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放榜,梅苏洗漱完毕,推开房门,迎上小黄吱吱的叫声。
“什么事,你这么开心,还是说春天到了,你想找小鸟谈心了。”
梅苏轻逗着小黄说道,
小黄圆圆地眼晴瞥了一眼梅苏,转过鹅黄的身子,不愿理睬梅苏,
梅苏掩嘴轻笑起来,这小黄也有生气的时候。
夏荷进来喊梅苏去用早饭。
“苏儿,这几日休息的如何,夫人见你把自己关在房间,想是你一定是在书院用功学业累坏了,吩咐我们谁也不要再打扰你。”
梅苏看着脸色微圆的夏荷,轻笑道:“许是学业压得,这几日确实有些疲累,不过休息这几日,已经调节过来了。”
夏荷见梅苏气色不错,也笑道:“那就好,正好饭菜备好了,快去吃早饭吧,今日可是放榜的日子,老爷都想不去翰林院陪你去看榜呢。”
说着,夏荷挽着梅苏的手臂向饭厅走去。
路边的兰花枝已经抽芽,一些花草也伸展开翠绿的枝叶,初春的绿色渐渐铺满的梅府。
苏岭南走的时候还是寒冷的暮冬,现在天气已经一天暖似一天。
梅苏想着,和夏荷走到饭厅。
苏格和邵氏已经早一步来到了梅府。
“苏儿,好久没见你了,今日我同你母亲来看看你,好像又瘦了一些。”
苏格脸上挂着宠腻的笑容,上下打量着梅苏,
邵氏也是上前,拉住梅苏的手,嘘寒问暖。
邵氏的气色比之前好多了,脸上红润扑脸,皮肤也列加的细白。
“父亲,母亲,近日准备科考没有抽出时间去看你们,都是梅苏的不是,正准备放榜后去看望你们呢。”
苏格大手一挥,“没事,我们来梅府看你也是一样的。”
梅政轻笑道:“苏兄说的对,梅府和苏府都是一样的,梅苏是我们两家的孩子。去哪边都一样。”
苏格哈哈大笑,
“梅家和苏家现在是不分彼此,今日放榜,要不要我们陪同你们看榜。”苏格笑着问道。
早晨苏以沫便早早起来,告诉他今日放榜,苏格对苏以沫的成绩特别放心,入围肯定是没问题,只是对梅苏,虽说知道她聪颖无双,但中间几次耽误的学业,不知道这次会不会发挥出正常的水平。
梅苏将邵氏让到座位上,眨着晶莹的大眼晴说道:“我自己去就可以,又不是什么重大的事情,只是一次科考而已。”
梅苏心想,这次科举,以她的水平,肯定是在严守亭之后,就算是榜上有名,也是榜眼之位,没有冲上状元,她多少还是有失落。
那看榜自己一个人去就可以人,他们希望越大失望也便越多。
“对于寒窗苦读的学子来说,能入围便是天大的喜事,在我们苏儿这竟是小事一桩。梅兄,你果然培养出来的孩子不一样。连岭南住到梅府后,都升任了将军之职,统领三十万大军征战西北。”
苏格不知不觉说到了苏岭南,
梅政和姚氏脸色都变了变,只是浅浅陪着笑,并没有多说什么。
苏格感觉气氛不对,便抬眸看向梅苏:“怎么了?难道是岭南出了什么事?”
梅苏这几日刚刚压下的郁结心情又开始向外飘散,
她淡淡道:“没有,岭南在西北挺好的,只是那边战事比较紧而已。”
“那你们可要写信叮嘱他要注意安全,打仗之事有伤有亡,那都是常有事,不过岭南那孩子心中有数,一定要避开这些的。”
苏格负手嘱咐道。
“管家已经派人去了,相信还有十几天就会回来了。”梅政脸色暗沉,眉头紧锁,
他让管家派人去了西北,苏岭南到底是什么情况,等那人回来便会知晓。
邵氏见梅政夫妇脸色都不太好,忙扯了扯苏格的衣袖,
说道:“苏儿用完饭还要去看榜,你就别说这么多了。”
姚氏连忙说道:“对,对对,快点吃饭,免得一会儿凉了。”
一家人这才坐下一起用餐。
饭毕,梅苏整理好衣衫,坐上梅府的马车去往国子监。
车水马龙,离国子监还有两个路口,那边便被车马挤满路口,
梅苏只好下车步行。
穿过充满欣喜的一张张期待的脸庞,梅苏的心如静水,
她在思考着,如果入了榜单,接下来她准备做什么?
政务由严阶帮着宇文向打理辅助,大周短时间内想要国力强盛,必须要有规范的制度保障才行。
下一步,她要修订一下大周的律令,让整个大周的官吏都按正规的律令办事,这样可以合理的节省出许多不必要开支和时间。
梅苏的肩头被人轻轻一拍,梅苏从思绪拉回来,转身观瞧,
是严守亭和严絮柳兄妹,
“师兄,絮柳。”
梅苏微微一笑。
严守亭温温地看着梅苏,见她脸色比前两日好了许多,便笑道:“我们一起去看榜,小妹一会儿要同苏以沫一起。”
严絮柳瞪了一眼哥哥严守亭,
“哥哥,你就不能给人家留点秘密,上来就直接告诉梅苏,羞不羞人。”
梅苏轻点严絮柳的额头,“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我大哥已经来了。”
说着,她指了指严絮柳的身后。
果然,苏以沫一身宝蓝衣衫,正笑吟吟走过来。
“你们都来的挺早。”苏以沫说道,
“有人专门是来等你的。”梅苏望了一眼严絮柳,打趣道。
严絮柳灵动的大眼眨着,脸色一红,跺脚指着梅苏道:“你和哥哥一样坏。”
苏以沫见状,笑着对梅苏说道:“是我来晚了,害你们久等了,别再打趣我了,梅苏。”
梅苏细眉挑了挑,这就开始袒护上了。
“你和絮柳说说话吧,我和师兄先去看榜了。”
梅苏笑着和严守亭向前走去,留下苏以沫细细地和严絮柳说话。
放榜前的石牌前挤满了来看榜的学子,大家都伸长脖子,等着那一纸写满名字的红纸出现。
“这次阅卷,听说是太后娘娘和内阁一起专门找人审查的,特别严格。”
“我也听说了,太后娘娘很重视这次科考,宁可少,不可不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