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上帝给你关上了一扇门,就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马均虽然因为口吃而不善言辞,但却有着令人羡慕的精巧思维以及极强的动手能力。
经过马均改进的织绫机,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织机,不仅更精致,更简单适用,而且生产效率也比原来的提高了四、五倍,织出的提花绫锦,花纹图案奇特,花型变化多端,受到了广大丝织工人的欢迎。
另外,马均顶着散骑常侍高堂隆和骁骑将军秦朗的嘲讽,还原了传说中黄帝大战蚩尤时所使用的指南车,在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不管战车如何的翻动,车上木人的手指始终指南,引起了满朝大臣的敬佩。
马均还在前人的基础上改进了龙骨水车用于灌溉高处的田地,在军事上改进了诸葛连弩,使其威力提升了五倍之多。
这都是面前这个少年将来的成就,叶凡抑制住内心的兴奋,强忍着不让自己笑出声来,将要伸出去握手的胳膊收了回来,恭敬地躬身拱手,然后笑着对马均说道:“德衡,恭喜你,你可以免费来国子学进修。”
谁成想马均却不领情,反而垂头丧气的说道:“我没有答对全部的十道题,没有获得食宿全包的资格,因此我不能去国子学修习了。”
说着,马均又从怀中掏出那个小册子,翻开来对叶凡说道:“我今天并不是来入学的,而是想向你请教一下,这道题究竟该如何解答?”
叶凡看着小册子上那些完美的解题过程,以及一些辅助线,几何图,再加上刚才马均的这一番话,心中的爱才之心更重,当即就要告诉马均可以包吃包住。
但一抬头,迎上的却是马均那双透着对知识的渴望的眼神,叶凡立刻就明白了,这种人必须给他足够的尊严。
于是,在帮助马均解答了那道圆锥曲线题之后,叶凡开口问道:“德衡,你是我见过的最优秀的求学者,难道你就真的要放弃这来之不易的入学资格吗?”
马均咽了下口水,消痩的脖颈上能看见喉结上下翻动,良久,他才缓缓点头,然后就要转身离去。
“等一下!”叶凡叫住了马均,“如果你愿意留下来,我可以让你勤工俭学,在学院里挣钱养活自己,怎么样?”
“勤工俭学?”马均闻言回身问道:“是什么意思?”
叶凡心说有门,赶忙解释道:“勤工俭学,顾名思义,就是一边学习,一边打工挣钱养活自己的一种方式。譬如说,你自知不能承担国子学的食宿费,那就可以申请在学院中做一些工作,比如帮忙洒扫庭院,给后厨挑水,或是帮厨,学院会根据工作的不同付给工钱,以助你完成学业。”
叶凡为了不让马均产生自卑的心理,故意把话说得很体面,但叶凡还是担心马均会迟疑,于是接着说道:“另外,学院里还会设置奖学金,授予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或者是对学院有突出贡献的人。”
也许马均是个很有自信的人,听到叶凡说道奖学金的事,两只本就闪着光的眼睛突然一亮,似乎找到了说服自己留下来的理由,也可能是找到了那条通往光明未来的康庄大道。
但无论马均此时此刻心里作何感想,站在对面的叶凡都坚定的认为,这个优秀的学生,已经注定要成为自己的学生之一了。
除了马均这样的橙卡之外,还有两张解出五道题,获得学费减半优惠的紫卡。
然而,当叶凡看到排在前面那个人的姓名时,不禁一阵恶寒,此人正是司马懿的大儿子,现年十四岁的司马师。
此时,叶凡和司马家并未起什么冲突,直至后来叶凡与司马懿共同辅政的前十年,叶凡也没有主动对司马懿起过什么心思,不过从后来的历史可以判断,也许是叶凡这个人太过于自信以至于自负了,他根本没有料想到司马懿会突然发动政变,从而导致了最终的失败。
眼下司马师前来国子学参与入学考试,其动机不得不让叶凡怀疑。
首先,司马懿的家族势力不容小觑,其父司马防曾任京兆尹,相当于首都的市长,司马懿这一辈的八个兄弟,人称“司马八达”的才俊们,也都是人才济济。
更何况,司马懿和提出九品官人法的陈群是密友,怎么可能会突然转变阵营,让长子来自己这刚刚起步的国子学呢?
正当叶凡疑惑的时候,司马师先开口说话了,“昭伯兄,在下并非是来进学的,只是觉得昭伯兄发下来的这本小册子很有意思,便尝试着解答一下,结果却不尽人意,今日特来请教昭伯兄。”
司马师这么一说,叶凡就明白了,说什么对小册子感兴趣,分明就是司马懿派来试探的,于是叶凡便笑着说道:“子元贤弟,这册子上的题目,均是我国子学秘技,向来不外传,如果贤弟真的想知道,下半年国子学开班,以贤弟的成绩,只需要半价就可以进入国子学了。到时候,与众多风流少年一起钻研学问,岂不是一大乐事?”
司马师闻言一愣,但很快便拱手说道:“昭伯兄此言甚是,只不过拜师进学乃是人生大事,在下还得回去请示一下家父。”
“那好,我就在此静候子元贤弟佳音。”叶凡朝着司马师微微一笑,便将目光转移到了下一张紫卡上。
司马师也不好再多待,略一拱手,便转身离开了。
另一张紫卡,则是一个比司马师还小年纪小的孩童,经过询问,得知此人竟然才十二岁,这让叶凡不由得大惊失色。
十二岁就能解出这种程度的数学题,在这个时代都可以被称之为天才了,据叶凡的了解,三国时期的数学家是有,而且大名鼎鼎,只不过那个叫刘徽的大家,得四年后才会出生,所以眼前这个人绝对不是《海岛算经》的作者。
然而,当叶凡得知此人姓名的一瞬间,立刻就全明白了。
管辂,字公明,平原郡平原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术士,被称为古代卜卦观相行业祖师,八九岁的时候,就喜欢仰观星辰。成年之后,精通《周易》,善于卜筮、相术、算学,并学习鸟语。相传每次只要出言算命,就一定会说中,占卜之技艺出神入化。另外,管辂为人体性宽大,常常以德报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