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心中豁然开朗,喃喃自语道:“对啊,咱现在沮丧什么?”
“该来的总会来,不该来的也还没来。”
现在起码还是他朱元璋的大明,他的天下。
既然老天爷让沈乾出现在了大明,还让朱元璋碰到他。
就说明老天爷给了朱元璋机会,让他知道未来可能发生之事,就可以借此避免一切不利的发展。
大明的未来只会更加光明,又何须为几百年后的事情感到沮丧忧虑呢?
想明白这一点,朱元璋也就不觉得难受了。
随后朱元璋展颜笑道:“先生所讲甚为中肯,这一切确实不会发生,大家也无需过分在意。”
他又转向徐达,确认道:“刚刚你也表示赞同先生提出的针对匈奴以夷制夷的策略,这么说来,这项计划确实是可行的吗?”
“回村长,我觉得是可以的,但是还是要看具体实施的时候。”徐达回答。
沈乾听闻此言,不禁感触的说道:“怎么听起来你们像是在讨论,采用我的以夷制夷策略来对付匈奴啊。”
“我突然觉得你们这些人有点儿怪怪的。”
他心中暗忖,长期待在一个封闭环境中的人们,想法果然与众不同。
这一席话让在场众人皆是一惊,生怕暴露了什么秘密,但谁也不敢乱解释。
于是纷纷将目光投向朱元璋寻求回应。
朱元璋并未直接看向他们,而是含笑解释道:“先生有所不知,先祖们曾有未能达成的宏愿,尽管时光荏苒已逾百年,但作为后代子孙,我们仍有责任设法实现他们的遗志。”
原来如此。
毕竟是先祖未完成的夙愿,朱家村又是明朝的后代,肯定会比较关注这些。
沈乾认同地点点头说:“这确实是一件大事。”
转而又看向徐达。
“徐大,既然你认为这个政策可行,那我要提醒你几点。”
“首先,尽管这个办法听起来有效,但关键在于必须严密控制傀儡,确保其无法真正掌握军队。”
“其次,要引导傀儡不断宣扬大明朝的种种好处,使匈奴百姓逐渐接受并认为大明极其优越。”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不能只设立一个傀儡,而应有多重备选。”
“这样才能让当前的傀儡时刻保持危机意识,这样他们才会更忠实地遵循大明的指令。”
徐达一个字都不敢漏,全都记在了心里。
而李善长听完也忍不住赞叹,沈乾先生的智慧是他乃至刘基宋濂都无法企及的。
朱元璋点点头,再次叮嘱徐达:“先生说的你都一字不落的给咱记住。”
徐达恭敬作答:“村长放心,我都牢牢记住了。多谢先生指点,如今看来,先祖们的心愿有望得偿所愿。”
沈乾看了看外面的日头,略带歉意地对众人说:“诶呀,时间不早了,都怪我说起来没完,耽误了今日的课程了。”
现在没有钟表没有手机,沈乾渐渐也习惯了通过观察天色来判断大致时间。
“哪有,先生今日不是算给我们几个上了一课吗?”朱元璋笑道。
他们三人这次可学了不少啊。
李善长也点头说:“是啊,先生这么聪明,总不能只教给年轻人吧。咱们也想跟着学学呢。”
说完沈乾不好意思的笑了起来。
他很开心朱家村能有这种好学讨论的学习氛围。
“你们有什么问题问我就成,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村长,你们这次回来,要住几天啊?”沈乾问道。
朱元璋看了看李善长。
其实听沈乾说完杨宪的事情后,朱元璋想马上就回京去。
第一件事就是把书房里的那个假稻穗扔掉。
第二件事便是处置杨宪。
不过跟李善长商讨过之后,朱元璋便觉得在此特殊时刻,还是等李善长那边调查到真实的证据再下手比较合适。
朱元璋想了想,说道:“先不回去,咱想在村子里住几日再走。其余事务已妥善安排,正有空闲多停留一阵。”
“先生啊,您不知道,咱不在村子里,特别馋先生的手艺啊!”朱元璋满怀期待的看着沈乾。
正好留在这多吃点好吃的。
徐达和李善长也紧跟着点头。
沈乾真没想到自己做饭还能收获一波粉丝。
“正好!为了庆祝砖厂第一批砖出窑,村里刚杀了一只羊。”
“咱们这次人多,我打算弄个全羊宴!”
“烤羊腿、羊杂汤、炖羊蝎子,我都给安排上!”
沈乾也好久不吃羊肉了。
城市里的羊肉都是杀好了冷冻起来。
现杀现吃的小羊羔可难得。
朱元璋满意笑道:“如此甚好,咱就期待着晚上的全羊宴了!”
随后,朱元璋和李善长徐达一起了解村子近期的情况。
而朱标四人也带着试卷来找沈乾。
沈乾一张张的看卷子,将错误的地方用红色的朱砂笔圈出来。
“此次小测,小朱的成绩最为优秀,我圈出来的错误改正后每个抄写五遍交给我。”
朱标结果试卷,满眼敬佩的看着沈乾说道:“先生,方才父亲跟我讲述了先生的以夷制夷的政策,当真是妙啊!”
“是啊,先生您在兵法方面居然也有研究!”朱橚说道。
朱标恳切的看着沈乾,问道:“先生,我们能跟您学习用兵之法吗?”
比起目前学的拼音数学,明显兵法对于他们来说更实用。
沈乾闻言,无奈的回应道:“小朱啊,这事儿有点难办。”
“一是兵法军事等等我也只是爱好者,跟你们一起讨论还行,作为一门课来教就有点好为人师了。”
“其次现在这些兵法什么的,根本用不到,我们现在学习的是数学、语文、外语,以及物理、化学等现代学科。”
“要说教你们物理化学,我还略知一二,但若要教授兵法,恕我直言,确实无能为力。”
他接着解释道:“即便我曾经研读过一些孙膑的兵法,那些也多是纸上谈兵,甚至都是我看不懂的文言文,无法真正领略。”
“而对于系统性的兵法教学,我实在无法提供有效的指导。”
听闻此言,朱标等人顿时深感失望。
刘琏这时候插话道:“先生不是说过这样的兵法适合明朝时期对抗匈奴和北元吗?”
“先祖们也曾留下遗愿,期盼大明安定和谐,因此恳请先生助一臂之力。”
既然这么说,沈乾也不好再拒绝,生怕浇灭了学生们勤学好问的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