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不知道这些,他沈大钧可是一清二楚,那时的汴州城差点城破,郑清东人在哪里,他根本连出来的勇气都没有,那时罗群已经无人可用就准备坐以待毙了,这时秦玄出兵救援了,才将贼寇杀退。
沈大钧说道:“孙保恒那边有什么不好交差的,难道老夫提拔个人还需要只会他,说起来他还得感谢秦玄,若不是秦玄的话,汴州城一旦城破,他孙保恒总督的乌纱哪能保得住。像秦玄这样有才华的忠义之士如果什么说法都没有,那以后谁还会替朝廷卖命,贼寇再来,谁来杀敌,我可以这么说,我既然做了就不怕人说,就算到了金銮殿我也有理。”
罗群见沈大钧执意如此也就不好再说什么,毕竟人家是巡抚,而自己只是个知府,官大一级压死人,他若是再多言,必然会引起沈大钧的反感,这对自己可是很不利的。不过他对于秦玄升官一事还是嗤之以鼻,认为这小子是走了狗屎运,没有经过科举竟然也捞到个一官半职,这实在对读书人太不公平了。
周玉建自然知道沈大钧的想法,总督孙保恒在上次贼寇来袭这件事上冒领了功劳,对于秦玄奋勇杀敌之事只字未提,他本来就心虚,若是这时他和沈大钧为秦玄升官一事闹了开来,那么这事的真相就会大白于天下,对孙保恒名誉就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孙保恒为了隐瞒自己冒功一事定然对沈大钧提拔秦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况且秦玄现在招募的人数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就是整个汴州府的官兵都没有这个数量,若是不能将这样庞大的军队收编给朝廷,那么将来必然会对朝廷不利,因此沈大钧这样的做法是正确的,他也是为了朝廷着想。
周玉建说道:“罗大人,你太过杞人忧天了,秦玄有没有救援汴州城,他自己这个功劳有多大难道他真不明白吗,他心里是可是跟明镜似的,他若是和巡抚大人真的闹开来了,他肯定是吃不了兜着走,毕竟天下人都以为是孙保恒派郑清东将贼寇打败的,其实真相是秦玄率领人马打败贼寇于城下,我想他也不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吧!而且现在朝廷正是用人之际,我们只要许一个官职给秦玄他就会肝脑涂地的为朝廷办事,你说划算不划算。”
罗群思考着,突然恍然大悟觉得非常有道理,秦玄有这么多人马,若是你什么官职不给他的话,他会心甘情愿的为朝廷所用吗,这时贼寇若是打来了,靠谁来御敌,上次秦玄肯来支援是因为对朝廷还抱有希望,若是朝廷丝毫表示都没有,他下次来不来还是和问题。可是现在不一样,他现成的给朝廷练了一支精兵,朝廷许了他一个千户,他现在就是朝廷的将领,食君之禄,就得替君分忧,这样一来他就会听命于朝廷。想到这里罗群对沈大钧的手段还是深为佩服的,到底是站的高望的远啊!
罗群说道:“沈大人这招真厉害,下官实在拍马也赶不上啊!”
沈大钧摆了摆手道:“老夫使这一招也是朝廷着想,朝廷如今就是缺少像秦玄这般能征善战的军队,否则也不至于被贼寇逼到如此境地。就比如上次贼寇杀过来,我们竟然没有一支人马能够抵御得了贼寇,你说这样如何是好。”
沈大钧所言罗群自然深有体会,前些日子贼寇把汴州城围得水泄不通,不停的来攻城,可是罗群却手下无人可用,衙门里的差役平日里欺负老百姓是把好手,让他们上阵打仗一点都不顶用,当时那种濒临死亡的感觉实在令人恐惧,反正他这辈子不想尝试第二次了。
秦玄这时已经骑马赶回秦家庄了,他一到家就让人将秦家庄所有人都召集起来,告诉他们这个振奋人心的事情,整个秦家庄知道这个喜讯之后都沸腾了起来,特别是秦老太心里更是高兴,毕竟他们秦家读书人很多,但是做官的却是少之又少,若是算起来还就是秦玄目前的官做得最大:“大孙子,这真是天大的喜讯啊,我们秦家一直都想有人做官,可是实在太难了,几代人里都没有做官的人,原以为没有福分,但是今天大孙子你实现了我们秦家几代人的梦想。”
秦玄其实也没有想到天上会掉下一个馅饼,本来去知府召见他还以为是因为现在招募的人太多,引起了朝廷的关注,毕竟朝廷不会允许有一支如此多的队伍不受他控制的。但是他后来才知道是巡抚想要与他谈事情,这真是受宠若惊啊,巡抚大人因为他手上有一支能征善战的队伍于是想拉拢他,给了他一个千户的职位,不要小看这个官位,有了官位社会地位也就不同了,以前的秦家庄为什么老是被其他士绅欺负,说到底就是官场上没人,这在古代社会可是很吃不开的:“奶奶,我做梦也没有想到巡抚会来我们汴州,而且他是特地来对我进行考察,看看我是否有这个实力,如果我只是空有虚名,那他什么也不会给,可是我现下有六千人马,他又怎能对我不重视呢。我如今大小是个朝廷命官,以后不管是谁想欺负到我们秦家头上他都得掂量掂量。”
秦老太点头同意秦玄所言,回想这几年,秦家虽然田地很多,但是说到底还是个种田的,那些在朝廷里有人的士绅根本看不起秦家,认为他们是泥捏的,就拿陈家来说,不就是因为陈家有个儿子是在京城做官,于是到处飞扬跋扈,甚至还想将他们秦家的田地给吞并了。现在好了,自己的孙儿也是朝廷的官员了,这身份地位也与以前不一样了,她怎能不喜形于色呢。
秦老太在高兴之余想到了秦玄现在是汴州府的千户,这岂不是要在汴州上班,以后就不能住在秦家庄了:“大孙子,那你是不是当了官之后就要住在汴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