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失败的阴霾,并没有在杜宇泽的心里停留太久。
他不是一个会被挫败感轻易击倒的人。恰恰相反,敌人展现出的强大技术实力,更加激发了他的斗志。
就像一场棋局,对手走了一步惊世骇俗的妙手,他要做的不是掀桌子,而是想办法走出更精妙的一步,将对方彻底堵死。
回到恢复了供电的工作间,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完成了那个只写了一半的【全频段电磁信号伪装协议】。
他将之前被中断的思路重新接上,手指在键盘上敲击的速度甚至比之前更快。内心的那股劲,全部转化成了代码。
三个小时后。
【任务【构建全频段电磁信号伪装协议】已完成。】
【方案评估:卓越。创造性地引入了混沌模型,使伪装信号具备了高度的不可预测性,远超任务要求。】
【奖励已发放:8000积分。】
【当前积分:1000000】
看着屏幕上那个终于达成的一长串零,杜宇泽长长地呼出了一口气。
一百万。
终于到了。
他几乎是下意识地就要打开兑换列表,去点击那个让他魂牵梦绕的选项。
【解锁可控聚变引擎原理图(100万积分)】
但他的手指,在距离屏幕只有几毫米的地方,停住了。
不,还不是时候。
他在心里对自己说。
可控聚变引擎,是他的底牌,是王炸。但王炸,不能一开始就扔出去。他现在解锁了,也只是拿到一份原理图。要把图纸变成现实,需要的时间、资源和政治支持,都是天文数字。
在“秃鹫”这个幽灵的窥伺下,贸然启动这样一个惊天动地的项目,无异于把自己彻底暴露在聚光灯下,成为活靶子。
他需要一个更合适的时机,也需要一个更强大的平台来承载这张底牌。
这个平台,就是“天剑”。
只有当“天剑”计划顺利完成,获得军方和国家的最高认可,他才能顺理成章地提出下一步的能源升级方案。到那时,他需要的就不是林振华一个人的支持,而是整个国家机器的全力推动。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复仇,尤其需要耐心。
他关闭了任务列表,将目光转向了另一个项目——“天剑”空天战机的三维模型。
经过几个月的准备,和林振华在背后不遗余力的推动,轨道验证飞行器已经成功发射,验证了电磁弹射入轨的可行性。现在,是时候让真正的“天剑”原型机,飞上天空了。
“将军,我申请进行‘天剑’原型机首次大气层内试飞。”在第二天的项目会议上,杜宇泽直接向林振华和一众项目专家提出了请求。
“这么快?”一名负责结构强度的老专家有些担心,“我们才刚刚完成地面全系统的联合调试,很多子系统的稳定性还需要更多时间来验证。”
“是啊,杜工,”飞控系统的负责人也说,“特别是你设计的那个‘脉冲爆震电磁’三合一混合引擎,我们只在模拟环境下运行过,它在高空复杂气流下的表现,还是个未知数。”
杜宇泽看向他们,平静地回答:“所有模拟,都比不上一次真实的飞行。我们需要数据,真实的环境数据。而且,这次试飞,我们不进行高机动动作,只测试基础的起降、加速、巡航性能,以及最重要的,电磁引擎在大气层内的效率。”
林振华看着杜宇泽,他知道,这个年轻人一旦做了决定,就不会轻易改变。而且,他也迫切地想看到这把“天剑”,到底有多锋利。
“我同意。”林振华拍板了,“试飞时间定在三天后。所有部门,全力配合!确保万无一失!”
三天后。
西北,鼎新空军基地。
巨大的机库大门缓缓打开,一架充满了科幻感的战机,被牵引车缓缓拖出。
它的外形和当今世界上的任何一架战斗机都截然不同。机身扁平,呈现出完美的流线型,没有传统的垂直尾翼,取而代之的是两片倾斜的、可以活动的翼尖。机身表面覆盖着一种深灰色的、泛着金属光泽的涂层,仿佛能吸收周围所有的光线。
这就是“天剑”原型机。
基地指挥塔的顶层,杜宇泽、林振华,以及项目组的核心成员,都站在这里。
“飞行员状态怎么样?”林振华问。
“报告将军,‘天剑’一号飞行员李航,生理指标一切正常,随时可以起飞。”负责通讯的军官回答道。
李航,正是之前在赤练峡谷,驾驶战机完成极限挑战的王牌飞行员。由他来首飞“天剑”,是杜宇泽亲自指定的。
“宇泽,有信心吗?”林振华拍了拍杜宇泽的肩膀。
“它会给我们一个惊喜的。”杜宇泽的眼睛,紧紧盯着远处那架蓄势待发的战机。
“‘天剑’一号,请求起飞。”李航的声音从通讯器里传来,沉稳而有力。
“准予起飞!”
指令下达。
“天剑”并没有像传统战机那样,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
只听到一阵低沉的、如同电流涌动的嗡嗡声。机身下方,原本封闭的腹部装甲向两侧滑开,露出了内部蓝色的电磁线圈。
没有尾焰,没有气浪。
战机就在一片诡异的安静中,缓缓地、平稳地,从跑道上垂直升起。
“我的天……”指挥塔里,一名年轻的技术员忍不住发出了惊呼。
所有人都被眼前这一幕镇住了。垂直起降不稀奇,但用电磁引擎实现如此安静、平稳的垂直起降,这完全颠覆了他们的认知。
飞机升到五十米的高度,悬停在空中,稳如磐石。
“李航,切换至巡航模式。”杜宇泽通过加密频道下达指令。
“明白。”
嗡嗡的电流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机尾两个矢量喷口中,爆发出的一阵沉闷的、如同心跳般的爆震声。
脉冲爆震引擎启动。
“天剑”的机头微微下沉,随即像一支离弦的箭,猛地向前射出。
加速度之快,让指挥塔里所有人都感到一阵心悸。
屏幕上,代表速度的数字疯狂飙升。
0.5马赫……1马赫……1.5马赫……
“突破音障!机身结构稳定!各系统正常!”
“进入预定巡航高度,一万五千米!”
李航的报告声接连传来,带着一丝难以压抑的兴奋。
“感觉怎么样?”杜宇泽问。
“太棒了!”李航回答,“杜总师,它……它就像活的一样!我对它的控制,感觉不是在驾驶飞机,而是在控制我自己的身体!”
这是因为“天剑”的飞控系统,深度整合了杜宇泽设计的神经同步技术。
“准备测试电磁引擎。”杜宇泽下达了下一个指令,“高度两万米,关闭脉冲爆震引擎,切换至电磁冲压模式。”
“明白!”
飞机继续爬升,到达了两万米的稀薄大气层。
脉冲爆震的轰鸣声停止了。
机头和机翼前缘的进气道完全闭合,机身周围的空气,在强大的电磁场作用下,被高速电离,形成等离子体,然后被吸入机身内部的电磁管道,加速喷出。
整个过程,悄无声息。
但屏幕上的速度,却再次开始飙升。
2.5马赫……3马赫……4马赫……
“速度5马赫!天哪,我们还在加速!”指挥塔里,有人看着数据,声音都在发抖。
“这就是电磁冲压引擎的威力吗……”林振华喃喃自语,“在大气层内,就能达到5马赫的速度……”
最终,速度稳定在了5.5马赫。
“天剑”像一个幽灵,无声地、高速地划过长空。
“首飞……完美成功!”林振华激动地一拳砸在桌子上。
指挥塔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
杜宇泽也松了一口气。但他没有加入欢呼,他的目光,依然锁定在屏幕上那密密麻麻的数据流上。
就在刚才,“天剑”从脉冲爆震切换到电磁冲压模式,穿越不同大气层时,他注意到,机身结构的一个传感器,传来了一个极其微弱的、异常的谐振频率读数。
这个读数非常短暂,很快就消失了,淹没在海量的数据中,几乎没有人注意到。
但杜宇泽注意到了。
他的眉头,在所有人的欢呼声中,不为人知地,悄悄皱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