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上回说到,三(1)班等人在王孟的带领下,提前进入了军训的魔鬼训练,虽然这只是早上的一小时晨练,可对于这一群的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崽子们来说,无疑是苦不堪言!
第二十章:中考将近
“同学们,下个星期回来就直接期末考了,大家得拿出最好的状态来,做最后一搏!”陈絮香右手握拳在电教平台旁鼓舞着学生。
“香香姐!别的班级昨天早上就把准考证给发了,我们的准考证到现在都没瞧见,而且我们连在哪个考场考试都不知道诶,”张国军趴在桌子上,抱怨道。
其他同学听了也是一众附和,不要说准考证了,他们连张白纸条都没找着。
“国军,这准考证要是到你手里呀,十张备用的都不够你丢!”
张国军听了后,盯着胖子刘明这张欠抽的死嘴,咬着牙,拳头死死地握着,一忍再忍。
“我怕你们把准考证给弄丢了,所以考试的时候再发给你们。”陈旭香笑着道。
王孟把玩着双鬓,问道“那我们在哪个考场啊?还是去别的学校吗?”
“这个可以告诉你们,情况不太乐观,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去别的学校考,只有2个同学是在班上考,有12个同学在本校其他考场考,总之就是,我们班,几乎被拆得不能再拆了,相同的考场最多也就只有4个我们班的人。所以呢,想作弊,几乎是不可能了。”陈絮香拍了拍手,那感觉颇有点幸灾乐祸的感觉。
“诶!这次完了,考的什么都不知道,这要考630分是不是太难了?”刘明拍着自己肥厚的大腿,哭叫着。
“是啊,都觉得好紧张啊!”李锦强和班上的同学们也是抱怨道。
这时王孟站了起来拍着胸脯道“同学们,你们要相信我,尽管相隔甚远,但是,我依旧有办法让你们考进燕京重点高中!”
“班长大大,不是我们不相信你,手机这些电子产品是不能带进考场的!”就连柳镜铭这样的学习分子,也是微微叹道。
“不知王姑娘,有何高见?”面对王孟的托辞,陈絮香却挑了挑眉,笑问着。
“香香姐,考场不能带手机、等电子产品进入,那么,我们把自己的脑袋带去可不违规吧?不错!我们就用脑袋,把答案记下来,到时候上了考场,也能从容应付!”王孟单手辉切,自信道。
“把答案记下来什么鬼?”这次以柳镜铭的思维速度,都是没能转过来。
同学们也是听着一头雾水。把答案记下来什么鬼?
“难不成,我们的王姑娘又要使用特异功能偷答案吗?”陈絮香拿起电教平台上的保温瓶,悠悠地喝了一口。
“这不叫偷,这些都是靠我自己的脑袋记录下来的,最迟明天早上,试题就会发到我们班群里,到时候大家在这个周末花时间背下来,就完事OK啦!不过话说回来,香香姐,我这么做,算不算窃取机密啊?”说道最后,王孟小心翼翼地问着陈絮香。
“不会的,在你没有看过考卷内容时,你的那些答案就是复习的资料而已。就算是真的出现在考卷上,那国家也奈何不了你啊,毕竟这答案是靠你自己写出来的。但是看过考卷内容的话,就不好说了。只不过,世间怎么会这么巧?所有的内容,恰巧就是你的习题呢?”陈絮香慢慢地把保温瓶的盖子盖上,道。
王孟明了地点了点头,随后又做到自己的座位上。这时,同学们都把她当神一样来崇拜着,要知道,中考期末考卷的内容,可是机密来的!
“好啦,该说的我都说了,这不该说的,我也说了,接下来就要看你们的表现了,记得把书本收拾好,还有公寓里用不上的东西,这个星期就带一些回家吧!放学吧。”陈絮香话刚说完,这放学铃声就响了起来……
……
每次期末考时的前一个星期,同学们回家时,都会把一些公寓里暂时不用的东西也带回家,比如一些衣服啊、书本啊之类的,这些似乎都已经成了固定的形式了,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一直到至今,也是这样。当然,这不是懒的问题,选择住校的,一种是学校离家比较远的,另外一种就是封闭式的学校了。
那么问题来了,学校离家远,又没专车接送,这公寓里大包小包的东西加起来那么多,又只有两只手,怎么办呢?最省经济的方法就是分批抽走公寓里的东西,主要是方便。
这不,这个特殊的周五一放学,同学们首先就是回到公寓把午休时收拾好的东西拎出来,这不仅整条校道上都可以看见同学们大包小包地拎着东西,就连校外的公路上、公交车上也是。
王孟左手拖着一个行李箱,右手拿着装好的被子,肩上还背着一个书包走出校园后又停住脚步,接着回身望着那头顶上写着的阳江初中四个大字,微微一叹,生活了三年的学校,很快我们就要说再见了。
说起来也惭愧,来到这个学校三年了,还从来没有这么认真地看过学校的牌匾,这一盯,就已经盯了好一会儿,直到她身前一辆按着喇叭时,她才回过神来。没有多言,走到公共汽车站牌前拦了一辆公交车,拿出公交卡在刷卡区域‘哔’了一下,然后笑着对公交司机说“叔叔,到阳江市场麻烦提醒一下。”
这才往后走到公交后车门处,把东西放好,捉住扶手柄。
这个车上也算是蛮多人的,地上放的行李也是挺多的,都是学生的一些生活用品。一路上还算顺利,下了车后,便听到周围的一些吆喝声。
来菜市场的,除了卖菜,当然就是买菜咯!之所不选择去超市买菜,是怕超市里的菜一来不新鲜,这第二,又怕加了防腐剂什么的。
相反,去市场买菜的话,除了环境差了一点,但是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有保障的,很多农民伯伯们都是把自己的菜精心呵护一番,然后起早摸黑赶往市场挑个好位置摆摊卖着。
按照往常王孟来到一处卖鸡蛋的摊子前,拿出两张张面值总共15的神州币,叫道“王老伯,给,老规矩。”
“哟,是小孟啊?这大包小包的是怎么回事啊?”王老伯伸出那布满老茧又黝黑的手接过钱币,笑问道。
“是这样的,下星期我们就中考了,所以先提前拿着一些东西回家?”王孟接过袋子装的7个鸡蛋,笑着道。
“哦,这样啊,那行,好好考,将来上了大学就出息了。”
“哎!”
说完,便去下一个地点。
一路上,各个叔伯婶婶们都和王孟打着招呼,王孟也是自然回应道,可见他们只见有多么的熟悉,这也说明了王孟经常到市场来转悠。
每到周五这个时候,都会有那么一个穿着阳江初中制服,梳着双丫髻的女孩便会在阳江市场里逛着,甚至连周末,市场里也常常出现她的影子。
“李大娘,给,老规矩!”王孟递给面前一大妈面值50的神州币,笑道。
“好嘞,我早都给你准备好了!来!拿着!孩子啊,要是大娘的闺女也这么懂事就好咯。你一定是个善良、懂事的孩子。”李大娘将那还在抽搐的一大袋活虾递给王孟,叹道。
“嘻嘻,大娘我没您说得那么好。”王孟打着哈哈,接过虾,在手里掂量掂量,足足两斤!
“下星期中考吧?这行李都带回一些啦?”李大娘擦了擦手,接过王孟的50神州币,又瞧了瞧她后面的行李,道。
王孟笑着点了点头,随后又去其他地方转了转,买了一些姜、葱、蒜、小白菜、胡萝卜等等等等,一直掏钱,一直喊着老规矩……
这买个东西都喊老规矩,可见她光顾了这些摊子多少次了,知道的人还懂她要什么,这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她买的东西就叫做老规矩呢。
买完菜东拐西拐走了一段时间的路程后,便望着不远处的宅子,长长地呼了一口气,拍拍身上的一些尘土,收拾一番,这才重新拿着行李与食材。
“爷爷、肖伯伯、伯母!我回来啦!”她边喊边踏入大门。
不一会儿,便看到一男一女扶着一个老先生从家门口走出来。
这中年男子,眉宇间透露出的气质,以及其站姿,一看便知是个训练有素的军人!而这中年美妇表面上看起来24、5,的样子,皮肤也保养得嫩白,可实际年龄也已经三十出头了。他们扶着的老人虽然年过花甲,留着一个人头长的山羊胡子,可却丝毫没有驼背的迹象,双眼,也依旧精明。
“哎哟,我的闺女!你怎么拿那么多东西呀?啊?怎么不叫你子健哥去接你啊?天明,把行李带进去,玉琴,去把菜放到厨房里,做一手好菜出来。来!我的好闺女,爷爷又发现了一盘有趣的棋局,我带你去看看。”说完这些,老头子拉着王孟的手便走进院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