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都是聚集的,朱家村旁边也有很多别的村子,我们完全可以将制作出的石灰、砖瓦乃至铁器等商品销售给他们。”
不仅如此,沈乾进一步提议,他们可以将朱家村发展成为一个商业中心。
这样一来,相邻的各个村子想要购买任何物品,都可以直接到朱家村进行交易。
沈乾的话虽然也有道理,但到底是针对村子的发展,而非大明。
李善长想了想,又换了一种方式问道:“先生,我们正在假设,在明朝假如出现了石灰这种东西,它们应当交由商人管理,抑或是朝廷掌控呢?”
“先生您看,究竟哪方才是最佳的管理者呢?”朱标问的正是这个意思。
沈乾听后淡然一笑,回应道:“诸位何必过于纠结在假设之中。”
“而且这个问题其实不难解答,发明创造的源头就该归属于其发明者和生产者。”
“若朝廷强行剥夺了人民的创新成果,那么将没有人再有动力去从事发明创造。”
“比如这制造石灰的工艺,如果朝廷轻率地占有了民间智慧结晶,它就失去了进一步改良的空间,人们自然也不会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做无谓的改进。”
“朝廷应当尊重并保护百姓的创新成果,与其掠夺,不如采取奖励或高价购买的方式与发明者合作。”
“这样一来,民众看到个人的努力能够得到回报,便会更加积极投身于科研与发明,或许就能催生出许多令人惊叹不已的新事物。”
朱标点点头说:“确实,需要用到石灰的人涵盖了做生意的商人、治理国家的朝廷官员,乃至各行各业、甚至每个普通人也需要石灰建造房屋。”
沈乾见朱标已经大概明白了,便继续补充。
“既然如此,就不能简单地把它们的管理权交给某一个特定群体,而是应当建立一个既能鼓励创新又能保障公平使用的机制。”
李善长比较主张朝廷掌控,毕竟他们这个时代,石灰还属于新奇的稀有的东西。
他又问:“可是这么难得的东西,朝廷是第一时间需要使用的,要我说,就应该只让皇家使用。”
“等日后生产力上升,再慢慢下放给平民百姓。”
沈乾纠正道:“这种观点实际上是存在误区的。”
“按照你提出的逻辑——谁使用谁负责,那么推演下去似乎应该是:谁需要,谁就应当去发明创造。”
“哪有这样的道理?”
众人点点头,这么说逻辑确实不成立。
李善长拱手作揖,说道:“先生曾说洪武年间,朝廷其实没多少钱,假如不将石灰这种稀缺资源捏在手里,又该如何创造财富呢?”
“如果利用石灰,充盈国库,岂不是要比下放给商人要好?这钱肯定给朝廷更好呀。”
沈乾忍俊不禁,笑出声来道:“李书记啊,你这个书记真不算白当!还真是精打细算,想着怎么挣钱。”
李善长讪讪一笑。
“朝廷想要钱,办法有的是。”沈乾如是说。
哦?
朱元璋等人纷纷侧耳倾听。
沈乾要说的可是跟国库,跟朝廷的金钱息息相关的,那他们可得仔细听。
尤其是朱元璋。
自从沈乾给他讲了朱棣当了皇上之后,国力富强国库充盈的情况之后,他便一直思索,怎么样现在就做到。
钱财是维系一个王朝根基的关键,是所有事务运转的基础。
那除了经商,就没有其他更稳妥的办法了吗?
“咱昨天还在想呢,汉代刘邦出身卑微,仅是一个亭长,但他在建立汉朝后并无雄厚的家底,那么他究竟是凭借何种方式筹集资金以建设和发展汉朝呢?”
朱元璋提出了疑问。
沈乾心中暗想,这与当前状况也没啥关系啊,村长为什么总是思考这些问题。
如果仅仅是因为喜欢历史,那未免有点喜欢的过头了。
要知道,眼下朱家村才是村长应该更关注的。
但沈乾仍耐心地给予了回答:“刘邦在建立汉朝初期确实拥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他任用萧何这样擅长内政的人才,在富饶的汉中地区经营多年,可是积累了相当的财富啊。”
“尽管萧何积累的这些资源不足以直接成就一个盛世,但却为后来的皇帝奠定了稳固的基础,使在其后的文景时期出现了繁荣昌盛的局面。”
“其实我觉得,历史上出现盛世的主要原因虽然与贤明君主有一定关系,但并非最根本的原因。”
“真正的关键在于经济实力的强大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经济基础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它决定了上层建筑的形态和功能。”
沈乾故意提到了一些知识点,这些话在外面的社会中,人人皆知。
但是在这,可能就是一个新奇的观点。
“所以,即便在刘邦之后不是刘恒、刘启继位,而是其他人只要能够维持稳定发展,也有可能创造盛世。”
对于沈乾提出的观点,即君主圣明并非盛世的根本原因,而真正根源在于生产力发展及充裕的财富,这让朱元璋深感眼界大开。
“你的问题实质上是在探讨如何在王朝开创之初获取必要的财力。”
沈乾紧接着就一针见血地点破了问题核心。
“的确如此。”朱元璋没有否认。
于是沈乾进一步举例说明:“那就无需再拿汉朝作例,我们不妨以明朝为例,因为明朝的情况相比汉朝更为典型。”
明朝?现在不就正好是大明朝吗?
朱元璋倒要听听沈乾怎么说他们大明。
说不定还能歪打正着,针对明朝的情况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呢。
“朱元璋起于农民,毫无任何初始资本。可以说,明朝初建时比汉朝更为贫穷,朱元璋比刘邦更可谓是白手起家。”
沈乾并不知道,他口中这个白手起家的朱元璋,此时此刻就坐在他的对面。
对对对。
朱元璋一边听一边点头,原来他的故事居然流传百世。
后人也知道他白手起家的艰辛。
而朱标李善长等人听得惊心动魄,毕竟沈乾一口一个朱元璋,他们生怕沈乾说了什么不好的话。
要知道,直接称呼皇帝的名字,而非尊号,本身就是大不敬之罪啊。
万一沈乾又说了点什么别的不好的话,冒犯了皇上,那就尴尬了。
他们虽然不敢出言阻止,但听到这些话也觉得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