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新希望
耐休2024-10-22 21:133,277

  「程吉:高总您好,我是杉瓴的投资经理程吉,有几个问题想请教您。

  (1)国产设备离国际龙头差距这么大,怎么竞争?

  (2)如何解决行业内卷问题?

  (3)如何看待高锐科技的竞争对手A、B、C的技术缺点?

  (4)对公司产品的降价预期是什么?

  (5)公司本轮估值是多少?

  ……」

  程吉语气急切:“我没说错什么吧?高总为什么不理我?”

  施墨白看完,嘴角却微微抽搐起来。

  他这种提问方法,对方愿意回答才怪。

  不过,这倒符合程吉的典型风格:虽然没什么坏心眼,但情商堪忧,总是让人感到无语,甚至偶尔想给他一拳。

  她看了眼表,感觉一时半会很难跟程吉解释清楚他的毛病究竟是什么。

  遂说:“时间快到了,咱们先上楼开会吧。待会我来主问,你记下会议纪要,行吗?”

  “好!”程吉忙不迭点头。

  他正愁搞不定高总呢,能混个轻松的活儿简直求之不得。

  高锐科技的办公区宽敞明亮,装修风格十分现代,很符合科技公司的形象。

  大厅右侧是一整片产品展示区,陈列着公司引以为傲的产品,墙上还挂着一行醒目的标语:「每一款产品,皆出于匠心」。

  前台小姐将施墨白和程吉引到会议室,礼貌地请他们稍后。

  几分钟后,高锐科技的总经理高总推门而入。

  他个子不高,步伐矫健,脸上挂着标志性笑容,令人倍感亲切。

  他身后跟着CFO,气场沉稳,手中抱着一台笔记本电脑。

  施墨白最初能与高锐搭上线纯属巧合。

  那年,JPM全球医疗峰会照例在旧金山的威斯汀酒店召开,上游设备商的会场中,亚洲面孔寥寥无几。

  施墨白正专注聆听TMO总裁分享最新技术,忽然听见后排有人用典型的中式英语与外商交流,虽然口音浓重,但见解犀利,句句直击行业痛点。

  她循声回头,此人正是高锐。

  会后,施墨白主动上前与高锐交换联系方式,约好回国详谈。

  “施总,好久不见!”高锐挂着标志性笑容,一见施墨白,瞬间双眼一亮。

  “好久不见,高总。”施墨白起身与他握手,寒暄道,“您气色真不错,我看您朋友圈,前几天才回的国?”

  “对,一回国我就心情舒畅,气色都变好了!”高锐爽朗一笑,“之前一直在海外,可把我折腾坏了。离咱们上次见面都快一年了吧?这才有空找您聊聊。”

  “能见您就是我的荣幸。我看到高锐科技在海外设立研发总部的新闻了,很佩服您对技术的执着精神。”

  施墨白这话夸到了高锐最得意的点上,他的眼睛瞬间更亮了。

  “您也关注到了?太好了!海外研发部是我花大心思建起来的,目标是大幅提升自研能力,及早攻克卡脖子技术。”

  “意义重大。”施墨白由衷道。

  她瞥了眼一旁默不作声的程吉,介绍道:“高总,这位是我的同事程吉,程博士,我们一起负责您的项目。”

  程吉赶忙起身,局促地弯腰伸手:“高总您好。”

  “程博,您好。”高总敛着笑容,与程吉握了握手,随即说,“我们开始吧。”

  CFO立刻打开PPT,开始介绍高锐科技的最新情况。

  从行业角度来说,高锐科技属于生命科学上游,是医药行业诸多细分领域之一,这个领域的发展与下游药企、科研院所的需求紧密相连。

  当CFO谈到下游销售时,施墨白发问。

  “上个月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招标,国内外众多公司参与,竞争异常激烈。我注意到你们的中标金额在国内厂商中排名第一,您认为客户选择高锐科技的核心原因是什么?”

  听到这话,程吉还在琢磨意思,高总已经笑答。

  “施总,您的问题很有深意哪。我们这个「第一名」乍听还不错,但也仅限国内厂商范畴,国际厂商还是压我们一头。其实从设备参数来看,我们的产品已经与进口产品不相上下,价格却只有他们的七成。”

  “既然你们的客观优势很明显,为什么国际厂商还是能拿到更多份额?”施墨白追问。

  高锐的表情变得无奈。

  “这个问题有历史原因。咱们国产科研仪器起步晚,早期高端设备只能依赖进口。本土企业虽然一直在尝试突破,但客观来说,只能做出低端产品,稳定性和精度都不够,口碑自然不好。科研人员如果用国产设备做实验、发文章,总会被质疑实验的可重复性问题。”

  他顿了顿:“久而久之,他们为了减少麻烦,主观上也更倾向进口设备。这导致国产厂商只能靠价格战才能生存,更难以支撑品控和研发,不得已陷入恶性循环,国产高端化的道路,就更难走了。”

  施墨白点头:“确实,长期的产业劣势,单靠企业个体的力量很难扭转,好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大力支持国产企业的发展。”

  “对,我们高锐科技也受益于此。”高锐接过话头,“否则,面对进口厂商的强势竞争,局面会更加艰难。”

  CFO接着介绍产品特色,高总补充。

  “我们的策略是差异化竞争,主攻高端设备,只在必要环节降低成本,绝不会牺牲产品质量,同时会给予客户长期售后服务。”

  施墨白总结:“所以您的优势是高质量产品和售后服务,而不是价格战。”

  “正是。”高锐语气坚定,“我相信,品质和口碑才是赢得客户的长久之道。”

  “您的选择和大多数企业都不同,比如A和B企业。”施墨白说,“现在仍有大批国内企业走中低端路线,产品线铺得大而全,实则都不精,导致净利润率极低,不过收入规模却增长迅速。而您坚持做高端产品,利润率虽高,但短期收入增速必然受限,一般企业可不敢这么做。”

  高锐十分感慨:“是啊!这样做很冒险。其实选择这条路,与我的个人经历有关。”

  他不由打开了话匣子。

  “三十多年前,我在国内读完博士,又去海外做博后。出国后才发现,老外的设备实在太先进了,我连见都没见过。我好歹也是国内著名高校的博士,居然连实验都做不下来,数据也读不懂,简直急疯了。”

  “……我怕丢人,还偷偷咨询我的博士导师,可他也不懂。我又想到自己的师弟师妹每天都在用早该淘汰的设备做实验,明明方法都是正确的,可就是做不出结果,白白浪费时间,心里就很难受。”

  “……从那时起,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最先进的技术带回国,让我国科研不再被设备卡脖子。为了这个愿望,我一直奋斗到今天。梦想,就快要实现了!”

  这番感人的肺腑之言,却让久未说话的程吉找到了插话的气口,表情夸张地赞扬起来。

  “高总!您真是我们中国企业家的楷模!中国的科研事业,全靠您的奉献!”

  高总一下愣住,尴尬地摆手。

  “程博士,我只是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而已,您这帽子也太大了,我实在受不起。”

  “呃……”

  程吉这马屁拍在马脚上,不知道怎么收场,一时僵在那里。

  施墨白知道高锐这类实干型的企业家,并不喜欢虚头巴脑的称赞,赶紧把话头拉回。

  她说:“国内也有一些企业和您一样志存高远,比如C企业。不过实话实说,C企业努力了五年,进展却十分缓慢。高总,您觉得高锐科技比其C起来来说,有哪些更为独特的优势?”

  高锐略一思忖:“我们有一点和其他竞争对手不同,就是我们的思路更开阔。”

  他进一步解释:“我们虽然是中国企业,但从不把自己封闭在国内,而是像国际巨头那样,以更开放的心态走出去,在全球各地挖掘最优秀的人才和技术,再结合中国制造的高效,以此实现整合与突破。”

  施墨白频频点头,对这位既有情怀又能实干的企业家更为钦佩了。

  现在市场上不乏很多企业,借着爱国的噱头,在不切实际的领域号称实现全产业链国产替代,以「口号」替代「实事」。

  其实,只是把「爱国主义」当成自我封闭和攻击他人的工具,由此收割一批不懂科学的愚昧韭菜,实在是无耻。

  甚至还有某些老牌投资公司,明明清楚个中玄机,却也目的不纯地配合企业唱戏。

  她说:“非常赞同您的观点。真正有胸怀的中国企业,是有能力发挥大国精神、集全球之力做出顶尖产品,而不是只靠「嘴上爱国」,或是简单粗暴地拉踩别国产品而已。”

  “施总,很高兴您和我的观点一致。”高总眼神里有一种惺惺相惜。

  会议继续进行,气氛愈发融洽。

  连CFO都暗自惊讶,高总今天格外健谈,居然分享了许多从未向其他投资机构透露过的规划。

  临近尾声,施墨白见时机合适,问:“高总,我还有一件事想向您请教。最近我了解到一家海外设备商UHS,专门做全自动细胞处理设备,虽然有独门技术,但对国内客户非常傲慢无礼,您了解他们吗?”

  “UHS?施总,这么小众的公司您都知道,还真是出乎意料。”高锐微笑,“我很了解他们,还特意拜访过他们的首席技术官。”

  他与CFO交换了一个眼神。

  “施总,不瞒您说,我们也在研发类似产品,部分参数甚至比UHS更优,还拥有自主专利。说实话,我们想找药企一起做产品测试,可始终没遇到专精于细胞疗法、又愿意花时间在源头技术创新的合作伙伴。”

  施墨白心头顿时惊喜。

  “巧了!我认识一家药企,刚好符合您对合作伙伴的需求……”

  

继续阅读:他也来吃饭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别想搞垮我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