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巴拉,辅导员讲了一大堆。
教室里一下子就接受了本班级抽中的山村了。
好歹路不是悬崖,好歹还有信号不是。
直到第二天,全班同学坐上了大巴车才知道,那边的信号不是指的手机的通讯信号,只是有网络信号而已,而且是微弱的3G网。
要不是车速不慢,陈可觉得不少人是要跳车回去的。
学校分给陈可班级的山村,人口比较多,算是个大村庄了,所以基本上是一个同学就要负责一个家庭。
而几乎全部家庭都只有老人和小孩。
就算是又青壮年,那也是手脚不便,或者智力受损的。
空巢老人,留守儿童。
这些词汇,陈可只在电视机上听说过,而当真正来到这里的时候,她才知道,这里的情况远比电视上说的还要惨。
“我家以前就是这样的。”王韵之说。
“从没听你说过。你看起来像是书香门第出身。”陈可认真的回答。
王韵之笑笑:“我可没有伤春悲秋,我就是告诉你们,我以后要做大山里最有出息的孩子。”
“行,最出息!”
王韵之又看看后面:“我没说错吧,这中山路,拿行李箱就是给自己增加负重。”
她们三人走在队伍的最前面,比校方安排的接应人员,都要前面。
这还是出发前听了王韵之的建议,只是背了换洗的衣服鞋子,别的什么都没带,才能这么轻装。
什么化妆品啦,零食啦,健身小器材啦,甚至还有人带了太阳能的烤肉板。
她们根本没过过苦日子,根本不知道,在这种山区里,调味料是只有盐的。
至于烤肉,多少户人家,每年才能吃一次肉。
不过陈可三人倒是带了不少各种牌子泡面。
不过不是给自己吃,是给山里的孩子们吃吃,虽然不健康,但是孩子很多就喜欢吃这个,比较有味道。
一个班的人,走走停停,不少人鞋子里满是泥泞,还有一些穿那种细细的带子的凉鞋的,带子都已经断了。
很多女生都走不动了,最后还是靠着村长拉来的牛车才在天黑之前到了村口。
村口前面有个小山坡,陈可三人爬了上去。
看了看四周空旷的山区,绿树环抱,叽叽喳喳的鸟叫充斥于耳。
“你们就在这长大的啊,怎么一点都不累啊苍天啊我都快要走死过去了!”一个刚下牛车的女生,冲着陈可三人喊了一嗓子。
大家都听得出来这是在开玩笑。
陈可回了一句:“嘿!这位少侠,你还真说对了!我们就在这长大滴!瞧你们一个个城里人,脸都花了,妆也化掉了,还不如咱村儿里的翠花好看!”
“哈哈哈。”这一对话惹得后面来的同学哈哈大笑。
王韵之也笑了。
村子很大,每个人都拿着学校给的名字和村长画的“地图”,然后各自寻找自己住的地方。
好在陈可张曼王韵之,三个人住的地方相隔不远。
正好都是在山背面的一个洼地旁边。
陈可拿着地图,顺着小路,终于走到了地方。
只见那是一个破破烂烂的小院子,陈可觉得好奇,这种地方,还真是适合拍鬼片,山风一吹,破木门吱呀作响,然后撞到了门槛,关不牢实,又弹了回来,再是一声吱呀,然后以此往复,声音越来越短,木门终于在门槛和风之间找到一个平衡,不动了。
陈可觉得这一幕怪诡异的,没忍住城里人这种“见啥都要拍一拍发个微信,发个微博”的破习惯。
“咔嚓!”一声手机拍照的脆响。
将屋子里点着煤油灯的小家伙惊了出来。
“谁啊?”脆嫩嫩的声音从屋里传了出来。
然后陈可就看到了一个光着脚丫,长得有点黑黄,身体瘦瘦的小男孩。
他一手抓着门,怯生生的探出头朝外面看。
当看到陈可的时候,陈可咧嘴给他一个大大的微笑。
那男孩看了看陈可,也笑了。
陈可发誓,她从没有见过这么赶紧透彻的笑容,什么都不包含,就是单纯的笑。
原来书上说的大山上的,淳朴的孩子,都是真的。
“你叫狗蛋?”陈可说这话的时候,极力忍住笑,哪有人叫这种名字的。
“恩,姐姐你找谁?”
“家里就你一个人?”
“恩,是。”
“我就是来找你的,我们是很远很远的皇城过来的姐姐,过来......恩,我是负责过来教你读书写字的,你喜欢读书吗?”陈可试着用小孩子的方式交流。
“喜欢。”瞬间狗蛋就露出了一个大大的笑容。
“那姐姐可以进来吗?”
“好。”小家伙将门全部打开。
陈可笑着,抬腿迈进了一个高门槛。
本来以为里面肯定是臭烘烘的,破破烂烂的,还有鸡鸭什么的随地大小便,可是进来一看。
虽然的确是破破烂烂的,但是却是整齐有度,什么东西,该放在哪里,都是整整齐齐的,扫地也规矩的放在门后面。
“姐姐,你吃饭了吗?今天村长给了馒头,我没吃,给你。”小男孩掀开里屋的帘子,然后端着一个映着大红色喜字的盘子,盘子上放着两个发黄的馒头。
“姐姐不饿,你吃好不好?”走了将近一天的山路,说不饿那是假的,不过眼前的小家伙面黄肌瘦的,她饿一顿当是减肥了,小家伙饿一顿,总觉得能要了他的命。
“我吃过了,姐姐吃。”狗蛋依旧双手端着盘子。
小家伙似乎是忘了,他刚才还说他没吃的。
男孩子撒谎一点都不可爱,陈可觉得自己都要哭了。
“这样,咱们一人一个好不好?”
狗蛋咽了一口唾沫,然后点点头:“好。”
陈可伸手摸了摸,馒头已经冷掉了。
“咱们把它热一下好不好?”
“恩恩,我去点柴火。”说着小家伙赤着脚就去了“厨房”。
陈可跟进去一看,觉得自己是不是穿越了,这种厨房真的是古时候才有的那种,有点像现在的一种吃鸡的餐饮店的做法。就是那种“柴火鸡”。
这种地方,应该不能叫做厨房,叫灶才对。
后面是一根根捡回来的枯树枝,前面放了一本写完了的作业本。
用来点火。
陈可捡起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