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定之后,便有着兵部的驿递将印有军机处关防印信的文书,发往吉林,黑龙江等地。
不提满清的对策。
这一个多月下来,整个南阳地区,都已经被兴中社所占据了。
徐明虽说已经有所预料了,但是他还是小看了土地对于百姓的吸引力。
一开始,徐明以为,按着自己严苛的要求,想要招募完第二师,整整八千人,少说要三个月。
但是,事实证明,他小看了自己的政策。
十五天,也就是正好半个月的时候。
分散在南阳三个招兵点,全部爆满,无一例外。
大量的百姓,几乎是自费,走了几天的路,甚至是自己带着干粮就来报名的。
得益于分田政策以及打土豪政策的推行。
底层百姓对于兴中社的认同度达到了最高点。
八千五百人的精壮力,早已凑齐,并且到如今为止,已经操练了一个来月了。
一月基本上可以成师。
并且还补齐了第一师的缺额。
这让徐明当机立断,直接修改原本的计划。
直接扩编三个师。
第三师也立马搭建框架建立起来了。
也就是说,现目前,占据一府之地的兴中社,因为分田政策,养出了一支两万五千五百人的野战军。
没错,这是用来野战的常备军。
得益于充足的财力支撑。
这财力自然是打土豪得来的。
国人最擅长藏富了,同时,每个朝代,包括后世也是一样的,整个社会的贫富差距极大。
所以想要让当权者有钱,最好的法子,还是找富人开刀。
满清那些狗东西是做不到的。
因为他们早就跟地主阶级同流合污了。
既是强人也是富者。
他们又怎么可能掘掉自己的根。
但是兴中社不一样。
它是完完全全草根阶层出身的,所代表的是最底层百姓利益。
所以它是敢于朝着地主阶段动刀的。
因此,整个南阳大半的财富被原本大大小小的地主收集之后,再经过一场打土豪活动,直接转化为了兴中社的财力。
而人力也不缺。
就连武器装备也不缺。
整个清军援军都被歼灭了,外加上南阳城原本就是河南战场的中转站。
其武器装备,完全可以支撑起五万以上军队的配置。
而事实也是如此。
再建立起两万四千人的野战军之后,徐明又下指令,在府城设立城守团,而在各县城设立城守营。
这城守团五千人,城守营一千人。
而整个南阳城的城守部队,有着一个团,五个营的编制。
而其兵力来源则是来源于原本的农民武装总队。
以上两股,一攻一守,组成了兴中社现有的常备军。
而农民武装总队,则是民兵属性,并没有被取消编制。
在徐明的规划当中,这总队是要充当地方维稳力量,以及兵员后备来源的。
因此,徐明不单单没有取消,反而按着东南西北,整体扩编了四个农民武装总队。
每个总队的人数,达到了惊人的五千人。
这总队自然不是直接成编制的驻扎在某一区域,而是分散驻扎在各村,各乡。
乡一级,则是驻扎农民武装中队。
村一级,几个村合在一块,驻扎着一个农民武装小队。
没办法,村实在是太多了,单单一个县,就有着差不多五百个村子。
整个南阳区域,有着两千来个村子。
而小队不过五百个。
也就是说现如今,整个兴中社的武装力量,已然急速扩展到了五万五千多人。
而这一切仅仅只是过去了几个月而已。
至于三个师的师长人选。
徐明没有什么犹豫,其实也没有太多选择,只能调动原本第一师的将领过来。
葛云飞,现如今已经能够独当一面了。
所以葛云飞没有任何悬念地被徐明任命为第一师的师长。
第一师的骑兵部队,也扩展成骑兵团,陈连升充当团长。
从连长直接到团长,这堪称火线提拔。
这两人都算是有才干的将领,而北方又必须要稳定。
哪怕现在陕西已经乱了,河南也已经乱了。
理论上来讲,没有清军能从北方过来了。
因为想要从山西进军,这运输道路完全可以浇灭一切行动的希望。
不过徐明从一开始就不单是提防着清军,他同样也提防着义军。
不单是河南的牛亮臣他们,更是陕西那边乡勇。
所以他需要葛云飞和陈连升两人呆在北方。
至于曾天养,也是如此,连长到团长。
不过,他也被徐明调动回来了,他要担任第二师的骑兵团。
而这一骑兵团也是徐明的亲卫队。
另外,这第二师的师长,将由徐明亲自担任。
身处乱世,自己必须要掌握兵权,也必须要亲自下场去战斗。
若是一直在后面,那么这队伍底层的士兵都会不认识的。
自己也不能压服越来越多的人。
而第二师,也将是徐明着重要建设的主力师,或者说是样板师。
骑兵团,曾天养会重新搭建起来。
骑兵所吃财力。
而这其中最要紧的就是战马。
不过,眼下,徐明并不缺少战马。
因为杨遇春等人作为“运输大队长”正好又送了一批战马过来。
加上原本军马场的存货,两千骑兵,人人配马完全没有问题。
当然了,还做不到一人两马,乃至三马。
不过配齐没问题。
这可是省下了一大笔银子啊。
要知道,一匹马的价格就在十几两上下徘徊。
普通的战马,普遍也是在十五两以上,这还是有价无市。
自己虽说已经派人四处购买了,但想要配齐,没有几个月是下不来的。
要不是有着清军来好心送马,自己这骑兵团还不一定能搭建好。
火力团的团长,则是由屈五担任,并且还兼着副师长一职。
帮助徐明一并处理和掌控整个第二师。
屈五此人,沉稳,完全是大将的料子。
而且其学习能力也很强。
因此把他放到火力团这个位置,就是希望他熟悉火器的运用。
毕竟,这以后必然是火力取胜的时代。
同时,作为主将也必须要熟悉各个兵种,才能做好兵种之间的配合协调。
辎重团团长,则是由关保担着。
老本行,倒也不算屈才了他。
第四团,或者说重装步兵团,则是由胡超来担着。
这是一种极度的信任表现。
至于葛五,则是连升两级,由连长到团长,当然,不是野战团的团长。
而是南阳城守团的团长。
现在这小子,经过南阳守城一战,也算是能担得起担子了。
并且,此人跟着自己最久。
这帮老人当中,也就葛五能守老家。
至于王吉昌,则被调到第三师去,当然了,不是当师长,就是一个团长。
第三师的师长,则是由段琨担任。
做好如此规划之后,徐明则是开始调动第二师和第三师,一并往南移动。
他可没有忘记自己的宏图。
不过,在此之前,他需要了解自家的家底到底如何。
分地工作,一开始是由魏源,龚自珍二人负责。
而后林则徐以及邓廷桢也加入其中。
而这一个多月的分地工作中,林则徐以及邓廷桢二人对于兴中社也多了几分认同感。
因为这个兴中社,是真正为了百姓考虑的。
每每看到百姓分到地,并且拿到粮食之后,那由衷露出的笑意,林则徐便觉得一阵满足。
“如何啊——”
一道声音响起,打断了林则徐的念头。
“徐书记——”
回过神来的林则徐,当即一个行礼,语气中带着歉意,“还请书记赎罪,刚刚走神了。”
“没事,这段时间辛苦你等了。”
徐明自然不会为了这点小事说什么的,甚至更是主动为林则徐开导起来,“我听魏源他们说,你帮了他们很多啊。”
也正是因为这段时间,林则徐的工作成效以及态度,才让徐明改变了对于他的第一印象。
此人,确实是当下不可多得的实干家。
没错,徐明对于林则徐的评价就是实干家。
这可是极为难得的,哪怕是后世,那些个官员也少有实干,更多是酒肉之徒。
“来,说说吧,这段时间的成效。”
“这南阳府,早在下属在京城的时候,就有所听闻,素有中州粮仓的美称。”
“此次属下等人,一共分出分田工作组五百个小组,每个小组跟着一小队农民武装总队,作为武力支撑。”
“一共查清耕地总面积一千四百七十八万亩,都已登记在册。”
“可曾都分给百姓了?”
“都分了,书记,我们四人亲自跟了二十三个分田工作组,并且在一个半月随机抽查了八十三个小组,都已经分发到位。”
林则徐并没有拿出什么名册或是纸张来。
所有的信息都在他的脑海中牢牢铭记着。
“南阳一共一百零五万户,每户平均都分到了十亩的。”
“当然,按着不同田地的肥沃程度,有多有少,尽量都做到了公平公正。”
“恩,很好,就是要公平,不患寡而患不均啊。”
“至于各地地主搜查出来的粮食,按着书记的吩咐,四成分给百姓,剩下六成充作军粮。”
“农具,牲畜这些?”
“农具都已经分发到户,而牲畜则是由武装小队代为掌握,作为整个村的共同资产,由每个村选出五个长辈一并监督牲畜喂养和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