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元庆还在与黑鳞蟒缠斗不休,那蟒蛇身形巨大,每一次甩尾都带起一阵劲风,赵元庆虽竭力抵挡,但身上已添了不少伤口,狼狈不堪。
而李遇这边,他瞥了眼储物袋里完好无损的赤髓果,心中满是舒坦。这一路艰辛,总算是有了收获,赤髓果入手,考核便成功了一半。
暮色渐渐四合,天空被染成一片深沉的橙红色,随后慢慢暗下去。李遇在山林间穿梭许久,最终停在了一堵绝壁前。
除了一个黑黢黢的山洞,再没有任何出路。
李遇没有犹豫,迈步走进了山洞中。
走了不到百米,前方就出现了岔路口,李遇用天眼查探,没有发现有什么区别,便习惯性得选择了右边。
岔路口时不时出现,李遇就秉持着靠右行驶的原则往前走。
青灰色的岩壁上爬满了血丝藤,它们相互缠绕,如同一张巨大的网。李遇环顾四周,却不见梁战三人的踪迹,想来是在这复杂的洞中走散了。此刻他也毫无办法,只能在心中默默祝他们好运。
前方忽然没有路了,李遇皱眉思索。
“难道要退回去吗?”
不死心,李遇再次用运天眼,果然发现了不对。
前面并非没有路了,而且这里出现了一个阵法。
“应该是只有成功破阵,才能离开这坠星谷。”
李遇拥有天眼这一特殊能力,只需一眼,便能看出阵法的阵眼所在。然而,他深知不能轻易暴露这个秘密。他坚信,尽管他们身处山谷中进行试炼,但宗门的各位高层必定在某个地方密切关注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思索片刻后,李遇决定开始“演戏”。他先是装作一脸茫然地在绝壁前徘徊,时而蹲下身子观察地面的纹路,时而伸手触摸那些缠绕的血丝藤,嘴里还不时嘟囔着一些关于阵法的术语,像是在努力寻找破阵的线索。
经过一次次的摸索,李遇看似误打误撞地尝试各种方法。他口中念念有词:“巽位生风,离火焚天……”随后闭目运转《基础阵诀》,试图以常规的方式找到破阵的头绪。
他的神识探入阵法后,整面山壁已化作流转的青色阵图,三百六十个阵眼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正源源不断地吞纳着月华。
“原来如此。”李遇心中已然明了,他的目光紧紧盯着东北角微微发亮的石笋,凭借天眼的洞察力,他知道那正是“九宫迷踪阵”的生门所在。
但为了不引起怀疑,他故意转身朝着西南方向的死门走去。到达死门位置后,他从储物袋中取出一把断剑,用力劈在暗红苔藓覆盖的地方。随着一声闷响,地面突然塌陷,三条铁棘藤破土而出。铁棘藤上长满尖锐的倒刺,在暮色中散发着阴森的气息,它们如灵动的蛇一般,迅速朝着李遇缠来。
“错了!”在观星台上正在悠闲喝茶的一个灰袍看着看到这一幕,险些被茶水呛到,他满脸惊讶地说道,“那小子怎么专挑凶门下手?”
一旁水镜前的紫袍老者却眯起眼睛,神色平静地说道:“你看他躲避藤蔓的步法。”
李遇在铁棘藤的疯狂围剿中左躲右闪,显得狼狈不堪。他的衣襟被铁棘藤上的倒刺划出十几道口子,发丝也有些凌乱,但他始终巧妙地朝着阵眼的方向挪动。每当铁棘藤快要触及他的身体时,他总能恰到好处地侧身一闪,或是借助周围的岩石作为掩护。
当后背终于抵住那根冰凉的石笋时,李遇装作力竭后仰,手肘重重地磕在凸起的晶石上。
只听得“咔咔咔”一整刺耳的声音传来。
李遇“惊喜”地跳起来,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兴奋与激动,对着凭空出现的山洞大喊:“原来阵眼在这里!”
然而,当他的目光将洞内的情形完全纳入眼底后,整个人瞬间呆立当场,犹如被施了定身咒一般。
想象中通往外界的出路并未出现,展现在他眼前的并非是光明大道,而是一个略显局促的石室。
石室的正中间摆放着一张古朴的石桌,石桌看上去厚重而敦实,岁月在它的表面留下了斑驳的痕迹。石桌上放置着一件物品,上面覆盖着一块陈旧的布,布的颜色已经泛黄,还带着些许破损的边角,让人难以直接看出下面究竟藏着什么。
李遇心中一动,开启了天眼。天眼之下,一切无所遁形,他仔细查看后,发现这件物品周围并没有设置任何禁制。确认安全之后,他微微松了口气,迈着沉稳的步伐朝着石桌走去。
站在石桌旁,李遇的目光紧紧盯着那件被布包裹着的东西,心中暗自揣测。
“看着这形状,应该是一把剑。”他轻声自语道,声音在寂静的石室中回荡,带着一丝疑惑与好奇。
怀着这份猜测,李遇伸出手,缓缓抓住布下的物体,试图将其拿起来。然而,当他发力的瞬间,却发现这件东西纹丝未动,仿佛生根在了石桌上一般。
“咦?”
李遇不禁发出一声轻呼,脸上露出诧异的神情。他原本以为即便有些重量,以自己的力气也能轻松拿起,可事实却大大出乎他的意料。
不信邪的李遇运转体内灵力,灵力如汹涌的洪流般在经脉中奔腾,汇聚到手臂之上。他咬紧牙关,猛地用力一拽,这一次,伴随着一阵轻微的摩擦声,那件物品终于被他拿了起来。
“好重,至少有五百斤。”
李遇双手稳稳地托着重物,感受着那沉甸甸的重量,心中满是震惊。
李遇慢慢解开缠在上面的破布,一把剑逐渐出现在他的眼前。
然而,看到这把剑的真实模样时,李遇不禁脱口而出:“卧槽,这也太烂了……?”
他着实没有想到,这把剑竟然破败到了如此地步。
剑柄部分还算完好,不知什么材质的剑柄纹理清晰,看得出曾经也是精心制作之物,表面还残留着一些精致的雕刻花纹,但剑身的状况却惨不忍睹。
剑刃上布满了缺口和裂纹,就像是经历了无数次惨烈的战斗,早已千疮百孔。剑身还覆盖着一层厚厚的铁锈,色泽暗沉,毫无光泽可言,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它曾经的辉煌与沧桑。
“这把看似破旧不堪的剑,为何会被放置在这神秘的石室之中?它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过往呢?一连串的疑问涌上他的心头,让他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在破阵的过程中,李遇其实内心极为冷静。他表面上装作慌乱无措,实则每一个动作都暗藏玄机。
那流转的青色阵图虽然复杂,但在天眼的帮助下,他迅速分析出了阵法的核心奥秘。选择走向死门,是为了迷惑监视的长老们,让他们以为自己只是在盲目尝试。而与铁棘藤周旋的过程,更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表演。他巧妙地利用铁棘藤的攻击,顺势朝着阵眼靠近,每一次躲避都精准无比,既不显得过于轻松,又能保证自己不受到实质性的伤害。
至于最后撞击晶石的动作,看似是意外之举,实则是李遇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决定。
“算了,不想了,能放在这里的,肯定不会是凡物,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奖励。”
李遇不再多想,拿着重剑,出了石室。
这时,他忽然发现,不知什么时候,旁边的石壁上已经出现了一个通道。
“这应该就是出口了。”
李遇没有犹豫,径直走进来通道。
很快,眼前豁然开朗,一个宽阔的平台出现在他的视野之中。平台上,一位外门弟子正静静地盘腿坐在那里,身姿挺拔,宛如一座沉稳的山峰。
这位外门弟子身着一袭整洁的服饰,气质不凡。察觉到有人到来,他缓缓睁开双眼,目光如电般射向李遇,眉头不经意间微微一挑,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讶之色。“没想到第一个出来的竟然是你,师弟战力如此强悍,没想到在阵法造诣方面居然也颇有建树呀!”他的声音清朗有力,带着几分赞赏之意。
李遇赶忙谦逊地抱拳行礼,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说道:“哪里哪里,师兄过奖了,不过是运气好,侥幸罢了。”他深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即便自己成功通过了考核,也绝不能骄傲自满。
“行了,你是第一个出来的,先坐在这里等一会儿吧。”那外门弟子摆了摆手,示意李遇不必多礼,也没再多说什么,只是指了指一旁的空位,让李遇在那里休息。
李遇依言走到一旁,轻轻坐下。时间在静谧中一分一秒地悄然流逝,周围安静得只能听到微风拂过的沙沙声。那位白袍外门弟子坐在主位上,眉头却皱得越来越紧,仿佛一座即将喷发的火山,压抑着内心的忧虑。
“这马上时间就到了,不会这次只有李遇一人晋升外门吧?”外门弟子喃喃自语,声音虽不大,但在这寂静的氛围中却格外清晰。李遇听到这话,心中也不禁犯起了嘀咕。他暗自思忖:“这些家伙都这么菜吗?早知道我就在那阵法中多玩一会儿了,也不至于这么早就出来,现在反倒有些尴尬了。”
其实,在青云宗,杂役弟子平日里主要从事各种繁杂的劳动,很少有机会接触到高深的阵法知识。因此,每年的考核中,阵法这一环节往往是最耗费时间的。许多杂役弟子面对复杂的阵法,常常感到无从下手,只能在其中苦苦摸索。
而青云宗的外门长老们自然清楚这一情况。他们之所以设置这样的考核,真正的目的并非单纯考察弟子们对阵法的掌握程度,而是希望通过这一过程,深入考察弟子们的心性。
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是急躁冲动,还是沉着冷静;是自私自利,还是懂得团结协作;是轻易放弃,还是坚持不懈。
这些心性品质,对于一名修仙者来说,远比单纯的技艺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