之后呢?汉朝覆灭之后呢?
还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皇朝结束了之后呢?
属于新时代的故事又开启了。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具有创新传统和工匠精神的民族。在漫长的岁月风尘中,那些身怀绝艺的能工巧匠们,创作出了无数名扬四海的手工艺珍品,它们成为了中华灿烂文化中令人极其瞩目的一部分。
每一门老手艺的传承和发展,都凝聚着工匠们莫大的心血与智慧。在每一位工匠生命的深处,都曾留下过一个又一个动人的传说。
工匠,是一个国家、一个民主精神和物质的创造和开拓者。
而今,随着众多民间匠人走向年迈或者离世,有许许多多的手艺和绝活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的生活,或者正在失传。
但也有越来越多的“郑嘉们”站了出来。
“陶乐们”,“余渔们”,“张叮叮们”,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传统文化的守护和传扬中来。
这就是皮影戏最好的出路,不是吗?
郑嘉在最后,神情地和她的观众们告白——
“这片被耕耘了这么久的土地,曾经开出了太多的花,是无数的昙花一现,才换来有一朵花能得到四季偏爱,穿越两千年时光,变成了中国的影子。
可是这个时代发展真的很快,快到我们的影子也追不上我们了,或许我们可以在某一刻停顿驻足,回头看一看我们的故事。
等一等,自己的影子。”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