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耶律齐的想法
夜扁舟2025-07-02 19:322,032

再说那耶律齐。

  出了皇宫,耶律齐面色阴沉的望着那个大汉问道:“你怎么样?”

  “属下没事,只是今天坏了小王爷大事,罪该万死!”特鲁羞愧的低下头说道。

  耶律齐强忍心中的不快,说道:“不是你的错,是我没有了解清楚。汉人有句话叫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咱们先回驿馆再说。”

  回到驿馆之中,找来辽国常住大康的使臣,询问今天打伤特鲁的人。

  听了耶律齐的描述,那使臣回答道:“听小王爷所言,与特鲁动手之人,想必是大康靖王之子,新封的逍遥侯赵川穹。”

  耶律齐闻言,不由得一愣,他原本以为赵川穹不过是什么勋贵子弟,可万万没想到居然是当今皇帝的侄子,便问起赵川穹的详细情况。

  那使臣便将自己所知道的赵川穹的情况,缓缓道来。

  “你先下去吧,这件事情,我要好好琢磨琢磨。”耶律齐摆了摆手,让那使臣退下。

  纨绔子弟不只是大康才有,辽国也有不少这样的人。可是这纨绔子弟,不但突然变成了文武全才之人,更被庆隆皇帝看中委以重任,而且最后成了挫败庄王叛乱的关键人物,这就令人感到有些匪夷所思了。

  今天看来,赵川穹是大康的主战派,此人不但是靖王的儿子,还是大康最负盛名的大臣蔡正明的孙女婿,由此看来,靖王和蔡正明是主战的。

  那蔡正明和庆隆皇帝二十多年的君臣,自然深知庆隆皇帝的心思,看来庆隆皇帝自然也是主战。现在庆隆皇帝虽然退了位,可毕竟还是太上|皇,蔡正明的主意,开元皇帝不可能不重视,自己这次来大康也不知来对了没有。

  实际上辽国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想着趁着大康内乱赚什么便宜。毕竟三十年前那一战,固然大康损失惨重,可是辽国也好不到哪里去。

  那一战辽国战死数万,伤员也有数万人,对于人口不过一百多万的辽国来说,可真是伤筋动骨。这些年来辽国虽然也东征西讨,兼并了一些部落,可是这些部落与辽国更像是盟友,而不能实行有效的统治。

  就在前段时间,辽国的安南大都督史启荣派人到辽国来。说的便是他准备在南方起事,要辽国在北方呼应。

  作为条件,他承诺给现在正处在旱灾的辽国粮食、铁器等,之外还允许他们占据现在大康安西都护府的势力范围。

  安西都护府与安南都护府不同,名义上的安西都护府除了包括广大的西域诸国,还有便是河套平原。这是辽国一直眼馋的地方,河套平原除了有有丰沃的草原之外,也有大片耕种的田地。

  契丹族之前是游牧民族,后来耶律阿保机建立辽国之后,也开始筑城建都。如此一来,便有不少的人不再进行游牧,如此一来粮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这些年来,辽国向东侵占了一些领土,可是那里地广人稀,原住民也都习惯渔猎为生不善耕种。

  河套平原则不同,这里就有几十万的汉民,他们世世代代耕作在这里。若是能将这片区域掌握在自己手里,辽国一下子可以多几十万善于耕种的国民,这对辽国的诱惑很大。

  辽国立刻分成了两派,其中有一派便是劝说皇帝同意史启荣的提议,在安南起兵的同时,率军南下配合史启荣。他们甚至认为有可能在安南尚未与大康分出胜负之前,便能占据大片的领土。到那个时候,别说是整个安西都护府,即便是黄河以北的地区,他们也能占据不少。

  当然也有很多人不同意,他们认为大康此时虽然内忧外患,可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安南地处偏远,若是大康有所防备,在江北的几十万军队,也够辽国打的。

  毕竟三十年之前,大康就曾经打败辽国,这一仗,虽然大康损失比辽国大。可是大康实力比辽国也雄厚,辽国用了将近二十年才恢复元气,若真的再来一次,后果则非常严重。

  甚至有人以当年的突厥为例,当年突厥便是趁着杨广征伐高句丽的时候出兵南下确实也占据了不少的土地。

  可是等到杨广打完高句丽,转过手来就将突厥给灭了。当年的突厥可比现在的契丹族强盛的多,号称五十万铁骑,可结果还是被隋朝给灭掉。就连他们这些当初依附突厥的部落,也被顺手收拾了一遍。

  就在这个时候,耶律齐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他向辽国皇帝进言。

  大康肯定也不想南北两面作战,若是辽国摆出与安南一起攻打大康的态势,必然会让大康惊惶失措。这个时候,辽国可以趁机提出自己的条件。

  这样一来,辽国便有了粮食度过旱灾危机,也能趁机对治下的一些游牧民族,进行分化拉拢壮大自己的实力。

  到那个时候,若是安南和大康打的不可开交,他们可以轻松的率兵南下,占据大康的领土。

  若是大康轻松平定了安南叛乱,辽国也没有损失。

  辽国皇帝的岁数也不小了,今年已年近七十,本就不想打仗,思来想去觉得耶律齐的这个想法不错,于是便任命他为使节出使大康。

  在耶律齐想来,若是他能够不费一兵一卒,便从大康要来粮食、生铁等辽国需要的物资,他自然是立了大功。获得皇位的可能性,也将变得非常高。可没曾想到,才来大康便受挫。

  不过待他静下心来,他还是觉得大康不过是在虚张声势,以他们现在的国力很难支撑两线作战。那逍遥侯虽然是皇帝的侄子,可毕竟年少,在朝堂之上并没有多少威望。庆隆皇帝也已经退位,不可能过多的干预朝政,最后大康还是会答应自己的条件。

  当然,他还是决定派人与这些年一直拉拢的一些人联系一下,看看大康到底是什么打算。若是他们真的铁了心不同意自己的条件,那就有些麻烦了。当然若是大康肯谈,他的底线就是提出条件的两成。

继续阅读:第一百零三章 震惊朝堂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极品小侯爷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