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替张元直?
武疏影脸色一僵。
苏铭说办法,她十分满意。
打压一批,拉拢一批,搞政治平衡。
这种事情,父皇在世的时候,也曾经提到过。
可如何拉拢,在什么时候拉拢,则并没有说过。
因为父皇主要教导的对象,是自己的弟弟,而不是她这个的公主。
对于武疏影来说,这属于一个知识盲区。
这一年多的时间,她一直在独自、摸索,可收效甚微。
今天,她似乎懂了一些。
可要代替张元直?
武疏影犹豫了。
张元直是她登基之后,提拔上来的宰相。
在她未登基时,张元直就投靠了她,而不是其他的藩王。
在她羽翼未丰的初期,张元直帮了她不少的忙。
现在,要换掉对方,还是当众换掉对方……
是不是有点不近人情啊!
武疏影犹豫了起来。
这时,殿内一人站了出来,大声说道:“陛下,求求您宽恕他们吧,回家之后,我们会好好责罚他们,勒令他们改邪归正。”
“陛下,他们还都是孩子啊!”
“陛下,老臣三代单传,就这么一个儿子,求求陛下开恩。”
“陛下……”
一时间,殿内响起了求饶的声音。
武疏影听到这些话,嘴角露出了一丝淡淡的笑意。
这种情况,正是她想要的,也是苏铭预料中的。
只要群臣求情,那作为交换,摊丁入亩的实施,就可能实现。
就在武疏影畅享成功的时候,裴恭璞从群臣中站了出来,他大步向前,义正言辞的说道:“陛下,关于这些孩子,老臣有不同的看法!”
武疏影愣了一下,而后一脸诧异的说道:“不同的看法?他们当众辱骂朕,你还有不同的看法?”
“正是!”
裴恭璞大声的说道:“敢问陛下,若是甲说乙有错,那乙该不该罚?”
“乙有没有错,不是甲定的,而是律法定的!”
“那除了乙之外的所有人,都觉得乙有错呢?”
武疏影闻言,黛眉紧蹙。“裴相,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裴恭璞大声的说道:“臣认为,那些孩子非但无错,而且有功。正是他们的存在,让陛下意识到了错误!”
“错误?”武疏影的声音骤然一变。“你说朕有错?”
“那是自然。今日,本相不是为了那些孩子说话,而是为了天下的世家说话。根据上官大人的名单,在这偌大的长安城中,怕是没有一个世家大族说陛下一句好话吧?”
武疏影冷笑一声。“是没有,可长安城的百姓在为朕说话!”
裴恭璞冷笑道:“百姓?陛下省下了他们的赋税,他们自然是要感谢陛下的,这些人是得利者,他们说的话,能信吗?”
武疏影沉吟少许后,缓缓说道:“百姓的话不能信,世家大族的话就能信?”
“陛下不要忘了,太、祖皇帝曾经说过,皇族与世家共治天下。太、祖皇帝可没说皇族与百姓共治天下!”
武疏影:“……”
裴恭璞继续说道:“既然是皇族和世家共治天下,那世家与皇族就算不是并列,也有一定的话语权吧?”
“可现在呢?”
“世家之人只是说了几句实话,就被金吾卫给抓了起来。这合理吗?这合适吗?这算不算违背了太、祖皇帝的意志?”
简简单单的几句话,让在场众人的心都提了起来。
是啊!
太、祖皇帝可是说过,皇族与世家共治天下。
我们的孩子只是说了几句实话而已,你着什么急啊?
你凭什么把他们都抓起来啊?
武疏影冷笑道:“那按裴相的意思,朕当如何做啊?”
“下罪己诏!”
罪己诏?
群臣一听,瞬间便瞪大了眼睛。
下罪己诏,可就是自己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别说是皇帝了,就是普通人,也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
裴恭璞的这番话,是要将陛下架在火上烤啊!
张元直站在一旁,整个人都愣住了。
他知道裴恭璞狂,可没想到裴恭璞竟然这么狂。
在陛下下令廷仗了他的儿子,抓了他的子侄之后,竟然还敢让陛下下罪己诏?
要知道,敢这么做,就是摆明了与皇帝对着干。
以今日的情况,裴恭璞明显没这么大的能耐。
难道说,他还有后手?
同为裴党一员的崔宗之也愣在了原地。
作为清河崔氏之人,他在朝中的势力极大,在裴党中,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可即便是他这样的人,也没听说裴恭璞今日有什么准备啊?
难道说,仅凭朝堂上这几个文官,就想逼迫皇帝下罪己诏?
这可能吗?
可若是动了军队……
之前皇帝下令围住整个金銮殿的时候,咋没有动作呢?
皇帝下令廷仗他儿子的时候,也没有动作呢?
裴恭璞这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啊?
随着裴恭璞的要求说出,大殿上,那些原本跪着的大臣,纷纷站了起来。
皇帝,他们是惹不起。
可裴相,他们更惹不起。
现在,裴相要求皇帝下罪己诏,自己是跟?还是不跟?
这时,一位裴党官员从群臣中走出,大声的说道:“臣,恳请陛下降罪己诏!”
“臣,陇西节度副使,恳请陛下降罪己诏!”
“安南节度副使,恳请陛下降罪己诏!”
“河东节度副使,恳请陛下降罪己诏!”
“范阳节度副使……”
“岭南节度副使……”
随着各地节度副使的声音传出,裴恭璞再次抬头,眼神中多了一丝自傲。
武疏影,你当了皇帝又如何?
你今天有高人指点又如何?
你以为抓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就会屈服吗?
本相告诉你,你还嫩了点。
这一次,本相会用事实告诉你,什么叫偷鸡不成蚀把米。
我们的孩子,不仅不会有事,还要你将那所谓的摊丁入亩给收回去。
节度副使?
武疏影居高临下的看着这些各地的节度副使,眼神中露出了肃杀之气。
按大奉例,节度使在外掌兵,是要留家眷在京中作为质子的。
而这些质子,则会被授予副使的职位,为各自的节度使争取利益。
他们,代表了各自节度的利益。
平日里,在朝中没有什么存在感,可现在,却成了一把利剑。
刺向皇帝的利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