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岭南在院中站了许久,见屋内没有任何动静,才慢慢的收回目光。
梅苏放假半天,苏岭南是知道的,他下午在学堂里踌躇半天,想来找梅苏,看看他。
可又想起大哥苏以沫警告他的话,别和梅苏走的太近,苏家和梅家永远是对立的,没有人可以化解开两家的矛盾。
此时,屋内一片昏暗,苏岭南想梅苏一定是累坏了,在房间里休息。
他只想静静的在屋外看看,那颗不安的心也会瞬间安静下来。
苏岭南细致打量院中的黑影处,见四下安全,没有什么危险,苏岭南这才默默的转身离开。
梅苏站在窗前,观察了许久。
苏岭南就这样一直望着他的房间不说话。
脸色深沉如墨色一般隐在银色的月光中,静谧幽深而高深莫测。
后来,他却又默默的离开了。
奇怪!
梅苏想不明白!
翌日,跑完步,养足精神的梅苏穿戴整齐,拿着书本向学堂走去。
路旁的小草顶着晶莹的路珠,似一双双眼睛注视着梅苏。
“梅苏”鲁肖然迎面走了过来。
原来浑圆的身形已削瘦了许多,身体变得结实有力,脸色也晒成了枣红色。
“我已经瘦了,你看!”说着,鲁肖然转了几圈,让梅苏看看他锻炼的结果。
“不错,胖精灵被你打败了,肖然,你果真做到了!”梅苏眼中露出亮晶晶的光亮,嘴唇微翘,微笑的说道。
“那我的奖赏,是不是也可以给我啦!”鲁肖然嘿嘿的笑着,一身阳光正气,完全没有了之前娇养的懒气。
“奖赏自不会少你的,凭你的这些天的努力,你已经掌握了其中最主要的学习方法。”梅苏淡笑道。
“什么,我还学会了方法,我怎么不知道?”鲁肖然摸了摸脑壳,茫然的问道。
“自然是你稳下心来,坚持做一件事,每天保持同样的练习时间,事情就会轻松改变,激发了你体内的自信效能。”梅苏笑着说道。
鲁肖然低头沉思,这些天他一直朝着瘦下去的目标前行,没有过多的思考其它的问题,一心只为此事努力,现在回头看来,守心、守恒的专注一件事,真的能成功,自己也深刻的感受到开心和快乐。
“梅苏,你说的有道理,你轻松一点拨,便让我学会了减重之外的重要方法,你真是一个神人。”鲁肖然从心底敬佩梅苏,他抬起头,眼中充满了崇敬和感激。
梅苏微笑:“最主要还是你的坚持,学会了方法,以后你做事都会事半功倍的。学习的札记我会让子启给你的,你放心吧!”
鲁肖然面露欣喜,眉毛上扬,仿佛现在就拿到札记一般。
“梅苏,以后我鲁肖然跟定你了。”鲁肖然激动的说道。
梅苏笑笑摇头:“不要总想着跟着我,你是你自己,别人谁也左右不了你。快去上课吧。”
鲁肖然点头,不舍的转身离去。
鲁肖然心想,梅苏是他生命的贵人。
他一定会用心学业,努力追赶梅苏的。
梅苏送走鲁肖然,向前走到一处假山旁,
只见前方一颗粗大的榕树下,一群学员围拢在一起互相呼喊着:
“鸡蛋赢!”
“石头胜!”
“鸡蛋必然能赢!”
“石头肯定能胜!”
梅苏纳闷,细眼观瞧,喊鸡蛋能赢的一边都悬挂着蓝色的院牌。
说石头能胜的一边挂着黄色院牌,
很显然这是丙字科和乙字科的较量。
“今天下午出榜文,梅苏肯定能赢,子启都告诉我了,梅苏试题答的都不错。”一个丙字科的学员眉毛微扬,下巴高高抬起,颇有自信的说道。
“不可能,鸡蛋碰石头,鸡蛋怎么能赢,一天没上乙字科的功课,却想考第一,我看是痴人说梦呢。”乙字科的人也不甘示弱的说道。
“你们这是小瞧丙字科了,梅苏可是意外之王,他只要答应的事情,没有做不成功的。”丙字科的学员继续将下巴抬高,自信满满的说道。
旁边有个丙字科的学员拉了拉他的衣袖,问道:“这些你都是听谁说的?”
“木子叙呀,吴子启和木子叙最了解梅苏了,他们说的话肯定错不了。”
“你们就吹嘘吧,下午榜文出来,看你们怎么颜面扫地,无地自容吧!”乙字科不依不饶的说着。
两边又是一阵儿激烈的辩驳。
梅苏听明白了,无奈的摇摇头。
这次考试,她又掀起了书院的轩然**。
不亚于流言和十首诗词的气势,甚至还有赶超之风。
丙字科和乙字科成了争执的对象,鸡蛋和石头,梅苏感觉好笑,自己什么时候成了鸡蛋。
此时,院长明理的山洞中,几位先生正端坐在书案前,认真审阅着手中的试卷。
此次是院长亲自出题,并且要求他们严格查阅,不允许存在任何的徇私。
几个人凝神静气的专注在每行的答案上面,试卷案头都用厚厚的纸张封闭起来。
因此他们都不知自己阅览的是谁的试卷。
洞中山风阵阵,吹的纸张哗哗作响。
“妙,真是妙!”许先生在看完所有试卷后,举起手中的一份试卷惊叹道,“文思奇特,立意新开,完全打破了旧有的观点,提出了新的主张,堪称上等佳作。”
说着,许先生将手中的试卷递给旁边的先生观瞧。
“不错,称得上绝妙之笔。”旁边的先生也赞叹道。
坐在最边的上一位中等身材的周先生,却不以为然,他举起手中的试卷,说道:“光有新意,不立根本,不足以服众,我手中的这份卷宗才是根本的阐述,里面遵循旧制,文体优美谦恭,观点寻规依祖,这才是上等之作。”说着,周先生将试卷递给旁边的人。
周先生旁边的先生,拿过试卷翻看完,说道:“自古文化便以传承为主,能遵循旧制礼法写出的文章,必然是深入学习先人的智慧,熟念古文之道,才可做出上乘的文章。此文也是上等之作。”
四位阅卷的先生,分成两派各自主张不同,对两份试卷持有不同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