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艺小说>古代言情>开局替嫁,王妃她屠了满山野兽致富>目录
第302章 镇北王府青岩将最新情报呈上,语气凝重。
风云城积累多年的力量不容小觑,一旦真正发动,必是雷霆万钧。
裴九肆站在窗前,望着黑石关外苍茫的远山,神色依旧平静。
“倾巢而出?正好。”他转过身,语气冷冽,“此地虽名义上不属大齐,亦不归北境任何一部落管辖,是三不管的混乱地带,但它就像一颗毒瘤,紧紧附着在边市的命脉上,吸食百姓血肉。以往朝廷鞭长莫及,或是无暇顾及,才让它坐大至今。如今,它既然撞到了我们手里,又主动亮出了獠牙,那就借此机会,连根拔起,永绝后患!”
他深知,要想让边市真正繁荣,成为固边安民的基石,风云城这种暴力与罪恶的存在,必须彻底铲除。
“只是,”夕若有些担忧地开口,“我们目前人手有限,若要正面抗衡风云城聚集起来的亡命之徒,恐怕……”
她倒不是怕,只是担心力量对比悬殊,会造成不必要的伤亡,也怕影响了肃清北境官场的主要目标。
裴九肆看向她,递给她一个安抚的眼神,随即对青岩吩咐道。
“青岩,准备笔墨,替我书信一封。”
青岩心有疑惑,问道,“主子要传给谁?”
裴九肆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给镇守在此地东南之地的镇北王——皇甫嵩。”
青岩和夕若闻言,都是一怔。
这位镇北王皇甫嵩,乃是大齐唯一一位外姓王爷,其父皇甫擎天当年与裴九肆的皇祖父乃是生死与共的结拜兄弟,一同打下这大齐江山。
皇甫家因此被封为世袭罔替的异姓王,镇守西北边陲,权势煊赫。
只是多年来,天家与王府虽无矛盾,却也交往不密,关系颇为微妙。
裴九肆淡淡说道。
“皇甫王爷与我皇祖父是过命的交情,虽这些年往来稀疏,但交情总还在。风云城为祸边陲,影响边市安定,进而动摇边境稳固,这与他镇北王的职责亦是息息相关。我以此为由修书一封,既是陈述利害,请他出兵协助清剿匪患,也是借此机会,试探一下这位王爷的态度。”
他顿了顿,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
“看看他,是仍念及旧情,忠于朝廷,还是已然自成一方,坐视不理。”
青岩立刻明白了其中的深意,殿下这是打算一石二鸟,恭敬应道。
“是,属下这就去办!”
很快,一封盖有稷王私印,言辞恳切又不失皇家威仪的书信,由青岩亲手挑选的精干密使,快马加鞭,送往了镇北王府。
信中将风云城的恶行及其对边市、对边境稳定的危害一一阐明,并委婉提及了昔年两家的情谊,希望皇甫王爷能念在旧情与国事之上,出兵合围,共剿匪巢。
镇北王府书房内,檀香袅袅。
年过五旬的镇北王皇甫嵩端坐在太师椅上,虽鬓角已染霜华,但腰背挺直,一双虎目不怒自威,周身散发着久居上位和沙场砥砺出的凛然气势。
他手中正拿着那封由密使日夜兼程送来的书信,目光锐利地扫过每一个字。
在他下首,坐着他的长子,世子皇甫骏,以及几位心腹幕僚。
片刻,皇甫嵩放下书信,发出一声意味不明的轻笑。
“稷王裴九肆……倒是个有胆魄有见识的。不囿于黑石关一城一地的得失,竟将目光直接投向了风云城这颗毒瘤。这份眼光,比他那些只知道在朝堂上争权夺利的兄弟,强出不少。”
世子皇甫骏接过信件快速浏览了一遍,剑眉微挑。
“父王,风云城盘踞边境多年,劫掠商旅,无法无天,我们早已欲除之而后快。只是……”
他话语一顿,看向自己的父亲,眼中带着同样的顾虑。
一位幕僚接口道。
“是啊,王爷,世子所言极是。我镇北王府镇守西北,兵强马壮,剿灭一个风云城自然不在话下。可正因为兵强马壮,才更需谨言慎行。若无朝廷明旨,我等私自出兵越境剿匪,虽是为民除害,但难免会落人口实。朝中那些御史,还有陛下身边的多疑之人,恐怕会借此大做文章,诬陷王爷您意图借剿匪之名,控制边市,染指北境,其心可诛啊!”
这正是皇甫家多年来对风云城隐忍不发的核心原因。
功高震主,外姓藩王的位置更是敏感,一举一动都需谨慎。
皇甫嵩微微颔首,目光再次落到那封书信上,眼中精光闪动。
“此一时,彼一时。以往我们缺的,正是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一个能让陛下和朝野都无话可说的‘出师之名’。”
他站起身,走到悬挂的巨幅边境舆图前,手指精准地点在风云城的位置。
“如今,这‘名’来了,稷王亲笔书信,陈明匪患之烈,关乎边市安定,边境稳固,以皇子身份,请求我镇北王府出兵协助清剿。这,便是最好的檄文!”
他转过身,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属于沙场老将的豪迈与决断。
“既然出师有名,我等还有何顾虑?为国除奸,为民除害,本就是我皇甫家的职责!更何况,此次还能卖稷王一个人情,与这位颇有潜力的皇子结个善缘。”
他看向世子皇甫骏,命令道。
“骏儿,此事由你亲自去办!立刻以王府名义回信稷王,就说我皇甫家关注风云城已久,奈何身份微妙,恐引猜忌,故一直隐忍未发。今蒙殿下信重,赐予良机,使我等得以名正言顺为民除害,皇甫嵩感激不尽!镇北王府义不容辞,愿听殿下调遣!”
“同时,”皇甫嵩语气转为肃杀,“点齐三千精骑,由你亲自统领,秘密向风云城方向行动,等候稷王下一步指令。记住,动作要快,但一定要隐蔽,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是!父王!”皇甫骏抱拳领命,眼中燃起战意。
很快,一封盖着镇北王宝印的回信,以更快的速度被送往黑石关。
信中言辞恭谨而热切,既表达了长期以来的隐忍与无奈,更充满了得到“正名”后的果决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