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新皇
进击的乌索普2025-07-28 15:164,032

  坐落在汉白玉石台基之上的正是乾清宫,我身着一身龙袍地站在汉白玉的石阶前,不禁有些恍惚,我走到这一步即曲折也有点太快了。

  按照常理,我应该在道光皇帝之后才继承皇位的,现在却已经穿上了龙袍,现在等于是两个穿着龙袍的皇帝了。

  道光皇帝这应该是想学乾隆爷禅位给嘉庆皇帝的故事,在自己活着的时候禅位给我,并且要把这个事做实了,他亲眼看到才算安心。

  道光皇帝现在竟然能勉力自己站起来了,不晓得他这突然从哪里获得的力气,我接过太监递过来的大氅要给他披上,他也不允。就那样便要走。

  我一路搀扶着他,还好出发前近侍的太监多了个心眼,伺候道光皇帝多穿了个背心。瘦弱的道光皇帝现在被衣服撑得算也有了正常的人形。

  我扶着道光皇帝一路走,踏上了汉白玉石阶,一路走,又进了乾清宫,一直走上了那九五至尊的高台,扶道光皇帝坐下,便又退到台下。

  道光皇帝命人将传国玉玺交给我,又让我登上台阶来到他身边。

  道光皇帝一挥手,台阶下的大臣便齐齐地向我行三跪九叩大礼。

  “朕为你取年号光武,望你刷新吏治,宽待亿兆黎民,巩固祖宗基业,开一代盛世!”道光帝说道。

  “儿臣自当牢记在心,时时不忘皇阿玛的嘱托,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励精图治,不负皇阿玛殷殷嘱托!”我也向道光皇帝跪下来,恭谨地说道。

  道光帝看着眼前的文武大臣们行了礼,便心满意足地微微笑起来,在他看来算是了却了一桩心事。对祖宗也有了一个交代,皇权平稳过渡,在没有出现什么幺蛾子。

  大喜大悲都极耗精神,道光皇帝笑着应了一声,便头一歪,倒下了,我慌忙其实冲到近前。

  “皇阿玛!皇阿玛!”我的眼泪不知不觉便喷涌而出,然而道光皇帝并没有回应我。我颤颤巍巍的手试探了下,看道光皇帝还有无鼻息,一查却还有些气息,只是很弱。

  “传太医!传太医!退朝!”我急急地喊着,下边也是一片慌乱。

  回过神来的时候,已在养心殿。

  道光皇帝躺在里间的卧榻上,我则在近旁守着,那个贴心的道光皇帝近侍太监,也在周围待命。只留了几个重臣在外殿候着,以防道光帝还有事要交待,需要随叫随到。

  道光帝没有醒,像是睡着了,太医院的太医几乎都来过,意思大概现在太上皇,气息游离,如风中残烛,他们也说不准还有多少时日,只得用人参等吊着气。大限将至的话,他们怎么也不敢说出口。

  我让太医们留下三个顶厉害的在一旁,常用的药材也留了些,剩下的也遣散了。

  我也不知道,我现在还能为他做什么?明明他为我做了那么多安排。我却现在无能为力,只能守在他身旁。

  之前被袭击的事,如我所料,现在证据已被消灭殆尽。没有一丝丝线索了。所有的血都被那一夜的大雨冲刷干净,连那些掩护僧格林沁和我,到死也没有丝毫动摇退缩的游击参将们的尸骨也荡然无存,那一片战场据说被打扫得干干净净,连一个箭簇也没有剩下。当然不算插在僧格林沁和我身上,带回来的那几只。

  这也许就成了一个谜,但是隐藏在其背后的黑暗却是让人不寒而栗的。以后必定要找出真凶。

  现在,既然已经走到了这一步,稳住形势就好,不能急于清算。邪恶自有清理它的时日。首要的是,把能把握住的先全部把握住。

  我只留下了上书房的几位大臣在外殿,剩下的都遣回去处理各自的工作。僧格林沁亲王,我也给了让他安心休养的旨意了。这几日便不再劳烦他,毕竟日后还要倚重于他,他受了那么重的伤,若有个三长两短,就太亏了。

  早朝这些时日就先停了,毕竟朝廷自己也是可以运转的,特别急的大事才奏报给我,小事先让他们下面的官员自行处理。

  这么做的目的无非有二。一是,我对这里的许多事,还不甚了解,需要一个熟悉的过程。二是,我现在想一直陪在道光皇帝身边,他现在这样朝不保夕的,能陪他几天就陪他几天吧,不妄相遇这份缘。道光皇帝总的说,也并非昏君,而这鸦片战争也没有发生的情况下,他艰难地维持住了大清表面的框架,已实属不易,并无严重的缺失。

  所以,我理应便在这里陪着他,抚慰他最后的日子,尽一点本份,照料他。

  令我发愁的是,停在大沽口的舰队。倒不是说,担心舰队的威胁,而是想给舰队提供补给,担心会有人在其中下毒或怎样。而让事情变得无法处理。

  我这才发现,我几乎是孤家寡人一个人在这偌大的紫禁城里做皇帝,一阵寒意瞬间袭来,让人不寒而栗。

  “僧格林沁已经走了吗?”我询问着身旁的近侍太监。

  “禀告皇上,还没走,应是真准备出发。”近侍太监说道。

  “先让他回来,我有事问他。”我说道。

  太监得令便退了出去。

  过了一会,僧格林沁回来了。

  “对不住了,还急急忙招你回来。”我充满歉意地说道。

  “回皇上,皇上找臣来,是臣莫大的荣幸。”僧格林沁回道。

  “你就别跟朕客气了。赐坐。“我说着,太监很快搬来凳子。

  “你们都先下去吧,招呼外殿的几个也暂时回上书房吧。”我命令道。

  当众人被我支开,我示意僧格林沁靠近我,低声问他:“告诉朕几个可效死命的忠心大臣,没有派系,值得信任的。”

  “端华,肃顺。他们都是宗族,只效忠于皇上,未曾投机站队。”僧格林沁答道。

  我注视着僧格林沁,他用坚定的目光为这二人做着保证。

  “好,你先回去养伤,日后朕还要对你委以重任!”我便放僧格林沁回去了。

  ”臣告退!“僧格林沁退出去了。

  ”来人!传端华,肃顺!“僧格林沁退出去以后,我便唤太监去给我传人。我自己却开始找着纸笔,要写几封信。

  给阿尔伯特亲王的信大意是,请阿尔伯特亲王稍安勿躁,静待时日,我已登上皇位,过些日子我亲自过去,接他进京,现在有些不便说的原因,请他务必注意自己与爱德华王子的安全。补给品我已差遣可靠之人送往。

  给阿尔伯特亲王的信中,还夹带着给火狐的信,是托阿尔伯特亲王转交的。给火狐的信大意是,我已登上皇位,身上无伤,静待时日,等我去接,告诉云心,她父母还健在,但不知地点我再查。你们千万注意安全。

  这些信都是塞在一个信封,准备先交给舰队副官。毕竟阿尔伯特亲王和爱德华王子现在的信息,还算是一个秘密,而这个秘密还是保持神秘比较好。

  我刚写完短信,封装好。端华和肃顺便来了。

  ”臣,端华,肃顺参见皇上!“两人见面亦是先行礼道。

  ”平身,赐坐!“我回应道。

  ”谢皇上!“两人异口同声回应道。

  ”太上皇对朕说,你俩是大清铁打的忠臣,让朕有事多找你二人商议!“我说道,借道光皇帝的名义夸他俩一下也敲打他俩一下。

  ”承蒙太上皇眷顾,臣等不胜惶恐,必将竭尽全力为陛下分忧,肝脑涂地,在所不辞!“端华和肃顺听了我的话后,又赶忙噗通一声跪在地上。

  ”爱卿平身,坐!“我微笑着看着他俩。这时候也是拼镇定,不能让人家小瞧了咱。

  ”肃顺!朕闻你,做事干净利落,周到细致,朕有间差事要你办一下。“我说道。

  ”请皇上示下。“他又跪下了,我这次没拦他。

  ”着你押送一批补给送予大沽口的清军和英吉利的船队。清军大概还有五万的样子,英人也应该也有两万多。补给质量要高一些,所有物品要你亲自把关,不能出差错。大沽口的清军刚立大功需要犒赏。英吉利的船队也是贵客,又帮我大清打了一场大战。都不可怠慢,质从优,量从大!所需银两从大内中直接拨付,速办。“我说道。

  ”臣领命!“肃顺答道。

  ”另外,将这封信交予英吉利船队的舰队副官,不要让别人看到!“我将信交给他。又将舰队副官的样貌和衣着又详细地说给他听!

  ”臣领命!“肃顺接过信答道。

  ”去吧!“我说。

  ”臣告退!“肃顺退了出去。

  我转头对端华说:”你去取些近来比较紧要的折子来,朕在这里看一看!“

  ”臣领命!“端华跪着回应道。

  ”去吧!“我说。

  ”臣告退!“端华也退了出去。

  他们都下去后,殿里便只剩我和道光帝还有一个近侍的太监,这太监是道光帝用熟了的人,也能相信一半吧。几个顶厉害的太医都在外殿候着。

  我现在就在这里专心陪着道光帝,顺带着理一理思绪,看接下来该怎么办。

  道光帝现在气息还比较均匀,总算缓过来些,我就在这里守着便好。等他醒来,再陪陪他。

  舰队那边的事,总要等僧格林沁伤愈之后才能盘算,现在不动是上策。毕竟现在能靠得住的只有僧格林沁了,而且阿尔伯特亲王和爱德华王子也是万不可有任何闪失的,他们也是极其金贵的人。

  火狐和云心还有福宁也要等到那时候,才能一并处理。

  新加坡的康家人,也在旗舰上,到时候还是要让雪桥出面去安顿他们比较合适,我不宜再与康家人接触,免得给他们招致不必要的祸患。

  现在的形势还不明朗,我手下能用的人也没几个,能稳住场面就行,也不能想太多。毕竟现在只要我自身人没事,所有事都还有转机。何况先在的时局也算不得很糟。还算稳定。

  啊!突然想到了,太平天国。也不能点名抓那个洪秀全,不然事情会朝着不可预测的方向发展。

  先往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撒一些粮,让还处于萌芽的星星之火,不至于立时就烧起来。当掌握住形势以后,再连根将这个火源拔出来。

  黑龙江和吉林方向也得加强防范沙俄有可能的入侵和趁火打劫。

  广州通商口岸,也得下令让两广总督严加管控,避免和列强发生矛盾,给予外商通商一定的便利。一定要稳住当前的局面。

  江南沿海,也要严加防范倭寇可能的进犯。

  各地如有灾荒要及时上报,让朝廷尽速调拨粮食堵住缺口,坚决不能官逼民反。

  这些事,等端华回来了,在与他商议,逐条都要有对策,并要有执行。

  现在的困难应该是,上令下不达,贪腐成风。我做的决定应该都会打折扣。

  我可能需要杀人立威,杀几个贪官,以儆效尤,震慑那些黑心的,鱼肉百姓的人。

  不知怎的,明明只是睡了一小会之前,现在却全然不困。看来新的忧虑已经涌上心头。区别于之前的担心自身及身边人的安危和出路。现在,更多的是担忧着这风雨之中的中华。

  1850年,这是我归国的终点,也是我接下来的人生的起点。

  端华带着一堆奏折回来了。我们两个稍离开道光帝远一点,小声地说着话。

  我将我刚才想到的事,以这个时代的视角,婉转地说给端华,让他分别草拟出来应对办法与实施章程,等我审阅。

  两个人便忙了起来,他写他的,我看我的。

  道光帝还是没有醒,我现在很不希望他离去,我还想陪他再说说话,我还是舍不得他。感情的种子总是不经意间在岁月中生根发芽。何况他对我照顾有加,心心念念地为我铺路搭桥。

  我一边读着奏折,一边勾画着现在的大清的模样,很多奏折仍是报喜不报忧,很多虽是据实奏报,但很棘手。事情纷繁复杂,看来我想活得长久,终是一个奢望了。

  只要天下太平,我无妨。

继续阅读:第103章 朝鲜的倭寇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穿越大清之如何做一个好皇帝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