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后,颜如玉将脸换成了斜眼男子,翻身上马,朝着襄州的方向赶去。
而御天等人则是扛着从斜眼男子和身上扒拉下来的信函朝着日月阁赶去。
有了此人和这封信函。
齐楠手中就多了一张底牌。
……
次日一早。
金銮殿内。
“如今大燕的局势你们也看到了,扩建马场,盐路阻断,正是需要钱的时候,朕今日上早朝,只为了一件事!募捐!”
“国家有难,你们身为国之重臣,应该毫不吝啬地募捐一些白银,为百姓做个榜样!”
“诸位爱卿,意下如何啊?”
燕皇徘徊在大殿之中,双手负后,一双深邃的眼眸扫视着大殿。
可大殿却没有一人发言,都默默低下了头。
谁也不愿意当这个出头鸟。
沉默片刻,燕皇脸色有些不悦,他没想到这些平日里贪污受贿的蛀虫到了这个时候还不掏出一颗碎银。
要是大燕的臣子都是如此,那大燕注定是不会长久的。
“平日里不是话多的很吗?一到这个关键时候,怎么全都哑巴了?!”
朝堂之中的文武百官皆低下头,一言不发。
“据朕所知,你们有不少人家里都搞着小商会吧?利用着朝堂的资源,去干一些不该干的勾当,朕就不信你们家中没有一个子儿,若是再没人说话,朕就派人去你们府中搜,搜出来的钱,全部上交国库,充当军饷!”
此话落地,戳中了不少人的心思。
连忙就有大臣站了出来,为自己辩解道:“陛下,买盐的钱和扩建马场的钱,臣根本就负担不起啊,陛下这不是……强人所难,臣每月的俸禄才二十两,还全部养家糊口,哪里来得银子募捐这么一大笔钱……”
“是啊陛下,臣自幼家中十分清贫,家母教育臣,万万不可贪污一点,臣只拿着每月的俸禄才能够勉强糊口,多了的钱,臣实在拿不出手啊。”
“臣附议,陛下……您分明是在为难我们。”
“现如今,除了让百姓赋税之外,根本就别无他法,凭着我们这点杯水车薪,根本就不够啊陛下!”
“这盐价近来涨的十分厉害,一斤粗盐就要四百文钱,这钱,臣是实在拿不出……”
众人纷纷请命说道。
这一番说辞,使燕皇气得胸口疼。
没想到他竟然养了一帮子千年老狐狸,竟然扣不出来一点钱!
就在众人议论之时,大殿的门被轰然推开。
齐楠和杨昆大步走了进来。
“陛下,他们不出,我来出!”
“我也是!”
众人听到此话纷纷扭头向后看过去,一看到齐楠这小子,众人不知道为何心中都有些慌乱。
毕竟他一出现就代表着没啥好事发生。
而站在众人中间的燕皇看似表面十分平静,心中却是狂喜,这可不能让他人看出来端倪。
演戏嘛就要演像一点!
“陛下,我身为大燕驸马,宰相之子,国家栋梁,朝中重臣,自然是有义务来捐这笔钱的!”
齐楠一脸风轻云淡的说道。
反正又不是自己钱,装逼谁不会?
众人看着齐楠这副模样,心中愕然。
燕皇克制着内心的冲动,脸色平静的看向齐楠。
“你知道朕需要多少钱吗?”
“朝廷所需要的银两,可不是你那点小钱就能够补齐的。”
齐楠淡淡说道:“陛下,臣自然知道这不是胡闹,为了拯救大燕,臣甚至可以为其奉献终身!”
“为了表达臣对大燕的忠良,臣打算将家中的产业变卖一部分,将臣的私房钱和嫁妆钱一同为国捐献出去!”
“一共二十万两白银,还请陛下查阅!”
“父皇,儿臣作为太子,自然也有这个义务为国奉献,儿臣决定将府中的三十匹良驹以及五万两白银一同捐献出去,以做表率!”
话音落下,大殿外便走进来四名抬着箱子的下人。
看着满箱子的金银财宝和白花花的银两,众人都不由望呆了眼。
好家伙这来真的?!
燕皇立刻脸上堆起了笑容,爽朗笑道:“不愧是朕的驸马,不愧是朕的好大儿,你们的心意朕领了!”
“你们看看人家的觉悟!国家有难,正是你们表现的时候,你们却一个个的在这里当起了缩头乌龟!”
下一刻,齐竹从人群之中站了出来,赤声说道:“陛下,臣代表齐府上下,为国募捐十万两白银!”
张国公见齐竹主动站了出去,自己也不甘示弱,便接着从人群中走出来。
“陛下,臣为国捐献二十万两白银!十匹好马!”
……
这一番操作下来,众人不由傻了眼。
还有这样玩儿的?!
这特么是商量好的吧!
燕皇趁着这个尴尬的氛围,扫视了一眼众人怒气冲冲地说道:“你们看看齐竹,张夏游,他们平时也就领着那么点俸禄,你们和人家比差哪了?人家怎么就能从口袋里掏出钱,你们就不能呢?还是说你们根本就不想为国着想,而为自己在考虑?!”
“朕平日里哪一点薄待你们了?建国之初,你们私底下背着朕干了多少勾当,挣了多少黑心钱,当初你们跟随朕一起讨伐前朝,也就既往不咎了,朕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正因为这样,你们才越来越骄纵,越来越自私自利,朕在军营里教给你们的规矩都忘了吗?!啊?”
“朕告诉你们,你们私底下谁家有马场,谁府中有钱,朕都一清二楚,平日里朕不管,若是到了这个时候你们还如此自私,朕就算灭国之前也要诛了你的九族!”
此话一出,朝堂上一片寂静。
看着燕皇如此大怒,文武百官也都知道掉坑里了,这钱不往出捐是绝对不行了。
便也纷纷松了口。
“陛下,臣想起来家中还有点剩余的银两,一并打算捐了!”
“臣家中本就清贫,从不贪百姓的一分一两,愿捐三百两白银!”
“臣也捐一百两!”
……
家中有钱和家中清贫的大臣基本上都多少捐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