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天时、地利、人和?
楚山孤2025-07-30 10:293,185

  “制台,牛总镇和卢协镇率前锋骑兵在阌乡与流寇前锋遭遇,双方激战半日互有伤亡,现流寇前锋主力已往灵宝方向退却,我军前锋已进驻阌乡。”

  一个背上插着令旗的探马此时正跪在孙传庭的禀报着从前方传来的消息。

  自五日前朝廷大军兵出潼关进入河南境内以来可谓是畅通无阻,自潼关到阌乡之间更是没有遇见一个流寇。

  现在阌乡的流寇前锋与朝廷大军稍稍一接触便后撤一点都不像流寇往日的作战风格,不得不让孙传庭这个沙场老帅心生疑虑。

  “东翁,我军出关第一战即获小胜,实在是一个好兆头啊!”

  一个须发灰白的五旬老者此时踱到孙传庭身边轻抚着颌下的胡须笑吟吟的说道。

  这个白须老者乃是孙传庭的幕僚赵延胥,陕西名士。两年前孙传庭经略陕西,赵延胥特来总督衙门自荐赞画左右,孙传庭对其稍微考较一番感觉这赵延胥腹中倒还有些东西,便将他留在了身边。

  “流寇此次进犯河南湖广颇有席卷天下的迹象,前次在郏县与李自成对阵本督颇感吃力以致最后兵败,阌乡的流寇虽是前锋,但也有万余人马,断然不至于如此轻易撤退的道理。”

  “东翁担心流寇设伏引我大军深入?”

  孙传庭没有回答赵延胥的话,但其紧锁的眉头却无不透出出他心中的疑虑。李自成此贼用兵之狡诈他是见识过的,如此有反常态的情况他必须谨慎。

  一辆辆的偏厢车和载着火炮的马车一辆接一辆的从孙传庭等人身边经过,轰隆隆的声响轧在通往前线的官道上也同时轧在孙传庭的心上。

  正在孙传庭想要跨上战马的时候,一阵急促纷乱的马蹄声自前方响起。

  孙传庭转头看去,却是前锋副总兵卢光祖带着十几个亲兵冲着自己的中军而来,远远的便能看见他脸上挂着的兴奋和眉飞色舞。

  “制台,陈总镇派人传来消息,洛阳被我们攻下了!”

  “当真?”

  这个消息无疑是给孙传庭充满阴霾的内心射进了一股阳光,洛阳是河南府治所在,攻下了洛阳就是在流寇的防线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朝廷大军便可汇合在一处集中力量对付李自成。

  “确切无疑,陈总镇率河南官军血战八日,于昨日攻破洛阳,贼将刘体纯率残兵退往襄城,截止到此时河南官军已是接连收复新安、渑池等州县。”

  听到这个消息孙传庭不禁仰头大笑,心中的疑虑顿时驱散了个一干二净。

  难怪阌乡的流寇前锋与牛成虎稍一接触便撤走,必是因为他们也得到了洛阳失守的消息,所以才慌忙撤走。

  “东翁,河南重镇重归大明治下当是东翁的一件大功啊!”

  “陈永福这次的表现可圈可点,较之前次可是大有长进,本督必上表陛下为其请功!”

  “制台,另外有消息传来,闯逆已率二十余万大军自湖广赶至襄城,并在襄城周围挖掘壕沟筑造土城作出防御姿态。”

  孙传庭闻言陷入沉思,闯贼号称大军六十万,除去防守湖广等地的人马这二十几万人马应当是闯贼能够调动的全部人马了。

  他们驻屯在襄城的原因应该就是得到了洛阳失守的消息,所以才不敢妄动。

  官军打通洛阳后各部大军便可连成一片,届时朝廷在河南的兵力便与流寇不相上下,若能将流寇主力全歼或击溃,朝廷将在这场战争中再次将主动权夺回来。

  “传令各军,加快行军速度,另传令给王定官抚民秦翼明几位总兵,各部务必于八月初八前与本督会师洛阳,集中力量先把汝州打下来!违者军法从事!”

  洛阳汝州襄城三城大致处于一条线上,三者各相距不足百里,汝州现也在李自成军的控制之下。

  孙传庭若想在襄城与李自成决战,必得先打下汝州才行。

  “东翁,闯贼虽然丢了洛阳,但只是稍稍受挫,对于他们在河南的实力并未有多少损失,况且他从湖广还带来二十几万大军,不比咱们人少,为何闯贼却要退守襄城摆出一副固守的姿态?

  “目前情况不明,学生觉得我军不可急于冒进,应当采取稳扎稳打的办法,以洛阳为根基,修复城堞,招徕流民,开屯田,储粮草,这样进可以战,退可以守,待时机成熟时再进取中原。”

  听着赵延胥的话,孙传庭不禁一阵苦笑。

  “赵先生,你说的很有道理,可是本督没有时间了啊。”

  孙传庭心里很明白,他在潼关时皇上便是不停地催他出关,可见皇上是非常迫切的解决河南湖广的流寇治乱的。

  朝中诸臣未必不知道流寇之祸病入骨髓非是短时间之内就能解决的。

  可是自己在陕西实施的一系列养民强兵之策无不在是砸别人的饭碗,所以他们再要一再附和皇上强逼着自己出战流寇。

  陕西的豪绅容不得自己,河南的豪绅会容忍自己长期逗留洛阳吗?速战绝非上策,却是目前唯一的一策.....

  京城,通向紫禁城长长的街道上,朱慈烺着马慢悠悠的前行,街道两侧摆摊的商贩和临街的商铺酒肆依旧热闹,商人们卖力的吆喝着,一副天下太平的祥和景象。

  或许只有朱慈烺自己知道,眼前的祥和与繁荣只不过是这个帝国最后的回光返照。

  过不了多长时间,这座世界上最繁华的帝国都城将会接连陷入两次浩劫。

  而作为大明帝国未来的接班人,当朝太子朱慈烺,他现在却没有任何办法替大明躲过这个浩劫。

  虽然他来自未来,却没有强大到可以任意改变历史的地步,他只能有意识的利用自己这个太子的身份去做一些事情,尽力的改变大明前进的轨迹,尽力的去保护一些人。

  经过上次和李邦华与孟兆祥在太子府中商议之后,他们两个便分头去促成了两件事情。

  申请将虎贲军都督刘肇基调任南京组建虎威军,调襄阳兵备道梁以樟任监军使。

  将虎贲军军器局整体搬迁南京,并将一众技术人员和库存的火器及原料一并带往南京。

  朝臣对此两件事颇有些微词,但是这两件事都和太子有关,朝臣倒也不敢过于放肆。

  促成了这两件事,朱慈烺的心里才稍稍有了些底,虎贲军现在有精兵五万,若说能够全歼李自成那是扯淡,但是护着京城的皇族和重臣撤往南京应该不是难事。

  左懋第也已经启程去了福建开始就近督促五口通商的事宜,临行之前朱慈烺还特意向崇祯给他请了便宜行事之权,加强左懋第这个海关总督的职权。

  五口将来肯定会成为朝廷不可或缺的钱袋子,大明将来能不能中兴,五口的财税将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所以朱慈烺十分的看重这一切。

  不过这一切在付诸实施之前需要得到一个人的同意才可能实现,否则这一切只能成为朱慈烺自己的一厢情愿而已。

  心事重重中朱慈烺来到了皇宫门口,将马交给了周嗣昭看管,自己便孤身走进了紫禁城。

  此时的崇祯正在乾清宫的西暖阁内批阅奏章,王承恩蹑手蹑脚的将一杯参茶端到了崇祯面前。

  “陛下,昨夜您又到了丑时才安歇,为了大明皇上千万保重龙体啊!”

  崇祯瞥了一眼桌案上的参茶并未饮用,而是轻轻的叹了一口气,国势衰微至此他有怎么能够安然入睡呢?

  “太子到了吗?”

  “刚才宫门来人通禀殿下已经进了紫禁城想必就快到了。”

  王承恩话音刚落便听见殿外的小黄门高唱太子觐见,随后朱慈烺便施施然的走进殿中。

  “儿臣参见父皇。”

  崇祯并未答话,而是随手一指示意朱慈烺坐到一旁的椅子上。

  “儿臣观父皇面容似是有些憔悴,父皇是不是在担忧河南战事?”

  听见朱慈烺话崇祯微微的一顿,随即便将手中的奏折放到了一边。

  “孙传庭是个干将,朕相信他必能将一举荡平流寇!”

  不知道是说给朱慈烺听还是给自己心理暗示,崇祯的这句话说的分外用力,竟是有些神经质的感觉。

  “父皇,恕儿臣直言,孙传庭此战恐怕不会那么顺利。”

  “什么意思?”

  崇祯的眼中突然射出了一道危险的光芒,此时大战在即即使是自己的儿子他也不允许质疑自己的决策。

  朱慈烺却没有退缩,而是迎着崇祯的目光看了回去。

  “父皇,从古至今打胜仗必要占到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

  “如今河南陕西连年大旱,百姓颗粒无收饿殍遍野,朝廷此时与流寇决战难以在本地征调粮饷,仅靠朝廷输运损耗太大且万一被流寇切断粮道则万事休矣,此不占天和。”

  “孙传庭本占据潼关天险,背靠陕西雄视湖广,进可攻湖广襄阳,退可保陕西,可如今朝廷强逼他出关与流寇决战正是放弃自己的优势与贼拼命,此便失了地利。”

  朱慈烺一字一句便有钉子般扎进崇祯的心里,崇祯的脸色越发的难看可他却恍若不知。

  “孙传庭虽名为七省总督,兵多将广可麾下大军来自各省,虽然名义上统一归他指挥,但各部官军之间难免有些龌龊,不说别的,一个左良玉就够他头疼的,此人和便也失了....”

  “天时地利人和三点一点都不占,孙传庭又如何打的赢呢?”

  “咔嚓”一声巨响。

  崇祯此时已是将那盛着参茶的茶盏摔得粉碎.....

继续阅读:第七十一章 这是朕的宿命!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南归日月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