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铺掌柜很快就拿出了柳迎瑾需要的蚕豆和豌豆种子,放在柳迎瑾的面前。
柳迎瑾打开袋子看了看,虽然这种子看起来也不错,但跟功德商城的比起来,还是差了些。
不过这也没办法,谁让她穷呢。
“麻烦掌柜的帮我把粮食放上牛车吧。”
柳迎瑾将袋子扎好,拍了拍手。
掌柜的却是看着柳迎瑾,一脸的为难。
倒不是他不愿意帮忙,只是,他怕柳迎瑾没钱付,别到时候她再跑了,那可就损失大了。
“对了,掌柜的,这蚕豆和豌豆种子是什么价钱?”
柳迎瑾似乎看出了掌柜的为难。
“这两样都是四文钱一斤。”
掌柜的脸上立马就露出了笑容。
“哦,那这是二两零四百文钱,掌柜的点点看。”
柳迎瑾直接从钱袋里拿出钱,放在了身旁的柜台上。
掌柜的脸上立马就笑开了花。
“唉,钱没错,刚刚好。”
掌柜的清点了一下柜台上的钱,笑盈盈地将钱收了起来。
看向柳迎瑾的眼神又多了几分探究。
这小妇人看起来也没什么特别的,可她还会算数吗?
而且她也不还价,还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银子,连眼睛都不眨一下的。
“夫人稍等,我这就把粮食搬到牛车上。”
掌柜的笑着,这就扛着袋子出了门。
搬了五六趟,才把柳迎瑾买的东西都放在牛车上,码放整齐。
“多谢掌柜的帮忙。”
柳迎瑾笑着朝掌柜的道了声谢,这就上了牛车。
“不用客气,夫人下次再来啊。”
掌柜的笑着朝柳迎瑾挥了挥手。
柳迎瑾这就赶着牛车离开了。
掌柜的一直站在门口,随意地掸着身上的灰尘,实则目光悄悄看向柳迎瑾离开的方向。
直到柳迎瑾的牛车消失在街角,掌柜的这才转身进了屋。
他庆幸自己刚才没有因为柳迎瑾穿的衣服一般,就轻待了柳迎瑾,至少他面上没有表现出来。
看来以后进店的客人都要一视同仁了,不能光靠看人的穿着来决定对客人的态度。
柳迎瑾自然不知道掌柜的心思,她去菜市场买了些肉,又去买了些纱布,这才赶着牛车出了城。
还是老样子,柳迎瑾趁着在城外等舒晏泽他们的时间,又在功德商城里换了豌豆和蚕豆的种子,两样都又凑出了三百来斤。
柳迎瑾不知道一亩地需要多少种子才够,但她估摸着应该差不多了。
要是不够,到时候再想办法就是了。
等到舒晏泽他们从城里出来。
卫牛头见柳迎瑾车上拉的东西比较多,主动提出分一些到他的牛车上。
柳迎瑾倒也没有拒绝,任由他们搬了三四袋子种子放在了卫牛头的牛车上。
两辆牛车这才朝着桂花村驶去。
回到村里,柳迎瑾去了一趟舒家老宅,说了打算种蚕豆和豌豆的事情。
舒婆子表示他们会来帮忙,柳迎瑾就直接回家了。
至于之前来帮忙的其他人家,柳迎瑾没有去找他们,她实在不好意思再麻烦他们了。
次日一早,任大柱他们就开始去翻地了。
舒婆子也带着家里的人来帮忙。
蚕豆和豌豆种起来都比较简单,将地翻好,平整好,然后将种子撒上就行了。
之后又有了几个村民也来帮忙。
速度就加快了许多。
不过还是花了四五天的时间,才把种子都撒上,还好,这一次地基本都撒上了种子。
众人看出刚种完的这一片田,心中生出了无限的希望。
柳迎瑾照样又请大家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饭。
种了棉花的几户人家又问了关于棉花后续的事情,问柳迎瑾如果棉花要卖的话,多少钱一斤才合适。
柳迎瑾知道,像他们这么小规模的种植,要卖的话是很难找到销路的。
村里人舍不得花这个钱,外来的商人也不会为了这么一点棉花专程跑一趟桂花村。
“这样吧,如果大家有用不完的棉花想要卖的话,可以送到我家来,我出十文钱一斤跟大家购买。”
柳迎瑾思索了片刻,这才看向众人。
大家听见柳迎瑾愿意买他们的棉花,还能卖到十文钱一斤的高价。
也都是十分的高兴。
等人都走后,舒婆子才有些担忧地看着柳迎瑾。
“老二媳妇,你要买棉花吗?家里这么多还不够用的?”
舒婆子一脸不解。
“娘,棉花的用处啊,多着呢,等以后你就知道了。”
柳迎瑾笑着卖了一个关子。
“只要你不是为了当所谓的好人就行,你既然有自己的打算,那我也就放心了。”
舒婆子明显的松了口气。
“娘,谢谢你相信我。”
柳迎瑾眼睛弯成了月牙。
“客气什么,你不怪我管得宽就好了。”
舒婆子也是满脸笑容。
“既然这样,那我们就先回去了,忙不过来的话记得来家里喊人。”
舒婆子说着就站起身来。
“知道了,娘。”
柳迎瑾也跟着站起来,把舒婆子他们送到大门外,这才转身关上了大门。
家里种的粮食都收得差不多了,柳迎瑾便跟孩子们商量是先学习弹棉花还是先挖红薯。
商量之后,还是决定先将红薯挖了之后再弹棉花。
毕竟棉花已经收回来了,也不急于这一时。
等红薯挖回来之后,任大柱他们也可以直接就接着盖房子。
定下来之后,吃过早饭,一家人就准备去挖红薯。
到了地里,先将开始枯黄的藤蔓割开。
露出的泥土上,裂开一道道细长的缝隙,仿佛在无声宣告红薯的成熟。
用锄头把土随便挖松一些之后,轻轻握住藤蔓根部往上一提,裹着湿润泥土的红薯便从地里翻涌而出。
它们形状各异,有的如纺锤般修长,有的似胖娃娃般圆润,表皮粗糙布满细小沟壑,泛着红褐色的光泽。
眼看着这又是一场大丰收,大家都是干劲十足。
一天时间,就将所有的红薯都挖完了。
之后再装上牛车,用牛车拉回家里,倒也很省事。
晚上,应了几个孩子的要求,芦婉清煮了红薯粥。
又蒸了馒头,炒了个辣椒炒肉,就是简简单单的一餐。
孩子们虽然之前种红薯时就吃过红薯粥,但这一次用新挖的红薯煮的粥,还是让他们眼前一亮。
桌上奶白与橘红交织的红薯粥氤氲着热气,浓郁的谷物醇香裹挟着红薯的蜜甜扑面而来,丝丝缕缕钻入鼻腔,勾得人食指大动。
圆润的米粒吸饱了水分,舒展成了绵软的絮状,与切成小块的红薯缠绵相拥。
红薯也早已煮得酥烂,轻轻一碰便化作细腻的泥,与米粥融为一体,让整碗粥呈现出绸缎般柔滑的质感。
“好了,大家都别看着了,赶紧尝尝,味道跟上次吃的有什么不一样?”
柳迎瑾笑看着孩子们。
孩子们这才迫不及待地拿起了碗里的勺子。
舀起一勺,粥体晶莹透亮,缓缓滑落时牵起长长的银丝。
入口先是大米熬煮出的醇厚米香,紧接着,红薯特有的香甜在舌尖蔓延开来。
没有额外添加糖,却甜得格外自然,软糯的薯肉与米粒在齿间轻抿即化,只留下满嘴回甘。
温暖的粥顺着喉咙滑进胃里,熨帖又治愈,一天的疲惫也随之渐渐消散。
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个个都吃得很香,吃完差点把鼻尖都舔干净。
“娘,这次的红薯粥比上次吃的更加软糯,也更甜。”
舒晏泽放下碗筷,一脸惊喜地看着柳迎瑾。
“你们觉得好吃就好,这红薯啊,还有好多种做法呢,等以后啊慢慢做给你们吃。”
柳迎瑾说着,脑海里快速闪过了红薯的各种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