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一阵噼里啪啦的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都是村子里面掐着点在放鞭炮,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赶走年兽。
其实后来过年时期放鞭炮,更多的时候是人多热闹,图个红红火火的吉利。
原本金小爱刚才也是强撑到了这时候,现在见着过了12点,也是打了一个哈切,显然是打算睡觉去了。
也知道她撑到现在也不容易,所以杨宇也没再说什么,只是嘴角微勾,不知道在想什么?
第二天,因为是厨艺,所以金小爱打算煮汤圆,今天倒是难得起了一个早。
金小爱将糯米粉加水混合起来,接着揉捏成一个面团,又从面团上面捏了几个小团出来,然后拿起一旁的黑芝麻馅包进去,放在菜板上、
过了一会儿杨宇也起来了,看了一眼那桌上已经包好的几个汤圆,洗了个手,显然打算帮帮忙。
大年初一早上吃汤圆,代表着一家团圆。
金小爱看了一眼身边的杨宇,只见他将那汤圆皮擀的极薄,然后将那黑芝麻馅抱在里面,皮薄馅多,她再看了看自己的,皮厚,馅……顿时金小爱觉得没脸了,本来自己觉着这平日里菜炒不好没什么呢,这操作的手工活不错就行了,但现在……
金小爱干脆住了手,躲在一边儿去了,这动作没逃过杨宇的眼睛,他笑着摇摇头,只觉得嫂子越发像极了小孩子。
煮好了汤圆,杨宇给自己和嫂子一人舀了一碗端出去。
好不容易吃完了汤圆,金小爱收拾了碗筷这才领着杨宇出去,大年初一,穿新衣,去拜年。
其实金小爱在这个村子里也没多少愿意上门去拜访的,其实也就是村长那几家。
两人朝着村长的家走去,路上遇着许多孩子在一片已经燃烧过的鞭炮地里面找来找去,昨天夜里放了不少鞭炮,孩子们也是想要找一下有没有没燃烧到的漏网之鱼,还能捡起来继续玩。
这种事情对于00年的时候似非常危险的,因为污染空气,所以那时候也禁止燃放这些烟花爆竹,转而以别的东西代替,相比于现在,金小爱觉得这80年代似乎更有年味儿,而且人与人之间也更加真诚。
金小爱与杨宇两人说说笑笑就到了村长家,倒没觉着远。
到了村长家,金小爱发现竟有许多人,其中一个年轻男人模样与杨卫国的脸部轮廓有些相似,应该就是他外出打工的儿子了。
要说这男人也是个有本事的,和老婆结婚之后就去打工,前些年生了孩子养到三岁也就送回来,让杨卫国夫妇带着,听人说他们这些年也村里不少钱。
在村子里,想要挣钱,只有打工,一些老辈子们就守着家里那几亩地,一年下来也攒不了几个钱。
那男人见着金小爱领着小叔子来拜年愣了愣,显然觉得这事儿有些奇怪,毕竟以前金小爱可是趾高气昂压根看不上他们的,更别说来往了。
不过杨卫国知道这段时间金小爱的改变,所以洋溢着笑脸就凑了上来:“小爱啊!领着杨宇来拜年啊!”
金小爱点点头,立马和杨宇异口同声道:“村长!新年快乐!大吉大利!”说完还抓了一把糖走过去塞给那小孩儿,那是村长的孙子,也是一个乖巧的孩子。
突如其来的举动倒是让那男人吓了一跳,看清儿子手里捧着的是出名的文昌椰子糖之后更是诧异。
金小爱也没管他,顺带还塞给孩子一个小红包,这是自个儿用红纸黏的,只盼着图个吉利。
杨卫国见此,也是立马塞给杨宇一个红包,毕竟这金小爱已经是出嫁的了,也算大人了,自然是没有红包的。
他觉着金小爱也是有心了,准备了这么多,又立马让自个儿老婆拿了些鸡蛋,让金小爱带回去。
金小爱知道过年的时候远方亲戚都要回来,这杨卫国家里人挺多的,就准备婉拒,没想到这杨卫国也是一个倔强脾气,大过年的金小爱也不愿意和他有什么争执,就收下了。
从杨卫国家里出来,杨宇接过她手中的竹筐,显然是要帮着她拿鸡蛋,顺带还将手里红包递给了她。
金小爱摆摆手:“拿着吧!到时候你读书用钱的地方还多着呢。”其实这过年的红包也就是图个吉利,这村里的人更是没包几个钱,差不多就是两分、五分之类的,但就算是这样,也让孩子们高兴坏了。
两人顺着那条路朝着赵六叔家走去,按理说拜年也用不着这么着急,但金小爱是个怕麻烦的,干脆就一天都拜了。
赵六叔家的门此刻大大开,金小爱瞧着有不少人,差不多就是村子里的那些大婶们围着一个染着火的小铁桶坐在那里唠嗑。
率先发现金小爱的是赵六叔的媳妇儿,因为之前那装修的时候,所以她也是看出了金小爱是个厉害的,这次更是热情:“杨家的,赶紧带着你家小叔子过来烤烤火!”
金小爱心里并不喜欢跟这些大婶们坐在一块儿,觉着她们太过八卦,但现在她却只能带着一张假笑面孔凑了过来,挨个跟那些大婶打招呼,然后给赵六叔的媳妇儿拜年,又给她孙儿留了椰子糖和红包。
她这样厚此薄彼,自然那坐着的许多大婶也是议论起来。
杨宇是个聪明的立马就开口:“嫂子在家里就唠叨,赵六叔之前为我家装修,这份恩情我们记下了,所以今天特意来拜年,您就收下吧!”
要知道之前金小爱被人误会的时候,这许多人都嫌弃金小爱,更是不愿意跟她来往,不但这样,而且还到处八卦她,导致她的名声更烂了。
但眼前的这赵六叔夫妇不一样,自己没听过他们的议论,甚至自己屋子需要装修的时候,这赵六叔更是给自己算的极低,今天金小爱领着杨宇来也是想告诉大家,这村里人帮衬过自己的人,自己都一一记在心里的。
从赵六叔家里离开,两人总算能够朝着回家的方向走了,最后一位拜访的是老李叔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