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内瓦的硝烟散尽,鼎新基地的庆功宴也落下了帷幕。喧嚣过后,一切重归平静,但一种更深沉、更滚烫的情绪,在每个“燧人氏”项目成员的心中酝酿。
胜利的喜悦并未持续太久。对于这群将毕生奉献给科学的顶尖人才而言,一个目标的达成,仅仅意味着下一个更宏伟目标的开始。
庆功宴结束的第二天,天还没亮透,杜宇泽的办公室灯就亮了。他面前的屏幕上,不再是“轩辕”那庞大而熟悉的结构图,而是一个全新的、充满了颠覆性设计的模型。
林振华推门进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一幕。杜宇泽双眼布满血丝,但精神却异常亢奋,手指在键盘上敲击得噼啪作响,仿佛在谱写一曲新的战歌。
“你这是打算不睡觉了?”林振华把一杯热气腾腾的豆浆放在他手边,语气里带着几分无奈和关心。
“睡不着,将军。”杜宇泽头也不抬,目光死死盯着屏幕,“脑子里的东西太多,不倒出来我怕它炸了。”
林振华凑过去,看着屏幕上那个全新的三维模型。它同样是一个环形装置,但体积看起来只有“轩辕”的十分之一左右。整体结构异常紧凑,各种复杂的线圈和模块层层叠叠,像一件精密的艺术品。
“这是……”林振华的呼吸一滞。
“‘轩辕-II’,或者说,‘火种’计划的第一个概念原型。”杜宇泽终于停下了手,他转过身,看着林振华,眼神亮得惊人,“‘轩辕’的成功,只是证明了我们能生火。但我们不能永远守着一个巨大的火堆取暖。我们必须把火种带出去,装到我们的战舰上,装到我们的潜艇里,甚至……装到天上去。”
林振华的心脏猛地一跳。他听懂了杜宇泽的野心。
这不是简单的技术迭代,这是一场从“存在”到“应用”的革命性跨越。
“小型化……这能做到吗?”林振华的声音有些干涩,“‘轩辕’已经是个奇迹了,把它缩小十倍,这难度……”
“难度很大,但并非不可能。”杜宇泽站起身,在白板上飞快地写下几个关键词。
“核心难题有两个。第一,超导材料。”他画了一个圈,“‘轩辕’用的是低温超导线圈,必须在零下269摄氏度的液氦环境中工作。光是维持这个超低温的制冷系统,就占了整个装置三分之一的体积和功耗。这是个巨大的累赘。”
“我们需要的,是一种能在液氮温区,也就是零下196摄氏度稳定工作的高温超导体。只要解决了这个问题,制冷系统的体积和成本,至少能降低百分之九十。”
“第二,磁场构型。”他又画了一个更复杂的圈,“体积缩小,意味着等离子体要被约束在更小的空间里。这要求磁场强度更高,形态更复杂,约束效率也必须成倍提升。这需要全新的线圈设计和控制算法。”
林振华听得入了神。他虽然不是技术专家,但杜宇泽的讲解清晰明了,让他瞬间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有思路吗?”林振华问道,他知道杜宇泽从不做没有把握的事。
“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杜宇泽用上了他惯用的说辞,“我需要召集所有核心成员,开一次技术研讨会。把这两个难题,作为我们‘燧人氏’项目第二阶段的主攻方向。”
“好!”林振华当机立断,“我马上去安排!你需要什么资源,人、钱、设备,一句话的事!只要能把这东西造出来,就算把整个基地翻过来都行!”
当天下午,基地的最高级别会议室里,气氛庄重而热烈。
所有从日内瓦归来的核心成员,脸上还带着胜利的余晖,但当杜宇泽将“轩辕-II”的设计构想投射到大屏幕上时,所有人的表情都变了。
震惊、兴奋,以及随之而来的巨大压力。
“将聚变反应堆小型化,装上移动平台……天哪,我以前想都不敢想!”
“液氮温区的高温超导体?这可是世界级的难题!目前实验室里最好的材料,也得在零下230度以下才能实现零电阻。”
“还有这个磁场构型,太复杂了!这对线圈的加工精度和安装精度要求,简直是变态级别的!”
会议室里议论纷纷。负责材料学的陈博士站了起来,他扶了扶眼镜,表情严肃:“宇泽,你的构想非常伟大,但高温超导材料这个坎,实在太高了。这不是一年两年能攻克的。国内外的顶尖实验室,研究了几十年,进展一直很缓慢。我们……”
他的话里,透着一股深深的无力感。这不是他悲观,而是科学研究的现实。
杜宇泽平静地看着他,点了点头:“陈博士,我明白你的顾虑。正因为难,我们才要做。如果这是条好走的路,那早就轮不到我们了。”
他的声音不大,却让整个会议室都安静了下来。
“我这里,有一份关于‘铜氧化物’和‘铁基超导体’的理论资料。”杜宇泽将一个U盘交给陈博士,“是我最近整理的一些想法,或许能提供一些新的研究方向。从今天起,材料实验室的任务,就是不惜一切代价,给我造出能在液氮里稳定工作的超导线材!”
“我不管你们要烧掉多少钱,失败多少次。我只要结果。”
杜宇泽的语气不容置疑。
陈博士接过那个小小的U盘,感觉手心沉甸甸的。他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那股不畏艰难、势在必得的气势,深深地感染了他。
“好!”陈博士重重地点了点头,“我保证,我们材料组就是不吃不睡,也要把这块硬骨头啃下来!”
会议开了一整天,将“轩辕-II”项目分解成了十几个子系统,每一个都成立了专门的攻关小组。整个“燧人氏”团队,像一架被重新上紧了发条的战争机器,再次全速运转起来。
夜深人静,杜宇泽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将意识沉入系统。
“系统,兑换【高温超导材料合成指南】。”
【确认兑换【高温超导材料合成指南】(初级)?该指南包含多种钇钡铜氧系及铁基超导材料的理论模型、合成路径与工艺参数。兑换所需积分:40000。】
四万积分,不便宜。但这是通往小型化的第一把钥匙,必须拿到手。
“确认兑换。”
【积分已消耗,当前余额:170000。技术资料已解锁。】
一股庞大的数据流涌入脑海。杜宇泽闭上眼睛,静静地消化着这些超越时代的技术知识。他交给陈博士的,只是这份指南里最基础、最容易理解的一部分理论。
他不能直接给出答案,那会引起怀疑。他要做的,是像一个高明的棋手,一步步引导着团队,走向他早已知道的那个终点。
“燧人氏-II”预研项目,在这一天,正式启动。没有人知道,他们即将挑战的,是一个在杜宇泽脑中早已有了答案的难题。而这场挑战的背后,是国家意志的坚定支持,和一个年轻人用未来的科技点亮的通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