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有人盯上了肥肉(补)
深山老幺2025-10-24 11:002,086

  肥皂生意,虽然现在达到了日赚一千五百贯的暴利,但那是以整个梁山全体好汉全身心的投入为基础的。

  这样凭空便弄走一万贯,是不是太过轻易?

  还有东京之外的生意,王伦早有谋划。江南、两浙、荆湖南北两路、淮南、河北…都是富裕区域,后继计划便是全力打入这些地方的市场,怎肯随意让人?

  再者,什么阿猫阿狗也都敢来插一手!王伦虽然表面上改邪归正了,但骨子里还是梁山上的做派。

  终日打家劫舍过活,还能反让别人劫了不成?

  蔡家的人又如何?梁红玉差点儿把蔡九知府突突了,还不是好好地待在梁府?

  “此事恕难从命!”朱富咬牙笑道,果然不愧是笑面虎。

  樊楼里,此刻却亮丽堂皇,光明如昼。

  应李师师的盛情邀请,王伦最后还是从了她,选择在一个没有星星的夜晚到樊楼夜会。

  没办法,本来驳美女的面子就不是王伦这等多情郎君能干的事,何况还有小苏先生的面子在。

  在这件事上也确实体现在李师师的热情,她居然请动了苏过,这就让王伦不得不顺水推舟了。毕竟,小苏先生对自己这位忘年之友是真的有恩情的。

  不是他,自己弄不好还在开封府的死牢里受罪。

  还有最近一件事,还是在来樊楼的路上在马车里知道的,也需要极感对方的恩。

  原来苏过偶然得知梁师成派人到泰安调查王伦的底细之事,不动声色地帮了他一把。

  梁师成喜怒无常,身边人动辄得咎,因此不乏有人犯错者。轻者受笞是小事,被夺了小命也只同草芥。

  但他又好名,若是府中像苏过这般人物出面为之缓颊,却又言听计从,十分给面子。本来么,他就想通过对苏过的好,表现出他的有情有义----因为徽宗皇帝好这口。

  而交好大学士苏过也是给他脸上贴金之事。

  所以梁府中人也乖觉了,一旦有事,常通过请苏过来说情。一个本来就是好好先生,一个就愿意给这个机会,一个是真的保命,所以久而久之,受过苏过情的人便有不少。

  这位被派往往泰安的头目便是其中的一位。当时因着一件事惹怒了梁师成,若不是苏过求情,只怕此时白骨都要出来了。

  苏过虽然是文人,却不傻。当初梁红玉为王伦拼命时便知道他们大有来历,梁红玉受伤还是他请的大夫。

  既然梁师成都知道了梁红玉受伤的事,他又怎么可能不知?把王伦半劝半请着住进梁师成的别院,其实便是对王伦等人的一种保护。

  他只是简单地认为梁红玉虽是个江湖人物,但王伦仍然是那个文采斐然的读书人。凭着读书人的香火情,他便拼着血海干系帮其瞒着,虽然不知道王伦就是梁山的大当家。

  而且梁红玉杀的是蔡家的人,梁师成和蔡家是竞争对手。

  不知道一个女杀手和一个秀才是如何结为夫妻的,但既然已成事实,他也不想王伦的背景被人调查。

  万一有些不清不楚的事情怎么办?不是害了王伦!

  幸亏他如此想,否则王伦一个梁山大当家的身份非暴露不可,毕竟按王伦伪造的路引,根本在泰安找不到他这个人。

  扒一扒,或者反馈给梁师成,总会出事的。

  知道梁师成要调查王伦,私下里便请那头目吩咐了几句。

  那头目这种事肯定做过不止一次了,果然晃了一圈之后回复说:“廖小官人自父母亡故之后,便已迁了原籍出来,寻常只在祭祖时回乡,平时俱都在外游历。”

  这就是最早的“口袋档案”的雏形了。宋朝的户籍制度相对完善,而且比较开放,对百姓的迁徙持不支持、但不阻止的态度。

  因为鼓励商贸,人员流动量很大,所以户籍管理也相对较松。如果百姓想要换个地方安家落户,也不麻烦,只要在一个地方工作生活满一年,就可以直接落户。这个规定对于京城等特殊地方同样适用,这也是宋朝人口迁徙的标准规定之一。

  王伦的“路引”虽然是伪造的,但只要没有人确定是假的,那便是合法的身份证明。而要确认是真是假,官方的流程便必须到原籍地确认。

  这头目便是做的此事。但因为调查的是名满京城的王伦,又值春节里,本来便觉得多此一举。又承苏过的情,收了几十贯酒钱,他便带着手下到东京近边潇洒了十来日,回来便是上述说词。

  反正王伦人便在京城,深得梁师成器重,他一介书生,还能有什么不妥处?再说了,以其名气,眼见得在东京落脚是自然之理。

  这种无意义的流程还是不要走的好,苏过先生也是这么说的。

  反正王伦暂时平安无事。

  所以他能够和美人把酒言欢。

  李师师也是很尽了地主之谊,拉了东京一大帮在文坛数得着的名家名士来陪酒,其中便有周邦彦等大家。

  有美人美酒,再辅以樊楼美景,人人陶醉。品茗臧否文章,人生之乐事也。

  除了王伦。

  无它,他真的对写文章、抄诗词不感兴趣。堂堂梁山大寨主,他想的是如何让梁山迅速持续壮大,从而在未来与朝廷的对抗中走出历史的困境。

  当然,如果只是与李师师两个人时又另当别论。

  见这一拨人要么高谈阔论,要么卖弄胸中所学,让王伦气短不已,自然也烦恼无比。

  无它,自家事自家和。除了做诗词的搬运工,他真的在文学上造诣不高,至少是面对文化兴盛的宋朝文化人时是这样。

  自然也就插不上嘴,除非强硬地用诗词开道。

  见他兴致不高,诸人还以为他这是曲高和寡,未免便有些人想来挑战。

  王伦已经打下偌大名声,如果能胜他一场,自然能为自己扬名;万一不幸落败也无伤大雅,人家都知道他的厉害么。

  这就像金庸、古龙小说里的武侠人物一样,都喜欢挑战有名的高手,以期望一鸣惊人。

  万一成功了呢?

  打败了一个很厉害的人,自己是不是比他更厉害?

  “廖兄,此间群贤毕集,你却一直笑容不展,莫非是嫌弃我等妨碍了与师师娘子亲近不成?”

继续阅读:第262章 不识君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重生王伦之我的梁山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