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随即就有人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村长,这作坊何时能建好呀?”
大家也纷纷疑惑的看向赵栓住,赵栓住愣了,对呀,自己也不知道,就将求助的目光看向了赵秉之。
赵大夫,这是你提出的要建作坊,这是何个流程呀,赵拴住用自己的眼睛发出疑问。
赵秉之呆了,自己和闺女还没商量到这一步呀,而且他也不会这些呀,赵秉之再一次觉得自己操之过急,没将详情跟闺女了解后就将这一简短的信息告知大家。
赵秉之面露难色,自己这不能告诉大家自己也不知晓呀,不然肯定又得耽搁乡亲们来一次,这乡亲们定会认为自己这是在戏耍他们,此时的赵秉之进退两难。
“叔叔伯伯婶婶们,各位乡亲们大家好,这个问题由我来解答。”赵南南缓缓的走到人群前方,她就担心她爹可能有些地方不懂就跟着过来看看,果然不出她所料,差点又要拉仇恨了。
赵秉之看到闺女的到来那是差点激动的跪下了,心里发誓以后对于自家女儿做的决定绝对不能只听半句话,不然最终会坑了自己。
赵秉之赶紧将闺女拉到自己跟前,并往前稍微推了推,表示这事我家女儿知道。
在经过上一次衙门的事件后,大家都对赵南南是另眼相看,这女娃娃可了不得呀,因此由赵南南来说这件事他们丝毫没有反对,反而很期待,想听听她的意见。
赵南南看到大家急于求知的眼神,将自己的想法娓娓道来,“我想的是能否将村子里的某间空屋子来做作坊,如若没有就立马新建一个,散会后就立马开工,叔叔伯伯婶子们可有意见?”
“没有。”大家的回答整齐而洪亮,隐隐由山洪暴发之势,因为这作坊越快建成这自己能更快赚钱。
听到大家如此有激情,赵南南也很是高兴,转头就问道赵栓住:“请问村长伯伯村中有无空闲的屋子,这样我们稍作修缮就可以开工了。”
“有,有,有。”一听空闲的屋子,赵栓住立马想到了村中荒废的学堂,那学堂是早些年村中为了孩子建的,奈何这村中的秀才夫子一死,就后继无人了,正好邻村也有学堂,大家就将孩子送到邻村去了,这学堂也就此荒废了下来。
赵栓住想到这学堂也是村中的财产,便问道:“我想将村中的学堂作为作坊,不知大家可否愿意?”
此时大家噤声了,这学堂虽已经荒废了将近十年了,但也算是他们曾经读书的念想,是他们村里文化的牌面,如今若是改成作坊,这不就意味着大家都会说他们只是浑身铜臭味,而没有文化。
赵南南想到村中的学堂,如今那里已经杂草横生,虽以前是青砖大瓦房,但如今也是破烂的同茅草屋没什么两样,可能就是坚固一些,看着大家眼里的纠结,赵南南自然能猜到他们心中一两分的意思。
于是就朝着大家商议道:“大家心里也清楚如今这学堂已经破烂成什么样,我们是不是换一种方式想:为何大家不能在赚了钱之后重新修建学堂并且从外地请夫子过来教学,毕竟如今这学堂若要修缮好也得花大笔银钱,还不如重新建呢。
若是大家需要重建学堂,我愿意出一半的价钱。若是大家不乐意,那我明日就去买地开工建作坊。”
赵南南的话无不点燃了大家心里的激情,一些明白人已经开始算账,废掉一座旧学堂增添一个作坊,赚钱后还能新建学堂请夫子,怎样想都是将学堂改成作坊合适,就算是以后不成,也可以将作坊再改回来,毕竟这房子是一直在那的,于是就有人开始大呼同意将学堂改成作坊,其他还没算明白的人看着有人同意也纷纷跟随。
赵南南开心一笑,天坑村的村民似乎和她看的小说有些不一样,这里的村民都很好,很团结,赵南南是非常不介意帮他们一把。
看着大家答应下来,赵栓住松了一口气,这赵家那藕粉如此好卖,还怕以后赚不到钱么,有了钱之后还怕个什么,一切都不是事儿,不得不说,赵栓住这只老狐狸还是很有眼光的。
这一商量作坊改建,赵南南就又说道:“制作藕粉的工具我会去购买,就幸苦叔叔伯伯们将学堂修好不漏水就可以,不然这夏季多雨天就得耽误做工了。
至于叫人做工之事,目前我只需要十名妇人和五名男子,女人30文钱一天,男子40文钱一天,包中午一顿饭,由于我是要做吃食的,我希望大家都能保持干净,至于选人,我想着优先家里穷苦的人家,当然我也要查看卫生情况,不然我也不会招用的。
想要来干活的就来我家报名,我可能还需要筛选,报名没成功的也不要气馁,下一次我招人可能就是你的,而且大家也可以回去挖藕来卖钱的,至于修缮学堂的活计,我可能就无法给大家钱了,但是一顿便饭是可以的,等着大家修正好,就来我家吃饭,绝对管够。”
“好,我们相信你。”大家齐声喊道,这赵家真是仁义,不说这帮着大家赚钱,还给开出这么高的工钱,他们有些男子在镇上扛包才赚上50文钱,还是累得要死,虽不知这赵家要干什么活,但绝对是比扛包轻松。
散会后,男子们就去帮着给学堂修缮去了,有人拿着锄头挖草,有人拿着茅草去修缮屋顶,有人去溪边捡鹅卵石铺路等等,大家是干得热火朝天,等着赵南南过来验收的时候都吓了一跳,大家这也修缮的太好了吧。
以前的杂草被鹅卵石取代,屋顶瓦片也重新排列过,没有瓦片的地方铺上了茅草,更甚至还有人挖了几棵黄栀子树栽在前院,就是不知会不会成活。
女人们此时已经将赵家围住,上到四五十岁的妇人,下到十二岁的小姑娘,赵南南一番挑选后总算是将十名人员确定下来,当然她还请了她娘做军师,谁叫她娘在村里串门,也是知道些这些人的情况的,所谓知己知彼才可百战不殆,赵南南可不想自己的作坊出任何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