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离开了废墟,走向自己的办公室。
夜风吹过空旷的厂区,发出呜呜的声响。墙上那只白色的秃鹫,在远处应急灯的照射下,轮廓分明。那不是涂鸦,是一个标记,一个战书。
一万点积分,一夜清零。
他现在只剩下一千点。
这个数字什么也做不了。无法修复损失,无法弥补过错,甚至无法兑换一套最基础的维修工具。它只是一个象征,象征着他从云端跌落,一无所有。
他推开办公室的门。里面一片漆黑,只有电脑屏幕的微光映出他一个人的轮廓。
他没有开灯,径直走到办公桌前坐下。
【当前剩余积分:1000。】
系统界面在他脑海中展开,那串数字悬浮在视野中央。
WS-15验证机被毁了。就算有积分,重建也需要时间。而敌人,不会给他时间。那只秃鹫,就是证明。他们摧毁了你的成果,还在你的地盘上留下记号,等着看你的反应。
用常规手段追赶,已经没有意义。对方领先了一步,就会领先无数步。
必须换一条赛道。
一条他们无法理解,无法追赶的赛道。
他打开了系统商城。琳琅满目的技术资料在眼前展开,其中百分之九十九都是灰色的。那些曾经触手可及的选项,现在都标着他无法承受的价格。
他的手指在虚拟列表上滑动,跳过那些成千上万积分的完整技术包,直接拉到最底端。
在基础理论区,他找到了一个选项。
【变循环发动机原理图】
【兑换所需积分:1000】
这只是原理,不是成品。没有工艺,没有材料,没有实验数据。它是一座空中楼阁,一个理论上的可能性。但它代表了下一代航空发动机的方向。
一个足以让WS-15都成为过去式的方向。
【警告:此为原理级图纸,不包含任何制造工艺与材料数据,兑换风险极高。】
【是否确认兑换?】
杜宇泽没有犹豫。
“确认。”
【积分-1000。】
【当前剩余积分:0。】
庞大而复杂的信息流瞬间涌入他的大脑。无数的公式,气动布局图,结构示意图,控制逻辑在他脑中自行组合,构成了一台只存在于理论中的完美机器。
他闭上眼,感受着脑海中那台发动机的运转。
就在这时,桌上的内部电话突然响起,尖锐的铃声划破了办公室的寂静。
他接起电话。
“杜总。”是厂长王振国的声音,带着一种压抑的紧迫感,“你现在在办公室?”
“在。”
“待在原地,不要离开。十五分钟后,到一号会议室。”
“出什么事了?”
“上面来人了。”王振国顿了一下,“很多人。”
电话挂断了。
凌晨四点,一号会议室灯火通明。
长条形的会议桌旁,坐满了人。一边是王振国和基地几位核心技术负责人,他们面带倦容,神情紧张。另一边,是七八个头发花白的老者。他们穿着朴素的便服,但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久居高位的沉稳。
这些人,随便一个名字都足以震动整个大国的航空工业界。
杜宇泽推门进来时,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他身上。
为首的老者,正是国家航空发动机专家委员会的首席顾问,钱学敏院士。他取下老花镜,放在桌上。
“杜宇泽同志。”
“钱老。”杜宇泽走到会议桌的主位。
“凌晨两点三十七分,我们收到了总装备部转来的最高优先级技术警报。”钱学敏的语速不快,但每个字都很有分量,“警报源,是你们基地。”
王振国在一旁补充道:“警报内容是一份……发动机的理论设计图。”
钱学敏抬手,示意他不必多说,然后重新看向杜宇泽。
“我们连夜从首都飞过来,就是为了这份图纸。现在,你给我们解释一下,这是什么。”
杜宇泽没有说话。他走到投影仪前,将自己的便携电脑连接上去。
下一秒,一幅极其复杂的发动机结构图出现在幕布上。
“这是变循环发动机的理论模型。”杜宇泽开口,声音不大,但在安静的会议室里异常清晰,“它可以在涡喷、涡扇和冲压三种工作模式之间切换,实现从零到五马赫全空域的高效作战。”
会议室里响起一片倒吸气的声音。
一位戴着黑框眼镜的院士站了起来,快步走到幕布前,指着图纸上一个精巧的结构。
“三涵道自适应结构?这……这怎么可能实现气流的稳定分配?”
“通过可变几何外涵道和核心驱动风扇级(CDFS)的协同工作。”杜宇泽切换了另一张图,上面是密密麻麻的气流分析数据,“在低速时,第三涵道开启,增加流量,降低油耗。高速时,涵道关闭,将全部能量集中于核心机,提供最大推力。”
“你的燃烧室设计呢?”另一位负责材料学的院士问道。
“分级环形燃烧室,配合主动式冷却流道。”杜宇泽再次切换画面。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会议室变成了杜宇泽一个人的技术发布会。他回答了所有问题,展示了所有细节。从进气道到尾喷口,从气动设计到控制逻辑,整个理论框架完整、自洽,没有任何明显的逻辑漏洞。
会议室里的气氛从最初的审视和怀疑,逐渐变成了震惊和狂热。
在座的都是顶尖专家,他们能看懂这份图纸的价值。这不是改进,这是革命。
王振国坐在位置上,看着侃侃而谈的杜宇泽,感觉自己身处梦中。他完全无法理解,就在验证机被烧成废铁的几个小时后,杜宇泽是怎么拿出这份颠覆性的东西的。
终于,所有的提问都结束了。
会议室里陷入了长久的沉默。所有人都看着幕布上的图纸,消化着这庞大的信息量。
“理论上……是可行的。”最先提问的黑框眼镜院士坐回位置,喃喃自语,“设计太巧妙了。”
“何止是巧妙,这是天才的设计。”
“如果我们能把它造出来,什么F22,什么B21,都将成为历史。”
热烈的讨论声再次响起。
只有钱学敏院士,从头到尾没有再说过一句话。他只是静静地看着杜宇泽。
等到讨论声稍稍平息,他才缓缓开口。
“这份图纸,很完美。”
所有人都安静下来,看向他。
“完美到不切实际。”钱学敏站起身,走到幕布前,伸手指着核心机涡轮部分的剖面图。
“我只问一个问题。”
他指着图纸上标注的一个参数。
“涡轮前温度,2000K。换算一下,就是1727摄氏度。”
钱学敏转过身,看着杜宇泽。
“目前,我们最先进的单晶高温合金,工作温度极限是1150摄氏度。西方最顶级的,也超不过1250摄氏度。你用什么材料,来承受1700度以上的高温?”
整个会议室的温度骤降。
刚才还兴奋不已的专家们,脸上的表情都凝固了。
是啊,理论再完美,造不出来,就是废纸。1700度,这个数字足以让现有的一切材料科学化为灰烬。
“要实现这个温度,只有一种可能。”钱学敏一字一句地说道,“耐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也就是CMC材料。而且必须是能承受拉伸、剪切、高频振动和热冲击的结构件,不是现在那些只能做隔热瓦的初级品。”
他停顿了一下,给出了最后的结论。
“我们没有这种材料。全世界都没有。”
所有人都看向杜宇泽,等着他的回答。
杜宇泽沉默着。
他当着所有人的面,在脑海中再次调出了那个灰色的商城界面。
一行清晰的文字悬浮在那里。
【第四代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CMC-SiC)全套制备工艺】
【所需积分:10000】
那串灰色的数字,无声地宣告了他的绝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