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想着,就在此时,一名兵士匆匆走了进来。
跪在谢昌面前,拱手说道:“谢大人,太子和齐公子来了!”
谢昌一听,内心激动得不行,连忙起身走出白帐外。
“你们可算是来了!”
谢昌满脸堆着笑容道。
“一路舟车劳顿,真是辛苦了,来,喝点茶!”
谢昌亲自给三人倒了一杯热茶。
“齐楠,殿下,薛姑娘,快快请坐!”
谢昌热情地招呼着三人。
齐楠恭敬地笑着点头,便坐在了谢昌对面。
“谢大人,这战况如何?”
谢昌一手揣摩着下巴说道:“战况不好说啊,我自从来了此处,夷人的兵力就以极快的速度削减,只剩下了一些残兵在四处游荡。”
“但凭借着我猜测,事情绝不会有这么简单,夷人向来善于打迂回战,奸诈无比,很难预判出来他们的位置。”
随后,他又看向齐楠说道:“对了,兵器……”
齐楠猛然醒悟,连忙点头道:“都已经准备好了,还请谢大人帮我调出三十名精锐,我
给你展示一番。”
“好,这个给你。”
齐楠从怀中掏出一卷羊皮纸,上面画着砍马阵图。
谢昌仔细看了一眼,如获至宝。
“这……齐楠,大恩不言谢,日后有事,我谢昌第一个站出来帮你!”
谢昌重重地感激道。
从未上过战场的人,就不可能知道夷人重骑的恐怖之处。
有了砍马阵图,三十人就可抵挡住重骑的冲击。
两人谈笑之间,就有三十名魁梧健壮的汉子走了进来。
“见过齐公子!”
齐公子轻点了一下头,心中暗想:不愧是狼军,这体格不知道甩京城的官兵多少条街了。
……
军武台上。
站着三十名狼军精锐,他们相互对视一眼,随即看着不远处的齐楠。
眼神中满是尊敬。
齐楠一招破冯虎的事情,早就在军中传了开来,不少人都对齐楠极为恭敬。
像如此文韬武略的才子已经少之又少了。
更何况,齐楠体桖百姓,大燕狼军上面,也是极为会言。
在品德上,口碑也是不错!
令人很是信服。
“今日我要教你们一种阵法,砍马阵!这阵法是专门用来对付夷人,你们都是战场上的精锐,夷人会用重骑,你们再熟悉不过,而我打造出来的这把苗刀和重骑就能抗横!”
齐楠此言落下。
那三十名精锐眼中有些质疑,纷纷对视了一眼,也不再说话。
“我知道你们可能不太信!先听我讲完。”
“你们三十人其中要有一名作为头领,头领掌控全局,以及三名弓弩手,六名盾手,十五名苗刀手,五名长枪手。”
“要以退为进,以攻为守!相互转换,方可制胜!”
齐楠双手背后,走在众人面前说道。
“我再给你们说一下如何应对,首先头领在内,次及弓弩手,再苗刀手,再长枪手,最外层用来盾手。”
“若是有重骑袭来,头领需要根据重骑所移动的动力而转变策略,弓弩手放箭,将战马的双目尽量刺穿,再由长枪手在盾后进行推刺,最后再让苗刀手砍断马蹄。”
齐楠将兵刃分下去,给众人很快讲解了起来。
而齐楠以身作则,担任起小队的头领。
开始进行一番演习。
众人由梯形队伍往外扩散,最里面的是齐楠,往外就依次类推。
一开始,众人还有些生疏。
过了一个下午,众人的默契度已经极高。
就连坐在台边上的薛如玉和杨昆都极为震惊。
军武台的其他狼军也都投来目光,不由面露惊叹。
薛如玉没想到,齐楠还能发明出如此巧妙的阵法。
“姐夫还真是有两下子啊!”
杨昆不禁说道。
“薛姑娘,你看姐夫有军事天赋没?”
“他?他倒是有贫嘴的天赋。”
杨昆:“……”
……
闹了这么大的动静,就连谢昌也从军营中赶了过来。
夕阳余晖之下,齐楠等人穿着铁甲如同裹了一层金般刺眼。
谢昌不由被齐楠折服了下来。
“这……谢大人,这齐公子简直就是咱们的大救星啊!老天爷派下来的天兵!”
“齐公子可真是个军事天才!那种巧妙的阵法是如何用脑子构思出来的?”
“真乃神人也啊……”
众人纷纷低头七嘴八舌起来。
……
他们和夷人打了数十年仗,这个阵法有没有用,他们一眼就能看出来。
“要是当初再傲慢一点,我狼军就与千古阵法失之交臂了……”
“佛祖保佑!”
谢昌暗暗说道。
…………
整整五日。
齐楠每日清晨就带着这三十人,一直练到下午夕阳落下。
丝毫没有停歇。
他们也有了突飞猛进的长进!
这三十人已经对砍马阵了如指掌,熟于内心了。
他们心中不由期待着,在战场上痛杀夷人。
谢昌等人也在期待着,这砍马阵究竟能爆发出来多大的威力。
……
又过了一日。
天色一亮就有号角声响起。
原来,一些残余的夷人重骑又过来侵扰边塞了。
平时谢昌懒得去管他们,一旦狼军追了上去,那些狡猾的夷人就会立刻返回,耗费狼军的体力之后,再上去补刀。
这次正好给了齐楠试水的机会。
谢昌为了给齐楠助阵,也亲自出兵,同齐楠一起到边塞的上宋镇之地。
一千五百名云滇狼军,整装待发。
宛如一条长龙般在荒漠中游荡,谢昌和齐楠摇摇晃晃地骑在前方。
就在此时,一名狼军从不远处骑马奔驰过来。
“报!上宋镇发现了一千名左右的夷人!”
“这帮狗东西,知道老子来还故意待在这儿,给我杀!”
谢昌双目一红,举着刀喊道。
随着一声令下,一千多人纷纷跟着谢昌一同朝着上宋镇奔去。
如此浩浩荡荡的局面,不由让齐楠热血沸腾。
片刻后,众人就冲到了上宋镇城口。
只见眼前一片狼藉,到处都是火烧过的痕迹。
上宋镇本就是边塞,镇子的人并不多。
只有五百户人口,而他们来之前,谢昌就吩咐过将这些人转移到了其他地方。
此时的上宋是一座空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