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你这是怎么了?
喝其心中发毛,竟然有些结巴。
有违天和,有违天和呀,我有时候真羡慕那武安君死的痛快呀,宋安澜说到这时,宋安澜的身体又有了变化,那皑皑白骨上突然有了几分血色,挤着一层层的肌肉迅速地长了出来,紧跟着新的皮肤覆盖在了刚刚长出的肌肉上面。
呵呵,你看如何?
我这身体是不是很有趣?
宋安澜笑问道,这个学生不解,还请老师指教。
喝奇说。
呵呵,大明钦天监官天纬地进茶三才之便,欲命测时穷算五得知,安又哪里是百姓口中制定历法观测天气的气象部门了?
说到这里,宋安澜的声音渐渐的高昂了起来,充满了骄傲,我大明立于世界民族之林600余年,而国富民强,国运不衰,这里面又怎么少得了钦天监的功劳?
从司宗皇帝以来,美术十年年大名就面临一次重大的危机,如果不是历代见证前贤,舍生忘死这大名。
早已不是如今的模样了,我华夏子民不知道要沦为谁家的奴隶,学生愚昧,还请老师见教。
贺琪说。
我来问你,你觉得命运是如何的呢?
这世界上有注定的宿命吗?
宋安澜说,命运,命运这种东西应该是不是注定的吧?
学生以为命运是受环境左右而时刻变化的,因此,命。
运是可以预知的,以学生最近算命的经历来看,只要掌握了环境的各种变化,一个人的命运是可以被改变的。
He其达到如果这种改变也是命运的一部分呢?
如果你看到的只是命运的一部分呢?
你还会觉得命运是可以被你左右改变的吗?
宋安澜又问道,如果改变也是命运的一部分,如果改变,也是命运的一部分。
贺祈默默重复着宋安澜的话。
暗想。
如果改变也是命运的一部分,那么是否我身上的相柳也是命运的一部分呢?
如果我告诉你,宿命是永远无法改变的,你会相信吗?
宋安澜说,这,这怎么可能?
老师刚才还说过,大明国运不衰,乃是钦天监历代前贤的功劳。
如此说来,大明的国运实际上已经被改变了,因此才有现在的盛世老师。
如果大明的宿命被改变了,那么宿命就是可。
已被改变的赫奇反驳道,大明的宿命从来没有被改变过,这世上没有永世不灭的帝国,没有长盛不衰的国运,有的只是暂时的改变。
宿命永远都无法改变,该来的注定会到来。
历代前贤改变的不过是这宿命到来的方式,宿命乃是天定,又有谁能大的过天呢。
呵呵呵,这些道理现在说来你也不会懂,迟早你就会明白的。
宋安澜顿了一顿,又说了下去,40年前,我也像你一样,初出茅庐,自信满满,放眼天下,没有我不能做到的事情。
我对你说过的这番话,钱袋监正大人也曾经对我讲过,我从来没有听到心里去,直到我坐上这间正的位置,我才明白里面的深意。
大明的国难600年来从来没有停止过。大明之所以如今还屹立在这个世上,并不是因为天佑大明气数未尽,而是这366年来,大明钦天监的诸位先贤一直在改变着国运。
司宗皇帝可是300年前那位亲率皇族3000人与刘贼战于大明门儿生死的司宗皇帝吗?
贺祈问道,恩,我大明历代皇帝虽说多有荒诞之徒,但是没有一个曾经忘记太祖的教导,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3000皇族愤然,阜南真是让人服长太息,每每想起,久久不能心安哪。
宋安澜说,老师,你刚才说司宗皇帝,一朝大明,国运已尽,又说先贤们一直在改变国运,学生愚昧,实在无法理解。
喝奇说,呵呵,年轻人总是这么着急,你且听我说完。
宋安澜举起他那血肉糜烂的手臂,示意贺琪听下去。
第29章国运国难。
大明的国运在崇祯17年的三月就已经被改变过了,那一站整个京城毁于大火之中,只有当年钦天监的监正哥成科夜观天象,预料到大难以致交一个弟子带着他的一点心得,离开京城。
根据歌城科技路的天象,最后一站的前夜,天象突然巨变,原本大明耗尽的气数突然有了声色,流贼李自成本的命星破军本来光芒四射,在那一夜被贪狼入侵,变得暗淡无光。
因此,我们推算出有人强行改变了大明的国运,而根据历代间正对大明国运的推算,每隔若干时间,大明的国运都会面临被终结的国难。
这个速度自崇祯17年来越来越快了,先是第一次的300年,第二次的150年,第三次的100年,第四次的40年,最后一次是20年前,这一次只间隔了20年,而我的身体也是20年前变成这样的。
20年前,大明瘟疫是那场瘟疫,喝奇低头想了会,失声说道,24年前,正是于老道将贺琪从死人堆中检出的时候,想不到24年前那铺天盖地的死亡浪潮竟是国难。
原来学生举家竟是死于国难。
鹤淇喃喃的说道,20年前,瘟疫突生,死难者400余万,乃是数百年来不曾遇到过的大姐。
提起当年之事,宋安澜竟有了几分笑容,只是在赫奇看来,那血肉模糊、黑气缠绕的笑脸,比世界上任何一样东西都让人毛骨悚然,更不要说这张脸上的微笑了。
这瘟疫可是钦天监一手造成。
贺祈轻声问道,双手却已紧握,只等宋安澜答应,就要上前和他拼命。
呵呵,小子,想拼命吗?
我堂堂大明钦天监正,又怎么会去残害自己的百姓呢?
小子,20年前除了这瘟疫,却也有举世知名的大难,你可曾知道?
宋安澜问道,如此说来,却也只有三佛齐的海啸算得上是今天的大难了。
一场海啸,经死了90余万人,贺琪突然想到当年这世界头号的新闻,忙说了出来。
正是此事,那海啸由老夫一手造成90万人,哈哈哈,称得上是当代第一的屠夫了哈哈哈。
宋安澜哈哈笑了起来,笑声中却满是苍凉之意,那嘶哑的声音配上它身上不停长出又枯萎的血肉,真是恐怖之极。
喝奇看得胆战心惊,暗暗祈祷三清庇佑,这个老头子不要疯了才好。
我的老师,大名,永平年的玄学第一人林富易先生,40年前死于大明第四次国难,那一次的国难来的比往常都要快。
那一年大明全境连续降雨三个多月,江河湖泊多有泛滥决口,黄河长江先后改到我那,老师带领钦天监百名生源,并天下奇人异事一千余人前往北疆,从此一去不返。
而大明的水患,也在他们前去北疆之后的一个月里慢慢退去了。
我,宋安澜,何德何能,哪里担负得起钦天监的重任?
如果不是大名、永平一带的玄学先贤们都死在了北疆,又怎么能轮得到我?
老师是说永平一带的玄学知识都死在了北江。
贺麒大惊,问道,正是他们的命星在一个月里先后坠落史一,我知道他们已经死在了那里。
那么,他们到底做了什么让大水退去呢?
先生可曾前往北疆一探究竟呢?
当年我能力不足,无法打探,而朝廷对于此事封锁甚严,等我学的玄学奥义之后,再算当年之事,却是一片云雾经,算不出什么来。
我细细的将童趣的上千人一一算过,结果却是相同的。
如此说来,老师又是怎么知道国难的事情呢?
贺琪又问我,那老师临行前留给我一封信,算得40年后,第四次国难就会来临,我正是他选中的度难之人。
因此,当年我并不曾跟随老师前往北疆。
信中详细地记载了大明失踪以来的国运变化,以及历次国难的原因。
宋安澜答道,哦,那么老师,可否告知一二呢?
想不到大明立国600年,竟有如此之多的国难。
喝其一时好奇,赶忙出声询问。
宋安澜慢慢的说道,严格来说,国难始于崇祯17年,乃是冰灾。
史书记载,刘贼与建奴里应外合,谋取我大明江山,司宗皇帝与3000皇族率各路勤王兵马与流贼李自成战于大明门外,血战三天三夜,整个京师陷于一片火海之中,双方同归于尽。
而建奴也因失去了流贼的接应而退回关外,是冯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