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这话,朝堂之上的大臣与皇帝不由得眼前一亮。
贺川说的没错,当初与耶律齐谈的是,让赵芷安嫁给辽国的老皇帝,可现在老皇帝死了,所有的问题便迎刃而解。
“刘元吉你怎么看?”皇帝将目光望向内阁辅臣刘元吉。
刘元吉出列说道:“皇上,逍遥侯言之有理,只是我们尚不可知辽国要乱多久。若是他们很快便集结兵力,再次威胁北方,那该如何是好?”
刘元吉的话,与昨天靖王说的几乎一样,现在和亲与否的决定权并不在大康,而在辽国,这才是最难办的。
这个时候,贺川又说道:“皇上,辽国现在不仅是内乱,还与蒙古部落之间有仇恨。就算是辽国很快稳定,他们首先要对付的便是北面的蒙古部落。一时半会难以顾及我们大康,只要度过这个冬天,我们新招募的士兵编练完成,自然可以充实边关。辽国也会元气大损,若是我们现在便履行了合约,必然会增加辽国的实力,反而会使得他们尽快的平定内乱。所以臣认为,此时绝对不能履行合约。”
不等开元皇帝开口,朝堂之上一些大臣出列,表示赞同贺川的说法。
开元皇帝心中当然也是同意贺川说法的,只不过作为皇帝,他不想给人一种言而无信的感觉。
现在大臣们都同意贺川的说法,他自然也就顺水推舟的同意了:“既然诸位爱卿都这多,那便依你们所言。若是辽国使者再问,便告诉他们,辽国皇帝已死,自然无法和亲,这嫁妆自然也就没有了。”
“皇上圣明!”一帮文武大臣猛拍皇上马屁。
这个时候端王出列说道:“皇上既然,赵芷安无须前往辽国和亲,臣请撤消她安平公主的封号。”
“既然已经册封,哪里还有撤回的道理?”皇帝心情高兴,自然不会计较这种小事。
散朝之后,端王又被皇帝留下,他关心赵遇雷到底审讯的怎么样了。
端王便将赵遇雷这些年做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告诉了皇帝。
原本进了刑部大牢,赵遇雷还准备熬打死也不承认。大康历来讲究的是刑不上大夫,即便是进了牢房,也不会有人对他用刑,这也是赵遇雷准备顽抗到底的底气。
可没曾想,端王在皇帝那里挨了训,自然也不会对他客气,直接从暗影卫调了两个刑讯高手。
那两位刑讯高手为赵遇雷准备了九种刑法,可是赵遇雷连第一个都没抗住,便将自己这些年做的事情全部交代了出来。
赵遇雷知道自己从来没有担任过地方大员,当了兵部尚书便到头了,想进入内阁门都没有。于是他开始为自己以后,以及子孙打算。谨慎了一辈子的他,开始对钱财起了兴趣。
自从他担任兵部尚书以来,便有边关的将领向他行贿,一开始的时候,他还只是收受这些人的贿赂。
后来他的一个老乡找上门来,给了他一笔钱,而且向他指明了另外一个发财之路,那便是从关内走私关外需要的粮食、生铁等物资。
一开始的时候,赵遇雷还不敢这么做,不过随即被那人描绘的巨大利润所吸引。
如此走私了几次之后,没有发生什么意外,这也让他的胆子越来越大。仅仅干了一年,便赚了几十万两银子。
也正是拿到那笔银子的同时,他那个老乡终于露出了本来面目。他这才知道,自己走私的物资,全都卖给了辽国朝廷。
更重要的是他和这老乡之间的书信来往,全部被辽国人掌握在了手里。
无奈之下,他只得与辽国人进行合作。一开始他还有些担心,这件事情会被发现,可是随着赚的钱越来越多。
辽国人平日里也并不要求他做些什么,他便放下了心来。有了他的支持,这走私的生意自然越做越大。
当他一年后拿到将近一百万两白银分红的时候,辽国终于向他开口要边关的布防图,这个时候已经收不了手的赵遇雷只得答应。
得到边关布防图之后,辽国更加大方,除了每年的分红之外,还会送他一些关外特产。
没有了顾忌之后,赵遇雷便伙同其他官员,从走私粮食、生铁,到贩卖军械。
只不过是短短四年的时间,他就从辽国那里获得了400多万两白银的分红,另外拿了辽国人送他的金银财物,不下百万余两。
“简直是丧尽天良!罪该万死!”听完了端王的汇报,开元皇帝气得一拍桌子站起身来吼道。
“他怎么敢这么做!为了一己的私利,居然里通外国、贩卖军械,甚至还把边关的布防图卖给了辽国人!”
最后一项才是让开明皇帝真正生气的原因,毕竟得到了边关的布防图,辽国人只需要从防守薄弱入关,恐怕那时候大康连反应的机会都不会有。
开元皇帝怒气未消的吼道:“赵遇雷的书莫非是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吗?成天说什么,忠君爱国,结果呢,他忠的是哪个君爱的是哪个国?!”
看着开元皇帝在那里发火,端王一句话都没说。昨天听赵遇雷招这些事情的事情的时候,他当时也气的狠狠的抽了他几鞭子,差点直接把他杀了。
毕竟出了这样的事情,实在是太过匪夷所思,若仅是边军向辽国走私物资倒也罢了,毕竟这样的事情一直以来都有。
可是现在居然连堂堂的兵部尚书,居然连边关布防图都敢给辽国人,简直是疯了。“立刻命人,将他供出来的那些官员全部抓起来,仔细审问!赵遇雷里通外国凌迟处死,诛九族!”开元皇帝恶狠狠的说道。
端王连忙领旨,刚要退下去,皇帝又开口了。
“还有,立刻下旨申斥百里毅,让他好好的给朕查查,边军是否还有这种情况?!若是让朕再查出来,别怪朕对他不客气!”
“臣弟回去之后,就草拟圣旨!”端王回答道。
出了御书房,端王长长的出了一口气,他从来没有见过皇帝发过这么大的火,百里毅幸亏是自己的妹婿,否则的话,只怕皇帝就不是下旨申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