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翁婿闲话
夜扁舟2025-07-02 19:192,069

众臣激动,开元皇帝也是非常兴奋。作为理政,近二十年的开元皇帝,自然也知道每年能从外国,引进千万石粮食,对于大康的意义所在。

  这还只是二十艘船运来的粮食,若是胡商有几百艘这样的船,大康岂不是想要多少粮食就有多少粮食?

  如今北方数省大旱,朝廷不缺民夫,只要有粮食在,打仗自然就不用担心了。

  想到这里,开元皇帝直接下了命令:“即刻派人600里加急给浙江巡抚送信,命他组织人前往码头查验胡商运送来的粮食。户部也要加紧时间,按照市价准备相应的丝绸、茶叶、瓷器,运往浙江。”

  紧接着他又说道:“这两百万的粮食就不要用往北方了,立刻组织漕运船将这些粮食运往云贵,送于前线大军。有这两百万石粮食足够大军半年所用!”

  “臣等遵旨!”众大臣连忙说道。

  蔡延廷也是松了一口气,从浙江用漕运运量到四川,自然比从中原腹地运量要省时省力。无形当中也减少了很多消耗,他身上的担子也轻了许多,否则最后难为的还是他这个户部尚书。

  一时之间,朝堂上的大臣看向贺川的眼光都不一样了,谁都知道胡马木和贺川关系匪浅。现在又借助胡商每年能运来这么多粮食,日后必然更受皇帝器重。

  散朝之后,回到户部,蔡延廷感觉这事情听起来还是有些不可思议,于是便找到了贺川。

  二人见礼坐下之后,蔡延廷开口问道:“那西洋诸国,当真每年能为我大康供应,千万石粮食?”

  这也难怪蔡延廷心有疑惑,毕竟千万石粮食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足以养活几百万的人口。

  贺川点了点头说道:“这是当然,老大人有所不知,不说西洋诸国,安南等地的土地,一年也可以种三季水稻。虽然他们土地不多,可是所产粮食不少。更有那天竺国,虽然国土不如大康大,可是该国近半皆能耕种是我大康两倍,且一年三熟,所产粮食,比之大康要多许多。”

  “不过由于当地不缺粮食,所以他们一般只种一季或两季。若是我大康能从天竺运量,他们只需要一年种三季,每年足以多供应大康数千万石粮食。”

  听了贺川的话,蔡延廷感觉颇为不可思议,要知道在中国,农民过的是最苦的。即便是丰年,也不过是家里能存点粮食而已。

  一旦遇上天灾,便只能靠朝廷赈灾。若是有一年可以三熟的地方,百姓肯定会拼命种地,哪里还会只种一季或者两季?

  当然就像贺川说的那样,若真是有这样的地方,粮食种的多,老百姓吃不完,也许真的会一年只种一季获得两季。

  见蔡延廷不说话,贺川又说道:“其实现在很多人的想法都是错的,他们动不动说什么。未开化之地,得其民不能使,得其地不能种。纵然是一时片刻,百姓不适应那里的气候,数年之后又哪里会有不适应的道理?就像现在的湖广江浙,在先秦时期皆被视为蛮夷之地,一直到三国时期,才有孙权开发江南。若不是五胡乱华。北方百姓纷纷南下,这些地方只怕现在还是蛮夷之地。”

  听了这话蔡延廷为之语塞,这种思想自古便有,国人居中原视四方为蛮夷,这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就好比王通,听起来他的言论,好像非常可笑。可是在很多读书人那里却很有市场,长久以来带来的优越感。让他们提起外国都是不屑一顾,认为全是蛮夷化外之地。

  贺川突然想起来,自己这次购买的粮食都是改良过的品种,即便是没有化肥,粮食的产量也比现在大康种植的粮食产量要高得多。

  于是他便开口说道:“对了大人,这次从西洋运来诸多粮食颇为高产,千万不要全部用作军粮,可以留下一些当作种子。若是能适应我大康的气候,日后也能养活更多的百姓。”

  蔡延廷想了一下说道:“若真是这样的话,倒是不能在灾区试种,他们那里本来便已经受灾,若是作物不适应气候,好心反而会做成坏事。不如这样,那些粮食我留一些到自家的田里去种,若真是可行的话,到时再推广开来也不算晚。”

  “如果这样,那便再好不过。”贺川点头说道。

  他知道,即便是他做出保证,别人恐怕也难以信服,尤其是普通百姓,贸然让他们换新的品种,肯定有人不乐意。

  可若是有人做出榜样,只要他们看到别人家种的粮食比自家产的粮食多,到时候必然会接受新的品种。

  说到这里,他又想起,自己今年被封侯爵之后,皇帝也给了两处皇庄。这些皇庄也可以拿来种粮食,不过他不想种小麦或者水稻之类的作物。可以试一下种玉米、花生、土豆、番薯,这种高产的作物。

  到时候有了自己田地的高产,先不说那些农民,最起码可以让京城这些勋贵们跟着他种这些作物,很快也能推广开来。

  “你这回做了一件好事,不仅仅是足以应付眼下,以后我大康也不愁粮食了。”蔡延廷解除了心中的疑惑,笑呵呵说道。

  “事情没有那么简单,这些粮食若是用真金白银去买,我大康的金银必然流往国外。若是用茶叶、瓷器、丝绸去换,短时间还可以,我们还有积存。若是以后想要年年如此,我们那里有那么多瓷器、丝绸。看到有利可图,必然有很多人不种粮食,而是改种桑树,到那个时候,千万石粮食看起来不少,最后也存不下多少。”贺川笑着说道。

  蔡延廷点了点头:“不止如此,种桑,缫丝,织布,必然又要消耗不少的劳力。不过这总归是件好事,我们丝绸瓷器价高,粮食价格不会高到哪里去,说到底还是我们赚了便宜。”

  二人又闲聊了几句,蔡延廷便去忙了,虽然有了粮食,可是也要用东西去换,还好这些年大康太平,丝绸、茶叶之类的东西有不少。否则就像贺川说的,就算是真有粮食,也得用真金白银去买。

继续阅读:第一百零五章 家用炉子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极品小侯爷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