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城外的农田里,五道身影出现在那里。
鬼鬼祟祟的模样,让路过的老农大吃一惊,转身就快步离去。
“刘公公为何不让本座把这人给宰了,免得暴露咱们的行走。”一个身穿锦衣的中年叫道。
“张百户怎么能够滥杀无辜呢?
咱们是奉旨钦差,前来调查禁烧令一事。
没有必要太过遮掩行踪。”一个年轻的儒生叫道。
旁边一脸正气的太监,手捏兰花指,轻笑道:“诸位莫要因为这点小事起纷争,就算被人知晓了行踪又如何?
难道轩王殿下还敢对钦差动手不成?”
“轩王殿下当然不会对刘公公动手,毕竟刘公公乃是东厂的档头。
宫中的大内总管雨公公,可是你的干爹。
轩王殿下跟雨公公的关系世人皆知,是不会动自己人的。
可是我们几个的安全,可就没有什么保障了。”年轻儒生身后的壮汉叫道。
刘公公闻言,也不恼怒,反而笑道:“如果真到了那个时候,咱家会向轩王殿下求情,饶你们一命的。”
“哈哈哈!”众人皆是大笑,根本没有任何矛盾可言。
他们虽然来自于内阁、六部还有东厂和锦衣卫,但却没有丝毫间隙。
因为他们都是受人排挤,不受待见的那种。
不然也不会派他们前来,看似是个清闲的差事。
实际上却是个苦差,一点油水都捞不到不说。
还有可能得罪轩王武空,甚至还有被武空杀死的风险。
不过既来之,则安之。
他们已经想好了,本本分分的完成任务,然后回去复命就可以了。
至于朝廷如何处置武空,那就跟他们没有任何关系了。
所以来到凉州武定府之后,并没有选择进入凉州城。
而是在城外的田里游荡,想要看看武空的禁烧令执行的如何。
“看来轩王殿下的禁烧令果然严苛,这么多庄稼杆儿都保存的完好,没有人胆敢焚烧。
可见轩王殿下在凉州的威严,根本无人冒犯。
当初在京城那个臭名昭著的废物六皇子,终于成长起来了。”
“成长为一个更加可怕,恶名昭著的轩王了?
不对,应该是纣王,凉州的老百姓把他成为纣王。”
“记录详细咱们看到的一切,整理出来,上奏给陛下。
这些庄稼杆儿若是不尽快焚烧,说不定会让明年的播种,成为一个大问题。”
“凉州有轩王存在,凉州百姓苦矣!”
“咦?
你们看!
那是什么?”刘公公眼中出现了一抹绿色,然后惊讶的叫道。
众人顺着刘公公手指的方向看去,全都震惊的张开了嘴巴。
“这是稻穗!”
“这里也有!还切还有很多!”
“怎么会这样?
农民收割稻穗马虎,竟然有漏下的?”
“不是!这些稻穗是二次长出来的!”
“什么?稻杆儿上还能二次长出稻穗来?
尊嘟假嘟?”
“难道说这就是轩王不让焚烧庄稼杆儿的原因?
难道他早就知道稻杆儿上能够二次生出稻穗?
那他为何不告诉大家实情,还要搞什么禁烧令?”
就在五个人大为疑惑之时,刚刚跑了的老农领着人冲了过来。
“就是他们!鬼鬼祟祟在这研究咱们的再生稻!”
“抓起来!押到官府换赏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