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大结局
甲庚2025-07-02 19:072,501

一旦琉璃的消息扩散开来,这些人定会争相竞购,无论朱榑提出什么价格,都会有人欣然接受。

“哎呀,这可如何是好?”为首的勋贵懊悔不已地感叹道。

其他勋贵听闻此言,也纷纷流露出悔意,齐刷刷地将目光转向了那位领头者。

“够了,诸位无需再担忧。”杨宪出言打断道,“我们打算购入所有琉璃。”

“但由于粮食储备有限,需要在座愿意支持的各位暂时借予我们部分粮食。”

“对于那些不感兴趣于琉璃的同仁,则不必参与此事。”

“全凭大家自愿,我并不强迫。”

“只是到时候,恐怕就没有琉璃了。”

杨宪此言一出,现场气氛立刻变得静谧起来。

众人并非担忧粮食会被杨宪等人挪用,而是忧虑一旦琉璃到手后如何公平分配的问题。

尽管杨宪他们未曾亲眼目睹过琉璃之美。

见状,为首的勋贵毫不犹豫地表态:“我同意提供粮食支持。”

其他人也纷纷赞同。

杨宪见大家一致同意,满意地点了点头:“既然如此,无论各位家中粮食储备是否充足,都请预备出相应的份额以换取琉璃。”

众勋贵纷纷表示听从安排,对杨宪充满信任。

稍后,众人分头行动。

蓝玉向杨宪询问道:“杨大人,我们真的要购入全部的琉璃吗?”

杨宪笑着回应:“正是此意。无论七皇子有多少琉璃,我们都必须将其尽数收入囊中。”

“一旦掌握了所有琉璃,定价权就在我们手中,届时出售与否、如何定价全由我们决定。”

杨宪希望通过买卖琉璃,来获得巨大的利益。

朱榑哪里玩得过杨宪,杨宪用花言巧语,让朱榑以为能获取很多粮食,实则杨宪损失不大。

杨宪凭借其狡黠与机敏,通过巧妙的手段仅用少量粮食就成功骗取了朱榑手中的珍贵琉璃珍宝。

朱榑对此并不知情,满心欢喜地将此事上报给皇上朱元璋,以为自己立下了大功。

然而真相却是,这笔交易实为一笔血本无归的亏本买卖。

朱元璋得知后,勃然大怒,对朱榑的轻率和无知感到极度不满,下令让朱榑闭门思过,以示惩戒。

而杨宪却在此过程中利用倒卖这些琉璃,积累了巨额财富。

一时间朝廷内外充斥着对他阿谀奉承、趋炎附势之人,使得杨宪的地位和权势如日中天。

面对此等局面,首辅李善长与朱元璋深感忧虑,他们认为揭露杨宪罪行的时机已然成熟。

不仅可以肃清朝堂风气,更能借此机会收回杨宪通过非法途径获得的大量金钱,充实国库,以利于国家建设和发展。

于是,李善长协同其弟弟李存义暗中搜集了杨宪一系列的犯罪证据。

终于,在一次早朝上,他们当众呈上了弹劾杨宪的奏折,详尽列举了他的种种罪状。

李善长一条一条的大声念出来:“杨宪表面上是一个精明强干的能吏,而实际上是一个狠如虎狼的酷吏!”

“杨宪以奉旨为名,在寒冬腊月逼迫乡民破冰下河,致使两人冻伤致死。”

“百姓哀声遍地,而他却置若罔闻。”

“杨宪为修复城墙,强令妇孺老弱到邻县砍柴烧砖,两个月内竟有四人冻饿死于荒野!”

“还有这份,乡民因为少交纳五十块城砖,便被罚没家产,关入牢狱。”

“杨宪强令各级官吏奉献俸银,说是为建设扬州做贡献。”

“听说于少海因此无法为病重的父母抓药,致使父母双亡。”

……

一桩桩一件件,罄竹难书。

面对确凿无疑的证据,杨宪哑口无言,无法辩驳,最终被押入大牢,等待择期审判并处以极刑。

与此同时,杨宪多年积累下来的庞大财富也尽数被抄没,悉数上缴至明朝国库之中。

这一举措令原本略显紧张的国库状况瞬间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太子府邸中。

朱标接到了一道旨意,这道旨意要求他前往地方担任县令。

如今的朱标内心已然发生了转变,实际上并不需要再去亲历基层治理。

然而,尽管如此,朱标并未接受这样的现状,他坚决表示愿意赴任县令一职。

与此同时,在应天府内,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悄然兴起。

十家名为“大明早餐连锁店”的店铺相继开业,散布于各主要街道。

这一商业构想源于沈乾,但实际运营者却是朱桢。

这些早餐店凭借合理的价格与美味的餐品迅速赢得了市民的喜爱,使得朱桢赚得盆满钵满。

仅一年时间,朱桢就从加盟费中赚取了一千多两黄金,并用这笔资金购置了不少商铺,进而通过租金收益又购入更多商铺。

尽管他手中现金不多,但却拥有了大量的固定资产——商铺。

据统计,依靠加盟费和租金收入,他每年能获取两千两黄金的利润。

朱元璋得知此事后,亦为之惊叹不已。

如此一来,国库充盈,不必再担心银钱不够的问题。

朝廷在国库充盈之后,不仅大力兴办各类学堂以普及教育,更为了促进学术繁荣和科技进步,创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科学馆。

这里汇集了各领域的专家学者,鼓励他们探索未知、创新发明,极大地推动了大明科技文化的进步与发展。

与此同时,在广袤的田野间,红薯与土豆这两种新引进的作物即将迎来首次的大丰收。

几亩试验田里结出的硕果累累,初步估计每亩产量可达千斤之多。

这一消息传开后,举国上下百姓无不欢欣鼓舞。

他们深知这意味着粮食短缺的时代或将结束,从此不必再为饥饿而忧虑,家家户户有望过上温饱无忧的生活。

鬼力赤,这个原本计划刺杀朱元璋的势力领袖,在目睹大明王朝如今的繁荣景象以及民众对朱元璋的深深爱戴后,心中不禁动摇。

他想起朱元璋曾提及的历史兴衰规律,意识到逆天行事只会招致天下人的唾弃,因此开始重新考虑自己的立场和行动方向。

最终,鬼力赤决定放弃刺杀计划,转而寻求顺应时势的和平发展道路。

朱元璋回到朱家村,除了带回一箱箱金银财宝用以改善村民生活外,还带来了一批批拥有各种才能的人才。这

些人才将在朱家村扎根,帮助家乡建设和发展,提升当地的整体实力和生活水平。

沈乾作为朱家村的代表人物,见到此情此景,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他下定决心要带领村民们充分利用这笔财富和人才资源,共同致力于将朱家村打造成一个富饶之地。

这小生活,有钱有人,何乐而不为呢?

沈乾在朱家村渐渐扎根,他觉得先不去思考未来,先脚踏实地的把眼前的事情做好。

朱元璋深感沈乾对朱家村乃至整个大明朝的付出与贡献。

为了能让大明得到更好的发展,也为了让沈乾能更有效地推动各项政策实施,朱元璋决定将村长一职正式授予沈乾。

这样就能赋予他更大的权力与责任去引领和改变大明。

面对如此重托,沈乾心中既感到惶恐又深受鼓舞。

他知道,这个职位承载的是乡亲们的信任与期待,也是对他能力的认可与考验。

尽管沈乾自谦地表示自己受之有愧,但出于对家乡的热爱以及对百姓福祉的承诺,他最终还是接受了这份重任。

沈乾内心深处坚信,只要坚持努力,终有一天能够带领朱家村的父老乡亲们走出贫困!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刚成首富,你跟我说这是大明!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